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肌钙蛋白(cTnI)联合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97例在发病6h内就诊的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61例和心肌梗死(MI)36例,入院后分别于即刻、6h、24h测定IMA、cTnI,并行心电图(EC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IMA及cTnI的水平差异,且与对照组比较,分析IMA、cTnI和ECG单项或联合诊断ACS的敏感性。结果即刻检测:两组患者的IMA水平均明显升高;而cTnI在MI组升高明显,IMA、cTnI和ECG单项诊断ACS的敏感性分别为87.6%、44.3%和41.2%;IMA联合cTnI以及三者联合诊断ACS的敏感度高达91.7%及94.8%,均高于单项诊断的敏感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h联合测定敏感性也高于单项检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MA是早期诊断ACS的敏感生化指标,尤其对UA的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性,IMA、cTnI及ECG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ACS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103例疑似ACS患者[非心肌缺血性胸痛(NICP)45例(NICP组),ACS 58例(ACS组)]在胸痛发作5 h内取血测定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并在入院后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同时选择3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检测,经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NICP与ACS最佳,临界值点(Cut-off值).IMA、cTnI、CK-MB及ECG结果分别与最终诊断结果(NICP,ACS)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其诊断ACS的敏感性.结果 ACS组与NICP组IMA值分别是(89.66±25.82)、(46.79±17.20)U/ml,2组间比较I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0.935,最佳临界值为71.6 U/ml,此时IM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1.4%、82.8%和83.3%.而同步测定cTnI、CK-MB、ECG诊断ACS的阳性率分别为29.3%、27.6%、48.3%.结论 IMA是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灵敏指标,可明显提高ACS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比较,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方法 对1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检测cTnI、CK-MB和Mb水平,比较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入院后24 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6.6%、83.9%和76.3%,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8.0%.cTnI和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8.0%,阳性预期值为95.0%,阴性预期值为88.0%;同时检测CK-MB,结果相同.结论 cTnI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再检测CK-MB不会增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MI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lbumin cobalt binding,ACB)试验、电化学发光法、干式化学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59例,心肌缺血组7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8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32例。结果 (1)AMI、UA组的IMA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IMA、CK-MB、cTnT、心电图(ECG)诊断AMI的敏感性为IMA>ECG>CK-MB>cTnT,cTnT动态检测的敏感性明显提高达到61.5%。结论联合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坏死的标志物,并根据各项标志物在发病不同阶段的敏感性,能提高ACS患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缺血性胸痛(IC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时206例发病〈12h、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立即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抽血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将ECG、IMA、cTnI、CK-MB的结果单独或结合与最终诊断为非缺血性胸痛(NICP)及ICP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最后诊断为ICP98例,NICP108例,ICP发病〈3h和3-6h组IMA水平明显升高,与NI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P发病〉6h组IMA水平与NI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A诊断发病〈3hICP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为89.1%和88.8%,明显高于ECG、cTnI和CK-MB,四者结合为97.6%和96.9%;IMA诊断发病3~6hICP的敏感性和NPV为71.7%和74.5%,也高于ECG、cTnI、CK-MB,四者结合为95.5%和94.2%;但IMA对于发病〉6h的ICP则无诊断作用。结论 IMA是诊断ICP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对于发病〈6h(尤其是〈3h)的ICP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NPV,优于ECG、CK-MB、cTnI;将IMA与其他指标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ICP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类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llified Albumin,IMA)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我院确诊1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KMB)、肌红蛋白(MYO)、心电图(ECG)、冠脉造影(CAG)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IMA:除稳定性心绞痛(sA)组外,不稳定心绞痛(uA)、急性心梗(AMI)、陈旧心梗(EMI)组均与健康对照组(73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cTNI、CKMB、MYO:AMI组与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2)按冠脉病变支数分四组,血清IMA及心肌损伤指标浓度比较显示:各组间IMA无显著性差异P〉0.05。(3)IMA与冠脉病变支数cTNI、CKMB、MYO相关性比较:r=-0.036、-0.355、-0.333、-0.280。(4)病人患高血压(HBP)时间与IMA、cTNI、CKMB、MYO相关性比较:r=0.220、-0.083、-0.132、-0.122。(5)ECG、IMA、cTNI、CKMB、MYO对各组的敏感性比较显示:IMA〉ECG〉cTNI、CKMB、MYO,IMA在各组中敏感性均最高,在AMI组可达98.8%。特异性比较显示:cTNI、CKMB、MYO〉ECG〉IMA,AMI组cTNI特异性最高可达97.5%。结论IMA是一种较理想的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能够辅助医生早期明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对25例AMI患者、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23例其他疾病患者的血清Mb、cTnI进行检测,用日立7180生化仪检测CK-MB,分别进行组间分析,比较其敏感性高低以及敏感性与患病时间的差异。结果Mb、cTnI诊断AMI灵敏度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分别为84.0%、96.0%,明显高于CK-MB的64.0%;UA组中Mb、cTnII阳性率分别为25.0%、43.75%,明显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病的前16h内Mb、cTnI阳性诊断率均高于82.0%,而CK-MB则为32.4%。结论cTnI和Mb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用于AMI与UA的早期诊断与鉴别时要优于CK-MB。  相似文献   

8.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32例疑似ACS患者在胸痛发作5小时内采血测定IMA、肌钙蛋白I(cTnI),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入选患者均经规范诊断、危险分层、标准治疗.IMA测定结果由吸光度单位表示,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非心肌缺血性胸痛(NICP)与ACS最适界值点(Cutoff)值.IMA、cTnI及ECG结果分别或联合与最终诊断结果(NICP,ACS)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其诊断ACS的临床价值.结果 NICP与ACS组间I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978,在Cutoff值ABUS=0.52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9.8%.入院即刻检查IMA、cTnI和ECG诊断ACS的敏感性分别为85%,20%和40%,而三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敏感性至95%.结论 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且明显提高对ACS早期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cTnI、CK-MB、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36例(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在AMI发病的不同时间段,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发病6-12h、12-18h和18h-24h的cTnI、CK-MB、Mb动态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5,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优于单一检查(P〈0.05或P〈0.01),且血清cTrd特异性最高。结论血清cTnI、CK.MB、Mb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动态检测可提示AMI的发生、发展;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陛均优于单一检查的敏感眭,而特异眭以cTnI为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肌酸激酶(CK-MB)、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提供较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1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I,CK-MB和Mb水平,比较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3%,86.8%和78.5%,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7.3%。cTnI和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99.1%,特异性为87.3%,阳性预期值为94.5%,阴性预期值为87.2%;同时检测CK-MB,结果相同。cTnI检测对预测所有病例30d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风险比率为2.95。结论cTnI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再检测CK-MB不会增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cTnI检测可作为评估发生因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丁柳美  唐钧  倪培华 《检验医学》2011,26(6):383-386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78例AMI、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6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7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FABP水平,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质量(CK-MB mass)并作比较.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cTnI、CK-MB、CRP、DD、UA)在急性缺血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组(A组,n=80)、心绞痛组(B组,n=80)和正常对照组(C组,n=80)患者血清cTnI、CK-MB、DD、CRP、UA的含量。结果:A组的cTnI、CK-MB、CRP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均0.05),A组的DD、UA检测阳性率也明显高于C组(P均0.05)。结论:cTnI、CK-MB、CRP、DD、UA各自的特点不同,联合检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在急性胸痛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缺血性心肌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急性胸痛来本院就诊的患者95例,在胸痛≤1h、3h、6h、12h、24h连续监测IMA、Mb、CK~MB、CTnI4项指标,观察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有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组入院:在胸痛≤1hIMA、Mb、CK—MB、CTnI敏感性分别为81.0%、38.1%、28.5%、14.2%,IMA敏感性与其他3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痛≤3h时IMA、Mb、CK—MB和CTnI4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3%,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IMA是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IMA、Mb、CK—MB、CTnI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明显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MB型(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5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心肌梗死60例]作为ACS组,除ACS外的冠心病(CHD)患者68例作为CHD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进行血清 Mb、cTnI、肌酸激酶(CK)、CK-MB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Mb、cTnI、CK-MB水平均高于CHD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Mb是ACS诊断中敏感且较特异的生化指标,Mb、cTnI、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ACS早期的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联合应用价值及相互关系。方法: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为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组受试患者进行cTnI和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2组cTnI和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结果:ACS组cTnI均明显高于SA组,2组间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ACS组以轻、中度狭窄为主,sA组以重度狭窄为主。结论: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cTnI检测,对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及心肌受损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AC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预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10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3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hs-CRP浓度,并结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同工酶(Mb)进行分析.结果 hs-CRP与cTnI、CK-Mb和Mb相似,由SA、UA至AMI,它们的水平都依次增高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诊断AMI患者时阳性率分别为91.0%、97.0%、81.0%、67.0%,同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变化,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至三支病变,hs-CRP的水平也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cTnI在预测UA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分别为75.0%,91.3%、特异性为78.9%, 89.2%.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一二聚体(D—D)与冠心痛(CH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痛患者164例,其中急性心梗(AMI)7l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35例,并对uA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AMI患者进行KiUip分级.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对以上所有受试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含量,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Hey、D—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uA组〉SA组;hs—CRP、Hey、D—D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随着Braunwald分级增高,uA患者hs—CRP、Hey、D—D逐渐升高,Hey、D—D三级问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iUip分级增高。AMI患者血清hs—CRP、Hey、D—D也逐渐逐渐升高,Hey、D—D三级间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的hs—cI蹬、Hcy、D—D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hs—cRP、Hcy、D—D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常规检测hs—CRP、Hcy、D—D时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能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hCS)危急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肌钙蛋白(cTnT)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52例,同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检验试弃1盒测定3组血清中H—FABP、cT—nT和CK—MB水平。结果AMI组与UA组相比,3种标记物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cTnT和CKMB联合检测诊断ACS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单一标记物及两种标记物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cTnT、CK—MB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ACS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