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Binswanger病的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Binswanger病(BD)患者颈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观察了48例BD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8例健康对照组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及收缩期峰速、舒张未流速。结果:BD组,颈动脉内径增宽、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发现斑块32例,占66.7%,而对照组8例,占16.7%。同时发现,BD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和舒张未流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BD病同颈部动脉硬化有关,其发生和脑部的低灌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单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主要指标。材料与方法:分析200例脑卒中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分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IA组和对照组,TIA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对照组与脑梗死、TIA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PSV/EDV均呈下降趋势,血管阻力指数PI,血管搏动指数RI均呈上升趋势。而血流量VOLUME以脑梗死组下降最明显。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内-中膜厚度、斑块、血流动力学指标是脑卒中筛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普勒的检测结果早期评估糖耐量异常患者颈部及脑动脉血管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使用颈动脉彩色超声(CDFI)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管腔是否有斑块、斑块性质、管腔是否狭窄闭塞、狭窄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脑动脉收缩峰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以及搏动指数,所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CDFI检查糖耐量异常组(IGT组)内中膜增厚人数及IMT值较糖耐量正常组(NGT组)均明显增高(P<0.01);通过TCD检查IGT组脑血管发生病变、血流速度及PI值均高于NGT组(P<0.05)。结论 CDFI联合TCD检查发现糖耐量异常患者早期已出现脑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改变、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使用两种无创检查动态监测病变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 对137例受检者包括:脑梗死组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9例及对照组4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颈总动脉及分叉处的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情况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①脑梗死组的IMT明显高于TIA组与对照组,TI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脑梗死、TIA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3.7%、28.8%和25%,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最高。②与其他两组相比较,TIA组的PSV、EDV和PSV/EDV均减低,PI和RI均增高,脑梗死组的血流量下降最明显。③通过判别分析表明,可以通过对超声指标的测量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结论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911-3912
以我院86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8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斑块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8±0.18mm,斑块检出率67.4%,对照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58±0.24mm,斑块检出率9.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阻力指数、血管搏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彩超检测可较准确反映颈动脉损害情况,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逐渐增厚且相互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程度的不断加重,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可通过无创性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对判断高血压患者有无动脉硬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级别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即高血压1级、2级、3级,每组患者各35例与正常对照组35例进行颈动脉超声观察,分别测量各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及双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2)高血压组的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且级别越高,颈动脉硬化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按高血压类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42例(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组39例(B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老年人.二维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舒张期内径,观察颈总动脉斑块情况;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B组颈总动脉IMT、僵硬度、RI升高(P<0.01),扩张性、EDV、Vmean降低(P均<0.05),A组PI升高(P<0.01),B组PSV降低(P<0.05);A组颈总动脉僵硬度、PSV、RI、PI高于B组(P均<0.05),扩张性和EDV低于B组(P<0.01);A、B组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收缩压、脉压与颈总动脉内径、IMT、EDV、Vmean、RI、PI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发生重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壁顺应性差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对颈动脉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研究糖尿病肾病患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检测30例非肾病和30例糖尿病肾病患就颈部血管各项测值进行对比.同时对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较对照组颈动脉损伤明显,表现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病变组共28例,占93%,对照组11例,占36.7%。内膜增厚,病变组为14例,其中l例患存在较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大于50%。对照组4例。动脉阻力指数升高明显。动脉搏动指数升高也较明显,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增高,舒张末期流速降低。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颈动脉有较明显损伤,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CDFI诊断颈动脉病变准确可信,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并研究血管顺应性。方法:对75例老年高血压患及42例对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脂质斑块、VS(峰值流速),SV(每搏量),CCSF(颈动脉血管收缩分数),PI(脉动指数),RI(阻力指数),VD(舒张末血流速度),AT(加速时间)进行检测,并观察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高血压各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SV,CCSF,VS,PI,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T时间延迟,高血压各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及血流顺应性降低是老年高血压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检测椎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正常成人椎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为正常对照组,回顾性总结分析32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椎动脉异常二维声像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分别与其MRI或DSA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23例异常椎动脉中,内径狭窄76例,闭塞伴斑块26例,走行明显扭曲43例,超声与MRI或DSA检查结果一致;彩色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明显减低216例,Vmax<25cm/s,椎动脉血流方向与颈动脉部分相反、流速曲线显示以收缩期部分反向血流9例,MRI或DSA检查未能做出诊断;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方向与颈动脉完全相反、流速曲线显示以收缩期完全反向血流11例(SSS),MRI未能做出诊断,DSA确诊1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测椎动脉对临床脑血管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频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的评价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6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颈动脉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有无增厚、有无斑块、斑块数目和回声情况,测量舒张期内-中膜厚度(IMT);M-型超声记录颈总动脉前后壁在收缩期和舒张期运动幅度变化,测量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计算内-中膜横截面积(IMSCA)、僵硬度β指数、扩张性(distensibility)和顺应性(compliance)等参数。结果脑梗死患者比健康老年人斑块数目及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增加,最大IMT和平均IMT增厚,内-中膜横截面积、收缩期内径和舒张期内径、僵硬度指数增大,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P<0.05)。IMT与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和顺应性无明显相关性。IM-SCA、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和顺应性与脉压相关(P<0.01),而与收缩压、舒张压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无创诊断颈动脉早期动脉硬化的简便有效的方法,颈动脉IMT结合僵硬度、扩张性和顺应性等指标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评价睡眠不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平原县中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睡眠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睡眠时间<7 h的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睡眠时间>7 h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2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颈总动脉弹性功能参数以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管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期内径、舒张期内径、脉压以及僵硬度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管阻力指数、僵硬度指数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不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测可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颈动脉脱细胞血管异体移植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研究用兔5只,应用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脱细胞异体移植血管的血流参数进行15次检测,并与对照侧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异体移植2个月吻合口处血流峰值速度(P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高于对照侧。结论本实验脱细胞方法制备兔颈动脉基质,异体移植2个月,移植血管血流均通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0例,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0例,2组患者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颅脑CT和(或)MRI检查.比较Ccr、左室重量指数(LVMI )、左室射血分数(LVEF )、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峰)及舒张晚期左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峰)比值(E/A)、颈动脉中层厚度(IMT),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证据.结果 2组患者左室肥厚、脑损害、肾功能损害及颈动脉斑块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是比舒张期高血压更强的致靶器官损害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B-Flow)在颈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24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黑白二维超声(2D-B/W)、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血流功率图(PDD和B-Flow)技术进行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形态、走行,管壁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根据所测内膜、内径和斑块等图像特征,可以反映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等情况。B-Flow显像技术是一种新型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同时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结构,与CDFI,PDI技术结合使用,能更清晰显示异常影像,提高颈动脉疾病诊断率。结论 B-Flow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是颈动脉疾病检查的新型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生理学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9例和正常人3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内一中膜厚度(IMT)及血管超声-生理学指标对照分析,确定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左右侧CCA主干和分叉部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②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扩张系数(De)和顺应系数(Cc)较对照组均减低,扩张系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颈动脉主干IMT与PSV、EDV、MV、Dc之间成负相关,与相应脉压(PP)、收缩压(SBP)、CCA的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动脉壁僵硬度(wall stiffness)之间成正相关。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IMT、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MV降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PSWEDV)升高,PI和RI升高,超声一生理学指标Dc和Cc减低,僵硬度的增加可作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的价值.方法 对7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者组)和对照组7名健康成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眼动脉(OA)及颅内动脉,分别根据患者OA反向血流及大脑后动脉(PCA)P1段峰值血流速度(Vs)大于对照组((-x)+2s)来判断OA、Willis环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并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7例患者均存在双侧OA反向血流,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m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4例左侧PCA P1段和3例右侧PCA P1段Vs大干对照组;MCA、ACA Vm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双侧ICA闭塞患者存在OA及后交通动脉两种侧支循环代偿途径,但其颅内动脉仍供血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评价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血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青光眼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113例不同类型青光眼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6例(6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AG)40例(7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CAG)37例(71只眼)及正常人40例(80只眼)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测定血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较,各组青光眼的OA,SPCA 及CRA 的PSV和EDV有明显下降,尤以EDV的下降显著(P<0.01),而RI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② ACAG组与CCAG组眼部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 POAG组三支动脉的EDV较ACAG组及CCAG组减慢,而RI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各型青光眼眼部血流参数均呈低流速高阻状态.结论不同类型青光眼均存在局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CDFI对视神经乳头血流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用药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