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 )临床特征、病原特点、影像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18例BO患儿临床资料。【结果】①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2岁以内15例(83.3%),男女之比2.6∶1。②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持续喘息(18例,100%),反复咳嗽(15例,83.3%)。③13例(72.2%)病原学检测阳性,肺炎支原体(M P)9例,腺病毒(ADV )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例,鼻病毒(RV)1例。④胸部X线平片:肺纹理增粗4例(22.2%),肺炎样改变14例(77.8%),胸部高分辨C T (H RC T )18例(100%)均有“马赛克征”。⑤经雾化、口服激素及低剂量阿奇霉素治疗,13例(72.2%)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例(27.8%)仅部分改善。【结论】①BO以2岁内患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②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长期持续性喘息,但缺乏特异性。③M P、ADV是儿童BO发生的重要病原,MP、ADV感染所致的重症肺炎可能是BO发生的危险因素。④胸部X线平片诊断价值不大,HRCT提示的典型马赛克征是诊断BO的重要征象。⑤雾化、口服全身激素可改善临床症状,但目前总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胸部受累Castleman病(CD)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及诊治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9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入院的胸部受累CD患者30例,将其分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组、不伴BO的单中心型Castleman病(UCD)组及不伴BO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总结其特征。结果30例患者中,5例(16.7%)纳入BO组,18例(60.0%)纳入不伴BO的UCD组,7例(23.3%)纳入不伴BO的MCD组。不伴BO的MCD组中位年龄明显大于BO组[(49.29±5.39)岁对(27.20±3.76)岁,P=0.005]和不伴BO的UCD组[(49.29±5.39)岁对(37.17±2.87)岁,P=0.034]。胸部症状在BO组(100%)和不伴BO的MCD组(71.4%)多见,而不伴BO的UCD组无胸部症状。贫血及IgG增高仅在不伴BO的MCD组出现(发生率均为57.1%),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及低氧血症在BO组(发生率分别为40.0%和60.0%)及不伴BO的MCD组(发生率分别为57.1%和28.6%)均可出现。BO组患者的肺功能均表现为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所示肺实质受累率:BO组为100%;不伴BO的MCD组为57.1%,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不伴BO的UCD组为11.1%,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不伴BO的MCD组的淋巴结短径明显小于BO组[(1.83±0.51)cm对(4.73±1.63)cm,P=0.006]和不伴BO的UCD组[(1.83±0.51)cm对(3.62±0.26)cm,P=0.011]。BO组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100%),不伴BO的UCD组88.9%为透明血管型,而不伴BO的MCD组以浆细胞型为主(57.1%)。BO组患者均出现口腔溃疡,在肿物切除术后予免疫调节剂治疗,溃疡症状缓解,但肺部症状仍进行性加重。不伴BO的UCD组主要治疗方式为胸腔镜下肿物切除,不伴BO的MCD组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免疫调节剂、靶向治疗等。结论三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均有所不同,此分类能促进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徐芳  李礼  钟丽娜 《全科护理》2020,18(19):2413-2415
[目的]探究儿童重症肺炎经通气治疗感染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治疗的115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BO将所选患儿分为BO组和非BO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感染BO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经呼吸道症状观察、体征监测及X线片检查显示115例患儿中29例患儿感染BO,发生率为25.2%;趋势性χ~2检验初步筛选出了5个(年龄、高热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长、治疗初期使用激素、营养不良)可能与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合并BO发生有关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热持续时间(OR=2.502)、机械通气时长(OR=10.341)、治疗初期使用激素(OR=4.441)、营养不良(OR=7.498)为合并感染BO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合并BO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可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护理对策预防疾病迁延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曾误诊的BO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呼吸困难伴间断低热6个月就诊。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相应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入我院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肺功能、胸部高分辨率CT、抗核抗体谱等检查确诊为BO,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噻托溴铵、阿奇霉素、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及雷公藤多苷等药物治疗及吸氧、肺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患者活动耐力较前提高,憋气较前有所减轻,但复查肺功能无改善。结论 BO成人发病罕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BO的认识,临床遇及以呼吸困难就诊的患者,需考虑到BO的可能,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早进行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尹秀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15-4715
恶性腹水常见于各种晚期癌症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控制腹水,患者将在短期内死亡。随着PICC及BO留置针用于腹水治疗后,我科于2003-07—2005-07采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在腹腔行腹腔放液并化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临床特征、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疗效及灌洗液(BAL fluid,BALF)细胞学特点.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0例诊断为BO的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其病原、临床特征、肺高分辨CT(HRCT)、血T细胞亚群、BALF细胞学特点及BAL疗效.结果 10例均为重症肺炎后BO,病原为腺病毒4例,肺炎支原体4例,麻疹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反复或持续喘息、咳嗽、气促,两肺广泛哮鸣音和湿啰音.肺HRCT提示马赛克征6例(6/10),两肺炎症伴间质变4例(4/10),伴气体潴留3例,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支气管壁增厚各1例.血CD8+T细胞增高9例(9/10)、CD4+/CD8+比值下降10例(10/10).BALF中性粒细胞分类均明显增高(10/10).BAL治疗后,9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而出院.结论 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感染后BO的主要病原,细胞免疫功能昆乱导致气道炎症损伤可能参与BO的发病机制;血CD8+T细胞及BAL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预示BO的发生;BAL治疗可明显改善BO症状.  相似文献   

7.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特征及支气管肺泡灌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临床特征、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疗效及灌洗液(BAL fluid,BALF)细胞学特点.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0例诊断为BO的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其病原、临床特征、肺高分辨CT(HRCT)、血T细胞亚群、BALF细胞学特点及BAL疗效.结果 10例均为重症肺炎后BO,病原为腺病毒4例,肺炎支原体4例,麻疹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反复或持续喘息、咳嗽、气促,两肺广泛哮鸣音和湿啰音.肺HRCT提示马赛克征6例(6/10),两肺炎症伴间质变4例(4/10),伴气体潴留3例,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支气管壁增厚各1例.血CD8+T细胞增高9例(9/10)、CD4+/CD8+比值下降10例(10/10).BALF中性粒细胞分类均明显增高(10/10).BAL治疗后,9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而出院.结论 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感染后BO的主要病原,细胞免疫功能昆乱导致气道炎症损伤可能参与BO的发病机制;血CD8+T细胞及BAL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预示BO的发生;BAL治疗可明显改善BO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96例BO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IgA、IgM、IgG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对照组(6.2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BO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最为常见的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ONIPC)之一,其发病率为6%~26%,死亡率高达60%,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1-3].因BO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BO的疗效,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BO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是由小气道炎性病变所导致的一种以慢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3],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阻塞性),严重时患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BO在影像学中主要表现为肺部过度通气、支气管扩张等病变,其病程较长,且治疗效果差,严重困扰着患儿及家属[4]。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综合护理渐渐成为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