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实施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多指标监测,创造条件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并观察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19例特重、4例重度烧伤患者桡动脉15次、足背动脉12次、股动脉3次、肱动脉5次,进行动脉穿刺、测压。通过观察动脉搏动波形及血压数值,对患者血压实行动态监护,并与同体无创血压对比。结果:有创血压的监测可连续监测血压数值及变化。有创动脉压较无创血压高5~20mmHg,但与无创血压的变化同步,相关性较好。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因可显示动脉波形和数值的动态变化,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灵敏度大于无创血压监测,在严重烧伤患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NICU 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96例危重新生儿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评估动脉血压监测部位及并发症。结果:桡动脉测压39例,股动脉测压30例,腋动脉和肱动脉测压分别为13例和11例,足背动脉测压仅3例。其中有4例新生儿发生动脉留置针部位远端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他置管部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危重患儿救治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洁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26-727
动脉血压是临床检查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 ,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动脉血压测量的位置常为上肢肘窝的肱动脉与下肢窝的动脉 ,实际工作中在遇有双上肢外伤或双上肢行透析治疗等无法通过双上肢肘窝进行肱动脉测量血压的病人时 ,护理人员常用足背动脉监测血压的波动情况。在《基础护理学》中提到“用普通测上臂的袖带来测定动脉的血压 ,其收缩压比肱动脉高 2 .6~ 5 .3kPa(2 0~ 4 0mmHg) ,而舒张压无多大差异。”[1] 那么 ,用普通测上臂的袖带在下肢的足背动脉处所测得的血压值与上肢肱动脉的血压值是否也有此差异 ,…  相似文献   

4.
动脉血压是临床检查循环系统的机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临床上对动脉血压的监测,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无创的间接测量方法,即采用汞柱血压计,常规袖带测量法,选用上臂肱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BP)与无创动脉血压监测(NBP)在NICU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本院NICU 16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同时监测无创血压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比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差异性。患儿有无亚低温及心律失常、新生儿休克、RDS、HIE、新生儿窒息等疾病对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影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对比,并分析影响两者的相关因素。结果有创血压监测的收缩压高于无创血压监测的收缩压(P0.05);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IBP收缩压的因素有新生儿休克、HIE、新生儿窒息(P0.05);影响新生儿IBP平均动脉压的因素有心律失常、RDS(P0.05)。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NBP收缩压的因素为新生儿休克(P0.05)。结论在NICU对急危重症新生儿进行血压监测,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相较于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更加准确,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数值的差异性及其内在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6~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骨折患者120例,测量其平卧时的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同侧的足背动脉比较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足背动脉和肱动脉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替代肱动脉作为血压测量,值得在骨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娟  熊小云  袁瑞琴 《全科护理》2016,(26):2802-2803
对重症监护病人为了连续监测血压和随机获取动脉血气样本,外周动脉留置导管非常常见.动脉留置可减少患儿的血管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创血压监测能保证血压值的准确性、动态性,为临床病情监测及时提供血气标本.但作为一项有创的操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并发症.常规操作引起血栓形成临床上很少见,但一旦发生,则造成局部血流中断,严重者引起肢体坏死.我科因肱动脉栓塞而造成患肢手臂供血不足,经过7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肢痊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来芬华  金琦 《护理与康复》2008,7(4):288-289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ICU40例休克患者进行24h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监测比较,每位患者选择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5min记录1次,同时同侧肱动脉每5min进行无创血压测定1次,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测量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休克患者的有创血压值低于无创血压值。结论对休克患者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应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值,尽可能采用有创测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89例,评估应用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结果]89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置管操作,其中桡动脉置管31例,肱动脉置管39例,腋动脉置管19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操作,为评估患儿的病情提供准确可靠依据,预见性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莫振  王磊  葛绍侠 《临床医学》2013,33(1):101-103
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在重症医学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如何解读有创动脉血压波形等.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碰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干扰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如:管路的连接、压力传感器的位置、测压管的长度及材质等.因此,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应该准确分析有创血压的数值,从而为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血压测量替代上肢测压的可行性。方法 卧位规范测量80例血压正常的成年人的双侧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血压,分别计算胫前动脉血压与右肱动脉血压差值,并分别与右侧肱动脉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两侧胫前动脉血压无显著差异;胫前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胫前动脉测压方便、可靠,可以替代上肢血压测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脑损伤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症脑损伤患者36例,测量其平卧位时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采用自身配对方法,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肱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足背动脉收缩压(P0.01),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重症脑损伤患者在无法测量肱动脉血压时,可测足背动脉血压,并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血压数值。  相似文献   

13.
间接动脉血压,临床上常测量肱动脉血压。对一些由于双上肢不能测量血压者常测量大腿膳动脉的血压。但在测量胭动脉血压时,由于血压计的袖带过窄过短,容易松脱,不易充气。因而,我们试图用测定足背动脉血压来代替肱动脉血压以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的变化。我们对100例需作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了血压测量,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4岁,平均45岁。按常规方法测量肱动脉、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患者右侧桡动脉(B)与肱动脉无创血压值(R)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全麻下手术前的患者295例,年龄(47±16)岁,男:女比例为149∶146,身高(163 ±8) cm,体质量(61.2±7.8)kg.排除主动脉或外周血管疾病、右臂外伤或感染等情况者.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分别采用成人袖带及儿童袖带测量其右上肢肱动脉与桡动脉血压无创血压值,并记录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压(MAP).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肱、桡动脉血压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法,各区间的桡、肱动脉差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区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结果 成人袖带所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明显低于儿童袖带所测右前臂桡动脉血压,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 =0.841 (SBP)、0.808 (DBP)、0.833 (MAP),均P<0.01].肱、桡SBP、DBP和MBP之间的差值为13~18 mm Hg(1 mmHg=0.133 kPa).结论 选择儿童袖带测量患者桡动脉血压可较好的反映肱动脉血压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压能连续、准确的提供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的数据,能绘制动脉压力曲线,随时发现动脉压力变化,是心血管术后及危重患者监测的首选方法。但在临床观察中,诸多因素影响了其结果的准确性,误导了临床工作者,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总结了280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者的监护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1-10月实施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280例,其中男191例,女89例,年龄4~82岁。桡动脉测压132例,肱动脉测压84例,股动脉测压23例,足背动脉测压41例。相关因素影响有创动脉血…  相似文献   

16.
有创动脉测压是利用套管针选择合适的动脉进行穿刺后,将套管针与测压装置连接,直接把血压值及其波形反映到监护仪屏幕上,从而对血压进行持续监测的方法。宋小宁[1]在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中比较经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和足背动脉行动脉穿刺,结果显示这4种采血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误穿静脉的发生率、操作所需时间、穿刺局部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术中小儿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数值,为踝部足背动脉替代肱动脉行小儿围术期血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5岁手术患儿80名,采用自身配对方法,测量其平卧位麻醉诱导前(N1)、麻醉诱导后(N2)、手术开始后(N3)、手术结束后(N4)、麻醉苏醒后(M)的左踝部足背动脉与左肱动脉血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平卧位时所测得的围术期小儿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非常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踝部足背动脉测压简便易行,该方法应用于1—5岁无心血管疾病的小儿术中血压的监测和指导治疗是可行的,可客观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围术期可及时、真实评估机体循环功能,可根据其变化推测出小儿手术中循环血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体位对肱动脉间接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位及肱动脉位置变化对肱动脉间接血压测量结果的影响。 [方法 ]采用HEM— 75uzzy型智能电子血压计 ,对随机抽取的 3 0名健康女生测量其 5种体位的肱动脉血压 ,并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 ]坐位时左右上肢肱动脉收缩压有差异 (P <0 .0 1) ;肱动脉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时 ,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时 (P <0 .0 1) ;坐位时肱动脉收缩压低于卧位时 (P <0 .0 1)。 [结论 ]不同体位及不同上肢对肱动脉血压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进行个体血压监测比较时应考虑此影响 ,为保证坐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须注意保持所测手臂的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应变-血压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对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进行检查.通过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获得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同时测量被检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血压,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最大圆周应变/[(局部收缩压-局部舒张压)/局部舒张压]×100%,胫-肱指数=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肱动脉应变-血压指数,踝肱指数=胫前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胫前动脉应变-血压指数和胫-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应变-血压指数略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变-血压指数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中型动脉弹性改变的新指标,胫-肱指数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和肱动脉弹性变化的相对差异.  相似文献   

20.
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刘华凤,吴亚莉,周巧萍动脉血压为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是观察患者病情及其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上通常以间接法测量肱动脉血压来观测动脉血压,但在肱动脉血压无法或不易测取的情况下,如上肢骨折、烧伤等,则需测量其它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