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怎样减少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副作用的发生。方法:对我院在2001与2002年间荧光素血管造影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结果:2001年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副作用发生率为12%,重度反应有4例。其中3例需转院观察治疗。2002年副作用发生率为4%,无重度反应。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进行有效的质控,还是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眼底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副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荧光素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副作用并作出评价。方法 对324例行眼底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在较常见的反应中,以恶心呕吐最高,发生率为6.20%。血压、脉搏有轻度升高。结论 在造影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对造影的恐惧,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副作用并作出评价.方法对324例行眼底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在较常见的反应中,以恶心呕吐最高,发生率为6.20%.血压、脉搏有轻度升高.结论在造影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对造影的恐惧,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65例老年人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观察,发现老年人荧光素钠造影副反应率居中,为7%。26例发生副发应的病例中,表现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24例,占92.4%;较重的皮肤反尖2例,占7.6%。提示:荧光素钠造影对老年人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但护理上重视造影对老年人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但护理上重视造影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造影中密切观察副反应的发生,并给予及时的应对处理,对提高老年人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服药对减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3640例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20例。对照组在造影检查前只散瞳不服药,观察组则在造影检查前除散瞳外,造影前20 min给予维生素B620mg,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口服,观察造影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对照组为6.7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前予预防服药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对986例患者进行混和造影,按体重同时注射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2种造影剂,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58%。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绝大多数在造影开始的5min内。其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造影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结论造影的不良反应一般是轻中度而且不留后遗症,两者合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独使用荧光素钠或吲哚菁绿造影不良反应相似。仔细观察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对提高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护理配合及相关副反应的观察。方法: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12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在造影前测量体重,根据患者的体重给予相应的注射时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副反应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目前检查和诊断眼底疾病的重要方法,全面而细致的护理为明确诊断、提高诊断率打下良好的基础。造影前测量体重,根据患者的体重给予相应的荧光素钠注射速度,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造影剂的副反应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静脉肾盂造影(IVP)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情况,以提供预防和降低造影剂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依病情需要将受检分为DSA组和IVP组;DSA组依造影剂类型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亚组,前瞻性设计对其照影剂使用情况及副反应观察及记录。结果 (1)DSA组中离子型组副反应发生率为3.10%。非离子型亚组发生率为0.36%;(2)IVP组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为9.31%;(3)离子型亚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离子型亚组,两亚组比较差异显(P<0.01)。结论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造影剂、预防用药、有效护理是减轻和减少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596例眼底荧光造影患者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小玲 《天津护理》2003,11(6):277-278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596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发生不良反应的15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50岁以下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以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集中于中、青年男性,应针对性加强对高发人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前、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造影(FFA)联合吲哚箐绿血管造影(ICGA)与传统分开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有指征行眼底造影检查的患者,实验组30例行FFA+ICGA联合造影,对照组30例行FFA+ICGA传统分开造影,观察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实验组(联合造影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照组行FFA时1例出现一过性心慌、恶心,行ICGA时1例出现恶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注射造影剂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FA联合ICGA检查能提高眼底病的诊断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两次造影的风险及痛苦,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使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护理。 方法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儿童眼底外科就诊的眼底血管类疾病婴幼儿共19例。均使用Retcam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结果经FFA确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4例,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1例,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所有患儿检查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应用Retcam行婴幼儿F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检查准确、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FFA)和视野检查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56例(62眼)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野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眼(100%)在造影早期视盘缺血区荧光充盈延缓或缺损,可见局限性的弱荧光区,晚期视盘呈强荧光或强弱不对称的特征;46眼(82.1%)的FFA图像与视野缺损呈基本对应关系。结论FFA及视野检查对诊断前部缺血眭视神经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不同分期的临床眼底表现、造影特征。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确诊为FEVR的15例患者(23只患眼)的临床资料、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FEVR 1期1只眼,占4.35%;2期10只眼,占43.48%;3期8只眼,占34.78%;4期1只眼,占4.35%;5期3只眼,占13.04%。眼底检查均可见周边网膜血管分支增多、变细变直,颞侧居多。FFA检查可见近赤道部视网膜血管中止,周边大片无灌注区。结论不同分期FEVR有相应的眼底及FFA改变,全面的眼底检查及家族史采集有助于FEVR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兔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方法。方法:用氩激光光凝封闭兔视网膜颞侧静脉,行眼底照像及荧光造影均证实静脉阻塞模型形成。形成后2h,1d,3周,4周处死家兔,摘除眼球,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FFA显示击射处血管完全阻塞。光镜和电镜下显示缺血、水肿、血栓形成等典型的病理学改变。结论:用氩激光光凝兔眼视网膜静脉可导致视网膜静脉血管变细,血流中断,血栓形成。该方法可为临床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史强  谢冰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7):1197-1199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8例(190眼)AMD的患者行FF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FFA图像显示190眼中,萎缩型123眼,占64.7%,造影早期玻璃膜疣呈透见荧光,晚期随背景荧光的减弱而消失;渗出型67眼,占35.3%,在造影早期,新生血管形态呈现出车轮状,花边状等,其荧光形态随时间延长,染料渗漏逐渐扩大。结论通过FFA的改变,指导老年性黄斑变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720例患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人员全面了解造影过程.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做好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是保证造影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veinocclusion ,RVO)病例的有关资料 ,以提高对该病的检查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确诊的 116例患者的 12 4只眼的临床和FFA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R VO(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者 2 7只眼 ;半侧RVO有 8只眼。BRVO(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 89只眼 ,共有 93支血管受累 ,其中颞上支占 6 4 % ,为最易受累之血管分支 ;多支血管受累的患者占单纯BRVO的 13.4 1%。另外 ,双眼RVO共 8例 ,占患者总数的 7%。有 5 6只眼存在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占总眼数的 4 5 .16 % ;有新生血管形成 18只眼 ,占总眼数的 14 .5 2 %。CRVO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 1.0 8岁 ,BRVO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 7.0 6岁 ,两者有显著差异 (t=2 .4 5 ,P <0 .0 5 )。结论 :RVO的类型和年龄有一定关系 ;诊断时要考虑双眼RVO及多支BRVO的可能性 ;联合包括直接检眼镜、前置镜和FFA等检查方法能帮助RVO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DT治疗的黄斑中心凹下CNV患者32例(39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4例(19眼)、病理性近视12例(14眼)、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6例(6眼)。对比分析PDT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PDT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10眼(25.64%),视力稳定不变者23眼(58.97%),视力下降6眼(15.38%)。FFA与OCT检查显示:CNV完全闭合者17眼(43.59%),CNV部分闭合者9眼(23.07%),CNV小部分闭合者8眼(20.51%),CNV复发者5眼(12.82%)。结论 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