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癌术后两种膀胱灌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膀胱灌注方法与并发症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择68例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按照护理操作常规插入一次性乳胶气囊导尿管,对照组在灌注药物后立即拔除尿管,至药物保留时间结束后自行排出尿液。实验组在灌注药物后向气囊内注入10ml生理盐水以固定尿管,尿管末端连接引流袋,并夹闭尿管以保留药液,至灌注时间后开放尿管,放完含有药物的尿液后拔除尿管。并观察两组膀胱刺激征及尿道狭窄发生的情况。结果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后留置尿管至灌注时间完成开放,放完尿液后拔除尿管的患者的膀胱刺激征、尿道狭窄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行膀胱灌注后留置尿管对于减少灌注后并发症有明显的作用,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膀胱灌注化疗药后再行生理盐水膀胱冲洗的效果,减少化疗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96例膀胱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无菌导尿术灌注丝裂霉素药液,观察组采用留置导尿术灌注丝裂霉素药液,两组都保留药液2 h。对照组注入药液后即拔除尿管,2 h后药液自行排出;观察组保留尿管,经尿管排出药液,再用500 mL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之后拔除尿管。比较两组膀胱灌注化疗后局部并发症和2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灌注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48 vs 21/48,P<0.05)。随访2年,对照组随访32例,复发3例;观察组随访30例,复发2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化疗药后留置尿管,再行生理盐水膀胱冲洗经尿管排出药液的方法,能减少局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不影响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膀胱灌注法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改良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改良组在灌注化疗药液后注入10ml空气,保留尿管,保留药液2h后,将药液引流至引流袋,最后拔除尿管;传统组在膀胱灌注化疗药液后再注入10ml生理盐水拔除尿管,嘱患者保留药液2h后自主排出药液.观察两组化疗药液保留在膀胱内的时间、膀胱刺激症状的情况.结果 改良组93.5%、传统组71.3%的患者药液能保留在膀胱内2h.改良组2.0%的患者出现重度膀胱刺激症状,而传统组为13.3%.结论 采用改良膀胱灌注法可延长药液保留时间,减轻灌注液对膀胱的刺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改良式膀胱灌注法在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30例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分别采用2种方法进行膀胱灌注。常规方法:将配制好的药液经12号普通尿管直接缓慢注入,然后用5ml生理盐水冲洗尿管后反折尿管拔出。改良方法:将配制好的药液经12号气囊尿管直接缓慢注入,然后用5ml生理盐水冲洗尿管后,夹闭尿管,保留2h后经气囊尿管放出尿液及化疗药物,再拔出尿管。每例患者采取2种方法各进行膀胱灌注9次。 结果 改良方法使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显著降低,不适持续时间缩短。 结论 改良方法操作简单,可减轻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减少药物外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方法:对72例膀胱癌手术后施行膀胱灌注化疗,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选择尿管的大小,用50 mL注射器抽吸吡柔比星30 mg稀释药液,再用头皮针连接注入尿管,并及时调整药液注入速度.结果:化疗药液完全没有经尿管或尿道渗出.结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灌注方法改进后,使药液按要求灌注入膀胱内,并能减轻患者的膀胱刺激症状,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效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6.
膀胱灌注是将一定量的药液稀释后通过尿道注入膀胱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于膀胱肿瘤术后、前列腺炎等的辅助治疗,临床上发现灌注完毕拔出尿管后总残留一些药液.造成药物浪费、降低治疗效果、甚至污染床单。因此现将减少膀胱灌注药液残留方法改进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小秋 《现代护理》2004,10(7):646-646
膀胱灌注是将药物稀释后通过尿管灌入膀胱的一种方法,常用于膀胱肿瘤,腺性膀胱炎等的治疗甚至污染床单。临床上发现灌注完毕后,拔出尿管总残留一些药液,造成药物浪费(抗肿瘤化疗药物一般较昂贵) ,甚至污染床单。对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下述方法:1 )嘱病人先排空膀胱[1 ] 。2 )按要求(一般用生理盐水稀释药物)吸足药物后,再抽入1~3ml空气至空针内[2 ] 。3)无菌操作下导尿。4 )选择较细的橡胶尿管(一般选8~1 0号)。5 )确定尿管在膀胱内后,取下注射器针头,连接橡胶尿管,乳头向下,空气排至上部,缓推药液完毕,再把空气完全推入。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1994年6月~ 1999年5月,我科共收治118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肿瘤病人,出院后进行为期 2年的膀胱药物灌注,取效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 118例中,男 96例,女 22例;年龄 24~ 79岁,在手术后都接受了膀胱药物灌注及护理康复指导,膀胱灌注药物均采用顺铂。方法: (1)患者来院后由指定医护人员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将顺铂 40~ 60mg加生理盐水 60ml,充分溶解后,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无菌操作规程插入导尿管,缓慢注入药物,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变换体位。手术后患者灌注间隔时间,一般开始每周灌注 1次,然后每 2周灌注 1次,…  相似文献   

9.
盖绿华 《护理学报》2008,15(11):78-78
膀胱灌注是将一定量无菌药液通过导尿管注入到膀胱内,再引流出来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传统的灌注方法是:护士分离尿管和引流袋,再将冲洗器连接尿管,灌注完毕后再分离冲洗器,再连接引流袋,操作比较繁琐,存在不安全的隐患。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将静脉留置针应用到膀胱灌注中,效果较好,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 1994年6月~ 1999年5月共收治5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肿瘤病人,出院后进行为期 2年的膀胱药物灌注,通过随访,肿瘤复发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 59例,男 48例,女 11例,年龄 24~ 79岁,术后都接受了膀胱药物灌注及护理康复指导。 方法: (1)膀胱内药物灌注将顺铂 40~ 60mg加生理盐水 60ml,充分溶解后,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无菌操作规程插入导尿管,缓慢注入药物,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变换体位。一般开始每周灌 1次,共 4次。然后每 2周灌注 1次,共 4次,继而每月灌注 1次至术后2年,2年后酌情处理。 (2)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膀胱灌注方法对膀胱癌病人化疗不良反应、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浸润性膀胱癌切除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排空膀胱后插入尿管灌注,灌注完毕立即拔出尿管,药液自尿道排出。观察组在膀胱充盈状态留置F12膀胱灌注专用尿管,排空膀胱后灌注药物,灌注完毕夹闭尿管,药液滞留30min后经尿管排出。观察两组病人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尿痛、血尿、尿道狭窄及灌注计划完成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血尿、尿道狭窄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规范灌注计划完成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膀胱灌注方法可减少膀胱癌病人术后灌注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病人舒适度、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RBT)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个体细化灌注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112例TURBT后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非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按治疗时间段先后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采取个性化的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方法,包括灌注前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尿管,灌注药物加温,灌注药物的个性化排出方式及拔除尿管的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按规定完成全程灌注的治疗依从性、排尿不适症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性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及按规定完成全程膀胱灌注治疗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URBT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灌注方法,可减少患者排尿不适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达到膀胱肿瘤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药液膀胱热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膀胱肿瘤行膀胱灌注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药液行膀胱灌注治疗。实验组采用吡柔比星药液加温后再行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为40%,实验组为12%;对照组肉眼血尿发生率为20%,实验组为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柔比星药液加温后再行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低,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4.
曾宪萍 《天津护理》2014,(2):124-124
总结36例膀胱癌术后复发患者膀胱灌注吉西他滨后出现膀胱刺激征、血尿、膀胱内或外阴部烧灼感患者的护理。膀胱灌注插管前要对尿管充分润滑,插管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适当调节插管速度,缓慢注入药物,避免因药物注入过快对膀胱黏膜造成刺激及损伤。灌注后密切观察排尿情况,注意尿液的颜色性状,鼓励其多饮水增加尿量多排尿,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07年1月~2008年6月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的患者108例,其中21例膀胱灌注后药物保留时间〈2h,分析其影响因素认为与心理因素、药物及尿管的刺激、膀胱容量减小或短时间内尿液生成过多、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制定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水干预、严格操作过程中质量控制、利多卡因的应用。通过护理干预,本组患者膀胱灌注后药物保留时间均达到了2h,使患者能顺利完成膀胱灌注治疗,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粟凤杏 《全科护理》2012,(30):2844-2845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方法]对32膀胱癌病人术后2周开始实施膀胱灌注,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选择尿管,多次变换体位,使药物与黏膜充分接触。[结果]提高膀胱灌注的质量,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全组均能完成2个以上疗程的治疗。[结论]通过对病人实施灌注前、灌注时、灌注后的全程护理干预,使病人处于舒适的状态,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膀胱灌注的质量,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巧用一次性无菌引流袋进行膀胱冲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误诊学杂志社编辑部:现在临床上常用的膀胱冲洗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引流袋与尿管分离,将输液器末端与尿管相连,由于临床广泛应用氟雷氏尿管,输液器与尿管连接不紧密,药液易从连续处溢出,易弄湿床铺。二是不分离尿袋,将尿管常规消毒后,用头皮针刺入尿管,这种方法反复穿刺易造成污染。我们改用一次性无菌引流袋,给患者进行膀胱冲洗,方便实用,避免了上述弊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将冲洗液瓶常规消毒后,插入输液器,拔掉头皮针,连接16号针头,排气。取一无菌引流袋,拔掉末端放液处小帽,将16号针头从放液口插入,将药液灌入引流袋内,…  相似文献   

18.
预留膀胱冲洗液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尿管前预留膀胱冲洗液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将80例宫颈癌Ⅱa~Ⅱb期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留置尿管期间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采用预留部分膀胱冲洗液的方法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37例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对照组有30例自行排尿,两组在首次排尿顺畅程度及排尿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6~7h后,两组患者行残余尿量测定,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患者预留膀胱冲洗液可有效提高残余尿测定合格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护理中,膀胱灌注是治疗膀胱肿瘤的常规操作,是将化疗药物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中,采用留置导尿管法将药液注入膀胱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沙永生 《天津护理》2006,14(3):174-175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对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是否有效。方法:选择榜胱部分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停止膀胱冲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都给予尿道、阴道、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训练指导,观察组进行尿管定期开放和饮水量的指导,而对照组不进行尿管定期开放及饮水量的指导。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的第1次排尿时间≥1h的达标率、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出的尿量≥250mL的达标率、拔除尿管后第1个24h有效睡眠时间≥6h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