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峰  杨立新  李瑞光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0):1073-1076
目的 通过比较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的应用,评价PDT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将90例ICU内具有气管切开适应证但属于困难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PDT组和OT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大小、切口愈合时间、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和O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8±2.1)和(26.8±3.7)min;出血量分别为(10.1±4.5)和(19.3±6.2)mL;切口长度分别为(1.5±0.2)和(2.2±0.6)cm;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2±1.0)和(5.3±2.4)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平均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值分别为(5.6±1.8)和(11.6±4.5)mmHg,(7.3±2.4)和(16.1±5.2)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氧饱和度的变化为(5.1±0.9)%和(6.3±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切口出血量、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纵膈气胸、气管内肉芽增生及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纤支镜直视下PDT与传统OT相比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困难气管切开患者.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最常用的支持手段。对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或短期内无法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气管切开能给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人工气道,方便气道管理,可较长时间使用,从而避免了因长期气管插管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与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手术(open tracheotomy,OT)相比,具有简便、时间短、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36例需要行气管切开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其中经皮气管切开组(PT)74例与传统气管切开组(TT)62例,2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气管切开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瘢痕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无差异。结果 经皮气管切开(PT)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瘢痕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气管切开组(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气管切开(PT)组患者总的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气管切开组(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比传统气管切开治疗效果好,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应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同期3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决策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于困难气管切开的病例仍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在紧急危重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一种常用急救方法,由于其具有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便于吸痰、使患者舒适以及可以长时间留置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危重患者中应用广泛。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目前,气管切开患者常用棉质扁带固定气管切开导管,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颈部棉质扁带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潮湿的绳带易腌渍颈部皮肤致使局部发红破溃;(2)潮湿和污染的棉质扁带的频繁更换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存在气管切开套管脱出和移位的风险;(3)棉质扁带长时间使用易卷曲变细,容易勒伤颈部皮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科自2012年9月起自制气管切开固定带,在临床经57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光索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喉镜暴露声门明视下气管插管可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较大的变化,也能带来牙齿损伤、术后咽喉痛、声嘶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光索(光导管芯)是一种顶端带有光源、电源在尾部可任意调节角度的气管管芯,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技术能减少气管插管带来的心血管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光索引导气管插管与常规喉镜明视下气管插管两种气管插管方法。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纽,A组采用光索引导气管插管,B组采用喉镜明视下气管插管。观察和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插管并发症。结果两组插管均成功,但插管时间A组(27±14)s明显短于B组(45±15)s,A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B组小,术后并发症较B组少。结论光索引导气管插管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作为麻醉科常规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光棒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光棒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方法 :插管困难患者 32例 ,利用气管内光技术 ,将套有气管导管的引导光棒经口咽探寻进入声门到达气管内 ,再推送导管完成气管内插管。光棒进入声门的标志是环甲膜处见清晰的光亮点。结果 :32例中有 2 9例 (90 .6 % )插管成功 ,完成气管插管时间为 (176± 118) s,插管时患者呛咳发生率较高 (5 6 % ) ,其它并发症不明显。结论 :光棒引导困难气管插管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气管切开与经皮气管切开在ICU的应用。方法将需要气管切开的68例患者随机分组为传统气管切开组(ST)34例与经皮气管切开组(PDT)34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上有无差异。结果两组在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较传统气管切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伤口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11.
临床上气管切开患者在拔除气管套管前均需常规试堵管,目前临床上尚无配套使用的堵管器材,传统上多采用棉签头包裹胶布,材料制作较繁琐,堵管时操作不便,堵管后棉签容易受痰液污染及软化,患者在咳嗽等活动时容易脱落,影响堵管效果,且外形不美观且不易达到安全及灭菌要求。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一种自制的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需拔除气管套管前的试堵管,经50余次使用,效果满意。现将自制的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3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堵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堵管材料(用棉签外缠绕胶布后消毒)进行直接堵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拔管的例数和平均气管切开带管天数。结果观察组成功拔管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的平均带管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更适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堵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堵管时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37例患者作为传统封堵器组,34例患者作为自制新型封堵器组.比较2组平均堵管操作时间、堵管器脱出率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进行封管医护人员操作简便、封堵器具脱落减少、肺部感染率低,能按预期时间拔管.自制新型封堵器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封堵器组.结论 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导管封堵克服了传统方法许多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经皮气管切开在重症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气管切开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并记录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低氧血症、术后皮下气肿、切口渗血、切口感染、切口溢痰)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中、术后无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9%(P0.05)。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作为抢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进一步推广经皮微创气管切开置管救治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探索其疗效、可行性及前景。方法收集经皮气管切开患者395例,占同期收治患者的46.8%,其中217例直接切开,178例由气管插管后再转行切开,全部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钢丝导引扩张置管法。结果395例无一例失败,242例病情好转后脱机并拔管转出ICU,有177例患者手术拔管后1~6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中心气道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钢丝引导气管切开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具有快速、创伤性小、手术操作精确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对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很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外周静穿刺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存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设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30例)传统穿刺,给予观察组(30例)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7.
徐敏  忻珊 《护理与康复》2007,6(4):284-28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而积极的措施[1].为了预防切口和肺部感染,常规在气管套管口垫气管切开纱布,一般每天更换1~2次[2],但对于痰液较多并能自行咳出的患者,更换频率就要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床旁行经皮微创扩张气管切开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总结我科2006年5月~2007年12月期间应用经皮微创扩张气管切开术49例患者的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配合与手术后观察和护理方法。结果:49例患者中出现插管不畅1例,术中出血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具有创伤小、局部渗血少、操作迅速、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02—2018-02期间收治的120例拟实施择期全身麻醉手术且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体表法行喉上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插管时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呛咳反应、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结果:T0、T1时刻,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R、MAP、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时刻,试验组患者的HR、MAP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插管的过程中呛咳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0、T1时刻,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浆E、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时刻,试验组患者的血浆E、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在气管插管困难患者中应用较体表法行喉上神经阻滞对患者的血流波动影响更小、患者更易于接受、应激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7)和干预组(n=47)。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循证护理,5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Qulity OF Life,QOL)评分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5d二氧化碳分压(35.78±3.09)mmHg、氧气分压(78.53±4.61)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00);干预组患者护理后5d碱剩余指标(1.21±0.32),低于对照组(P=0.000);干预组护理后5d生理功能(89.58±4.53)分、生理智能(91.29±4.56)分、躯体疼痛(87.29±4.54)分、总体健康(93.21±4.71)分、活力(90.52±4.63)分、社会功能(88.75±4.56)分、情感智能(90.32±4.64)分、精神健康(91.35±5.09)分及生活质量总分(90.77±4.5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0);干预组患护理后肺部感染、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黏膜损伤、气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QOL评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