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已经成为当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先进手段之一,作为唯一可以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患者接受移植后迅速而良好的免疫重建往往预示着较好的临床预后,其中T细胞的恢复情况对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分析我科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00例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发生肺部真菌感染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14例,呼吸道真菌感染3例,肠道真菌感染2例.观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情况.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分为2组,拟诊经验性治疗组12例及临床诊断抢先治疗组14例.结果 2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20例,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6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19例.合并糖尿病5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扩张1例.经验性治疗组完全治愈8例(67%),疾病进展1例(8%).抢先治疗组完全治愈3例(21%);疾病进展5例(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8,P<0.05).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的重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igh-risk factor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in patients underwent allogeneic ha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underwent Allo-HSCT at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02 to July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mong whom 26 patients had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Seven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FI before allo-HSCT, 14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FI after allo-HSCT,3 patients had respiratory tract system IFI, and 2 patients had intestinal IFI. We observed the occurrence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Lymphocyte subsets and chronic basic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IFI. The twenty six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ence therapy group with 12 cases and preemption therapy group with 14 cases. Results Among 26 patients with IFI,20 cases suffered from GVHD,6 cases had CMV infection,19 cases had low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simultaneously. 1 case had diabetes,3 patients ha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1 case had bronchiectasis as complications. In experience therapy groupe: 8 cases (67%)recovered completely but 1 case(8%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infection. In preemption therapy groupe:3 cases ( 21% ) recovered completely but 5 cases ( 36% )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infection. Conclusion Clinician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s with high-risk factors of IFI after allo-HS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重建的规律。方法选择42例2009至2013年在瑞金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接受allo-HSCT患者,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预处理前和移植后1、3、6、12及24个月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IgE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预处理前,移植日,移植后14、21 d和1、3、6、12、18及24个月的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B细胞(CD19+)及自然杀伤(NK)细胞(CD56+CD16+),总结移植后免疫球蛋白及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恢复情况并对影响免疫重建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CD3+及CD3+CD8+T细胞移植后14 d开始恢复正常,CD3+CD4+T细胞恢复缓慢,在术后2年内低于或接近正常水平。CD56+CD16+细胞移植后恢复较快,21 d左右开始恢复正常水平。CD19+细胞在移植后6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1、3及6个月。不同性别患者移植后免疫重建无明显差异,供体来自同胞的患者免疫重建速度较非血缘移植快。发生严重感染及Ⅲ~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CD3+CD8+T细胞水平移植后早期明显高于未发生GVHD及感染者。发生Ⅲ~ⅣGVHD患者移植后早期CD3+细胞明显高于未发生GVHD患者,并且CD3+CD4+T细胞恢复有延迟趋势。结论 allo-HSCT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重建顺序依次是:CD56+CD16+,CD3+CD8+,CD19+及CD3+CD4+。HLA全相合有利于免疫重建,移植治疗中抗胸腺球蛋白的应用、移植后GVHD发生等是影响免疫重建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C)作为体内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其移植后重建在移植合并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以及复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移植免疫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DC重建规律及其与移植合并症的关系,以及影响DC重建过程的正负性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进行HSCT的79例资料较完整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SCT患者发生IF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转归。结果:诊断IFI患者共计17例,其中临床诊断者13例,拟诊4例。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12 d(9-1931 d)。非感染组及感染组的非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2%、35.2%。根据单因素分析:配型、Ⅱ-Ⅳ度a GVHD是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性别、原发病、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量是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配型、Ⅱ-Ⅳ度a GVHD是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量是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易发生IFI,感染前使用较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死亡。避免危险因素及回顾患IFI前30 d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可使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再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已广泛开展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以及脐带血血干细胞移植(CBT)。它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它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后在造血系统恢复的同时,免疫系统也在经历一个重建过程,T细胞再生通过胸腺依赖途径和胸腺非依赖途径。成人由于胸腺功能退化,T细胞再生更多是靠成熟T细胞的外周扩增和胸腺外分化,造成T细胞库多样性受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选择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行allo—HSCT患者180例,随访至2007年10月31日,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IFI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35例(19、5%)患者在HSCT后发生了IFI,确诊1例,临床诊断34例;其中曲霉菌感染18例(51、4%),念珠菌感染17例(48.6%)。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34.3%.无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53.8%,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单因素分析中,与IFI的发生率增加有关的因素包括移植前真菌定植或感染、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急性GVHD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在多因素分析时,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或骨髓干细胞移植、急性GVHD发生及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使IFI发生危险增加(RR分别为:1.589、2、399、1.410)。结论:IFI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及发生急性GVHD的高危患者有必要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12个月内患者免疫重建特点及其与供受者年龄、供受者间HLA相容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病毒感染的关系,随访3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移植后1、3、6及12个月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及NK(CD16^+CD56^+)细胞,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结果显示,移植后1个月CD3^+细胞的百分比为(47.5±23.2)%,3个月为(75.1±6.4)%,6个月为(69.7±12)%,12个月为(71.7±4.2)%。移植后1个月CD4^+细胞百分比为(13.3±6.4)%,3个月为(20.2±11.4)%,6个月为(18.4±9.3)%,12个月为(29.1±8.7)%;移植后1个月CD8^+细胞百分比为(43.1±17.4)%,3个月为(42.6±16.9)%,6个月为(46.9±10.3)%,12个月为(47±5.6)%;移植后1个月CD16^+CD56^+细胞百分比为(14.4±8.4)%,3个月为(15.9±7.6)%,6个月为(14.7±6.6)%,12个月为(13.6±3.4)%;移植后1个月CD19^+细胞百分比为(6.4±5.6)%;3个月为(11.7±2.4)%,6个月为(13.3±7.3)%,12个月为(16.7±5.7)%。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1个月IgA为(0.37±0.14)g/L,3个月为(0.28±0.21)g/L,6个月为(0.42±0.18)g/L,12个月为(0.53±0.34)g/L;移植后1个月IgG为(12.7±3.8)g/L,3个月为(16.3±5.2)g/L,6个月为(14.3±6.2)g/L,12个月为(15.4±6.9)g/L。移植后1个月IgM为(0.56±0.24)g/L,3个月为(0.64±0.16)g/L,6个月为(1.1±0.35)g/L,12个月为(1.2±0.28)g/L。大于等于45岁的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和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小于45岁患者比较无差异。发生慢性GVHD的患者移植后12?  相似文献   

10.
骨髓非清除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移植新技术。该技术方案对恶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移植后嵌合体的形成而产生移植物抗肿瘤效应,与标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上的不同点主要在于预处理方案方面的差异。骨髓非清除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提出扩大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范围。本对骨髓非清除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出背景、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情况、该技术的优缺点及相应的一些新观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泊沙康唑与伏立康唑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行allo-HSCT且应用泊沙康唑或伏立康唑进行真菌预防的104例患者(泊沙康唑组54例,伏立康唑组50例),对比两组移植后180 d内IFI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泊沙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IFI发生率分别为7.4%(4例)和20.0%(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在IFI高危风险的患者中,两组IFI发生率为10.0%(3例)和34.9%(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4例)和18.0%(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结论 泊沙康唑较伏立康唑可进一步降低allo-HSCT后高危风险患者的IFI发生率,且未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细胞免疫重建过程中T细胞克隆的T细胞受体B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BVCDR3)分子特征。方法应用RT—PCR扩增24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及5名正常供者外周血的TCRBV2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扫描(Genescan)的方法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CDR3克隆性质及计算B链可变区(BV)家族的利用率。对于寡克隆表达的T细胞克隆进一步电泳,得到单克隆条带并测序,获得一组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巨细胞病毒(CMV)直接相关的TCRBVCDR3的分子。结果在移植后2个月至19个月,单倍型骨髓移植的9例患者在6~14个BV家族中有表达,多克隆表达率为33%,其余为单克隆或寡克隆表达。无血缘关系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5例患者在10~15个BV家族中有表达,多克隆表达率为45%。同胞全相合骨髓移植的10例患者在9~16个BV家族中有表达,多克隆表达率为48%。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分布在24个不同的BV家族,未见共用的BV家族。单倍型骨髓移植后细胞免疫恢复迟于其他两组。其中2例患者在移植后2个月、移植后3个月检测TCRBV,发现移植后随时间增加BV家族的利用增加,CDR3的多克隆群体增多。得到的23条与GVHD及CMV直接相关的TCRBV CDR3分子,经过生物信息学比较发现,在相同的BV家族内,不同患者中可以出现结构相似的CDR3氨基酸分子,也可以完全不同;不同BV家族的CDR3分子相差较大,未发现共同使用的氨基酸基序。结论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19个月内,TCRBV家族的利用仍处于不均一状态。单倍型骨髓移植后细胞免疫恢复迟于其他两组。得到的一组与GVHD及CMV相关的单克隆或双克隆T细胞CDR3分子,在相同的BV家族内,不同患者出现结构相似的CDR3氨基酸分子;不同BV家族的CDR3分子之间未发现共同使用的氨基酸基序。  相似文献   

13.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观察了 5例白血病患者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T)后免疫重建的情况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5例均为本院 2 0 0 0年 1 2月~ 2 0 0 1年 6月行NAST的白血病患者 ,1 0名不吸烟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 1。预处理方案 :氟达拉滨 (Flud) 30mg·m-2 ·d-1 ,移植前第 9天 (- 9天 )~ - 5天或环磷酰胺 (CTX)30mg·kg-1 ·d-1 ,- 4~ - 3天 ;白消安 (BU) 2mg·kg-1 ·d-1 ,- 8~ - 5天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 1 0mg·kg-1 ·d-1 ,- 7~ - 4天。环孢菌素A(CsA) 2mg·kg-1 ·d-1 ,- 1天开始用…  相似文献   

14.
叶国芬 《现代护理》2006,12(24):2284-2285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免疫重建的检测方法和护理特点。方法对我科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的检测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加强免疫检测和免疫治疗,重视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加快促进免疫重建,减少和减轻感染的发生。结论定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免疫功能的检测,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免疫重建的检测方法和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的检测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加强免疫检测和免疫治疗,重视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加快促进免疫重建,减少和减轻感染的发生.结论 定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免疫功能的检测,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离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预处理后,给予受鼠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后d 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将建模成功后的受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移植后d 1开始注射rh TPO,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注射14 d。移植后d 1、3、7、14、21观察两组受鼠外周血及骨髓造血情况。结果:移植后28 d,受鼠骨髓H-2Kb表达率为43.85%(>20%),受鼠嵌合成功。移植后d 3、7、14、21,实验组受鼠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在移植后d 1、3、7均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但实验组骨髓造血增生较对照组好。移植后d 14、21,两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均较前有所恢复,且实验组恢复明显。结论:rh TPO能有效刺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并促进移植后骨髓造血恢复及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7.
溶血性贫血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就其分类、发生机制及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此类并发症的特点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念珠菌感染和曲霉菌感染最为常见。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清髓预处理、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IFI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侵袭性霉菌感染(invasive mould infection)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IFI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IFI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和特征性影像学检查。目前伏立康唑是确诊IFI的一线治疗用药,唑类或两性霉素B联合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也显示出较好治疗效果,有希望成为一项未来的抗真菌治疗策略。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后IFI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问题作一综述。在IFI早期诊断方面讨论了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GM试验,G试验和PCR技术等;在IFI预防和治疗方面讨论了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优先治疗,确诊后治疗,联合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92年以来成功地进行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我们主要是做好层流病房的全环境保护,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安排落实各种治疗措施及注意做好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并仔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严格的营养调节和细致的生理、心理护理,对移植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同时,由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比自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快、感染机会少,故减少了住无菌层流室的天数,也减少了病人医疗费用。对供髓者来说可减去麻醉下采髓的痛苦,而所采的外周血容量仅为一次献血量的1/4。  相似文献   

20.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又称侵袭性真菌感染。IFD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中并不少见,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IFD也在增加。总结侵袭性真菌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特点、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