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展,尿毒症患已能得到长期生存。但是,尿毒症患的各种近、远期并发症,死亡率仍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以往认为这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透析液及透析用水有关。自从名的Hemo研究问世以来,认识到即使使用高通量、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增加透析剂量,患的死亡率和并发症亦无明显改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引起尿毒症患死亡的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Stenvinkel等提出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alnutrition—inflammatory—atherosclerosis syndrome,MIA)与患的心血管疾病和高死亡率显相关,三形成了恶性循环,其中炎症起到了起始和驱动作用。本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慢性炎症状态的发生率、原因、炎症存在的临床意义以及预测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可调节尿毒症症状,提高患的生活质量。但血液透析在改善患尿毒症症状的同时,也容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了改善因血液透析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患的生活质量,选择了既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又无任何毒副作用的高电位治疗仪对18例有血液透析综合征的患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结果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9%。说明高电位治疗仪确能改善血液透析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症状,且十分安全。  相似文献   

3.
患尿毒症的病人在病情稳定、出院后,常要在门诊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与肾移植对尿毒症患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七名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在接受治疗前、接受血液透析6个月后以及。肾移植3个月后,行自身对照,对左心室、左心房大小及其它可能影响心脏结构的因素如血压、血色素、尿素氮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可以改善贫血状态和尿毒症毒素水平,但对左心房、左心室结构影响不大。而肾移植可彻底纠正贫血和清除尿毒症毒素,并可使扩大的左心房、左心室缩小。高血压在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无差别。结论 在影响尿毒症心脏改变的多种因素中,贫血与尿毒症毒素较高血压等因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提高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在血液透析时医护人员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家庭社会充分理解和支持,患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是提高患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脑病是是指尿毒症患者并发神经、精神异常,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隐袭、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及时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我院应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39例尿毒症脑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中相当常见,亦是判断规律透析患预后的主要指标,与患的住院率、死亡率直接相关。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和透析并发症治疗水平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长期生存率已经大为改观,但是透析患的死亡率仍高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中主要原因是慢性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如何改善透析患营养状况已成为近年肾脏病领域的重要课题。中药益气活血化浊颗粒具有促进食欲、增强脾胃消化和吸收机能和保护残余肾功能的功效。本通过前瞻、多中心、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益气活血化浊颗粒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1],HD可使ESRD患者的尿毒症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2].但是HD患者的合并症和死亡率仍很高,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国家,每年的死亡率也达到20%[3],而依从性是引起HD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4].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一种人工肾脏的替代治疗,可使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尿毒症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提高长期生存率。但血液透析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体液摄入控制效果,科学合理饮食搭配,控制透析期间体重增长,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和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室的常见机器故障的维修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96年建成立了血液透析室,开展了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工作,因为尿毒症患治疗的延续性,因此保障血液透析机正常运转工作是很重要的,笔将几年来对血液透析机的机器维修管理中所遇到的故障及处理有一定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