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上肢运动控制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上肢运动控制障碍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对健侧上肢进行上肢功能检查 (manualfunctiontest ,MFT) ,用巴塞尔指数 (BarthelIndex ,BI)评测患者的ADL。结果 :①治疗前MFT异常者 49例 (79% ) ;②MFT变化差值上早期康复组高于恢复期康复组 (P <0 .0 0 1 ) ;③MFT正常组 3个月治疗训练后BI值 1 0 0分 ,BI变化差值正常组高于异常组 (P <0 .0 0 1 )。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上肢存在运动控制障碍 ,并影响功能恢复 ,因此脑卒中后早期积极对健侧上肢运动控制障碍评测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无力、痉挛、运动协调异常以及运动控制障碍等。80%脑卒中患者在首次发病后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即使经过6个月的常规康复训练后,仍有65%的脑卒中患者遗留上肢运动功能障碍[2]。  相似文献   

3.
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障碍是临床康复的重点与难点。研究显示,认知损害和认知训练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重要联系。认知受损程度与上肢功能障碍和康复结局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关联,认知训练对上肢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独立性提高是否存在某些影响。本文将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及与认知训练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因其高致死率、高致残率越来越受到关注。据报道,脑卒中后3~6个月仍有55%~75%的患者因上肢功能障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受损。有报道,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即使接受常规训练后仍然会有30%~60%的瘫痪上肢成为无功能上肢。临床研究证实,辅助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发病5年内)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起因多为脑血管阻塞、破裂,导致神经细胞及组织受损,临床多表现为偏瘫.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通常较下肢困难,因此研究更为有效的康复技术意义重大.近年来研究发现,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优于神经发育疗法及传统治疗效果[1].我们对我院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50例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并与传统治疗相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承受世界上最大的脑卒中负担。据流行学调查显示,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1年分别为1114.8/10万人、246.8/10万人和114.8/10万人~([1])。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脑卒中有高致残率,特别是上肢功能障碍使脑卒中患者依赖他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2])。在65%—80%的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3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如上肢精细运动控制~([3])。此外,大约50%的患者在脑卒中发作后3个月无法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1],但国内对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的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收集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相关资料,对影响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主要因素,为制订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患者约有50%存在偏瘫上肢本体感觉下降或缺失[1],本体感觉障碍是制约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2],影响进食、穿衣、修饰等以上肢功能为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多临床研究表明[3—5],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然而,罕有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影响的报道。本研究观察了基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不同强度随意运动时的sEMG反应特点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及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研究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与其神经运动控制的关系。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实验方法设计,采用上肢屈肘和下肢伸膝静态运动,以及肘关节和膝关节动态屈伸运动负荷试验,采集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信号振幅和拮抗比值等sEMG信号活动特征。结果:最大用力收缩时,上、下肢患侧主动肌AEMG小于健侧,而拮抗比大于健侧;小强度静态运动负荷过程中,患侧上肢主动肌的AEMG略高于患侧,拮抗比明显大于健侧。患侧下肢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和股内侧肌(VM)的平均AEMG、?T标准化值大于健侧,拮抗比小于健侧;小强度动态运动负荷过程中,上肢患侧主动肌AEMG明显高于健侧。下肢患侧VL、RF和VM的AEMG均值具有增大趋势,但无明显差异。而患侧拮抗比明显小于健侧。结论:脑卒中患者由于高位神经元和运动控制功能受损,导致其患侧在最大随意收缩时运动单位募集能力下降,而在轻负荷运动时运动单位募集过度。  相似文献   

10.
邵芃  贾杰 《康复学报》2022,(6):527-532
目的:通过感觉功能评定分析单侧脑卒中后上肢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等5家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2例,按照脑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并进行感觉功能评定。主要评定其浅感觉(上肢针刺觉、温度觉、触压觉等)、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等)和复合感觉(皮肤定位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等)。结果:(1)不同类型感觉功能障碍损伤情况:脑卒中后患者感觉损伤以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受损最为常见(58.20%),触压觉障碍发生率最高(83.61%)。(2)感觉功能障碍类型: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感觉功能障碍类型更少,部分脑梗死组患者未出现感觉功能受损,2组感觉功能障碍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感觉功能损伤程度: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针刺觉、温度觉、触压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皮肤定位觉、实体觉和两点辨别觉的功能损伤程度更严重。结论:脑卒中患者上肢感觉障碍的抑制性症状更常见,刺激性症状相对较少;脑卒中患者感觉功能深、浅、复合感觉三者均受损者多见;不同种类感觉损伤存在差异,单侧脑卒中患者浅感觉容易受损,深感觉受损相对较轻;脑梗死组感觉受损类型多,但总体损伤程度相对较轻;脑出血组感觉受损类型较少,但感觉功能损伤程度比脑梗死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