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常见致病菌,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23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置管方式、常见致病菌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结果长期留置导管患者的感染率3.35例次/1 000导管日,明显低于临时留置导管患者的感染率9.22例次/1 000导管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论血液透析护士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QI前维持性透析患者(68例)分析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与CQI后次年同期76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无论是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的CRBSI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总体CRBSI发生率降低68%(8.1例次/1000导管日VS2.6例次/1000导管日,其中股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率由14.8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4.1例次/1000导管日,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2.6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降低了77%(5.2例/1000导管日VS0.7例/1000导管日),其中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由CQI前的2.6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与护理,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 对23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预防导管感染的护理经验.结果 98例患者173次感染,留置导管患者17例治疗无效拔管,14例患者肾移植成功拔管,1例患者死亡,其余66例患者治愈.结论 血液透析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减少导管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将30例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了置管环境干预、加强导管无菌使用的严密性、特殊生活指导以及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等综合干预方法。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导管保留时间长,局部皮肤反应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强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肝素冲洗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67例、导管79根,导管留置时间均在3天以上。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肝素盐水冲洗或封管等常规护理基础上,用8g/L去甲万古霉素冲洗液3~5ml,每6小时冲洗静脉导管1次,冲洗时间最少5分钟;对照组采用肝素盐水冲洗或封管等常规护理。取导管血标本、导管尖端、外周血标本进行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两组67例共收集导管79根,共有20例患者的21根导管培养阳性,阳性率26.6%;共培养出21株致病菌,每1000根导管日感染数29。治疗组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8%和36.6%(P=0.037);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组球茵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和21.9%(P=0.032);治疗组导管定植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和34.1%(P=0.029);治疗组每1000根导管日感染数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和42(P=0.001)。两组导管留置部位、胃肠外营养、导管平均留置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万古霉素-肝素冲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一种有效、方便易行的临床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5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标准化中心静脉导管上下机操作流程,并对护士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培训,注重无菌观念及加强健康宣教等方法,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开始监测时中心静脉导管均无细菌定植,计算2013年CRBSI发生率。结果:1~6月监测100例有3例患者存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总导管使用天数6 721 d,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446‰;7~12月监测156例总导管使用天数7 334 d,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0%;全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21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5.5‰)。结论: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导管护理操作流程,加强健康宣教,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进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方法,以减少导管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010年2-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对照《中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比较改进前后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导管感染,1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有10例导管感染,3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3.3%;两组导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3,P<0.05).结论 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可降低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延长置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血透用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莉萍 《临床医学》2003,23(5):65-6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 (HD)用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 170例HD病人 5 73次深静脉置管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观察置管部位、局部换药及封管方法、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 16 6% ,置管局部感染率为 11 5 % ,其中股静脉为 18 4% ,高于颈内静脉的 8 7% (P <0 0 5 )。留置时间 >3周者易发生局部感染 (P <0 0 1) ,导管血及 (或 )外周血培养阳性高 (P <0 0 5 ) ,抗生素封管及局部应用加 3M敷贴固定 ,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局部换药及浓肝素封管法。结论 :股静脉置管易发生局部感染 ,导管留置时间 >3周易发生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 ,抗生素封管及局部应用加 3M敷贴固定 ,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防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并发感染,延长颈内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方法 加强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置管后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穿刺口和皮下隧道感染的发生。结果 留置时间最短21天,最长1例置管347天(中途换管1次,拔管后选择另一侧颈内静脉再次置管)。局部及皮下隧道感染率情况:留置时间〈20天为4例(2.82%),20—30天14例(9.86%),30—150天18例(12.68%),留置时间在150—347天血培养阳性者5例(3.52%)。结论 加强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护理,可以延长颈内静脉留置的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研究导管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11例,感染率为10.00%;其中局部感染9例占8.18%、血行感染2例占1.82%;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导管类型、选择静脉、置入长度无显著关联,与导管留置时间有显著关联。结论对长时间留置PICC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护理导管,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