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大鼠后肢肌电图H反射和F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革  郭铁成  罗永湘 《中国康复》1999,14(3):129-130
为探讨正常大鼠后肢肌电图H反射和F波的测定方法及其波型特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显露与不显露坐骨神经)对大鼠双侧后肢腓肠肌进行诱发肌电图检查,观察波型特点.测定其潜伏时及振幅,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可引出H反射和F波,H波为单相或二捆波,其潜伏时为6.6±0.5ms,最大振幅3.9±0.4mV;F波为单相波.潜伏时为6.4±0.6ms,振幅为1.0±0.2mV。手术显露坐骨神经后测定H反射和F波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干扰较小。提示夭鼠后肢可引出与人类类似的H反射和F波,显露坐骨神经后进行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患者H反射和F波随刺激增强的特征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H反射可由超强刺激所诱发。本实验对 31例患者在放松状态用增强刺激检测了患臂的H反射和F波 ,研究H反射和F波随刺激增强的特征表现与临床神经体征的关系 ,结果提示H反射和F波的表现特征受神经体征严重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231例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宋蓓  胡小怀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79-2879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上肢与下肢神经近期及远端、神经末梢的受损程度。方法:对231例糖尿病患的上肢与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H-反射的检测异常率比较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下肢腌肠神经SCV异常率91.8%,明显高于上肢正中神经SCV异常率72.6%(P<0.001)。而上肢正中神经MCV远端PLC异常率达37.2%;下肢腌总MCV远端PL异常率达30.2%(P<0.14)。上肢正中神经肘-腕MCV异常率达56.2%;下肢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2cm-中踝MCV异常率达60.1%(P<0.45)。上肢正中神经腋-肘MCV异常率达6%;下肢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上9cm-腓骨小头下2cm MCV异常率达25.1%(P<0.001)。尺神经F-波异常率达23.4%,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达63.3%(P<0.001)。结论:糖尿病患神经病变累及部位以下肢为主;以感觉神经多于运动神经。在患临床症状较轻或缺如时,应用NCV、F-波和H-反射检测可以客观的对糖尿病患神经近段及远端、神经末梢的受损不同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肌电图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辅助诊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在常规肌电图检查和神经传导检查的基础上 ,采用H反射和F波的近神经端测定。结果 :可以全面对腰骶骨神经根病损伤范围、节段及损伤严重程度等状况作出定量分析。结论 :该检查对根性损伤的确诊和诊断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选择治疗手段提供了充分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完全性脊髓损伤(SCI)后H反射的变化。方法:纳入本院健康医护人员30例为对照组,纳入完全性SCI患者30例为SCI组,其中急性期18例,慢性期12例。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后1个月进行比目鱼肌H反射测定,并对SCI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SCI组H反射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H反射最大H/M波幅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波呈现明显的频率抑制。SCI组急性期及慢性期患者H波在刺激频率大(3 Hz)时频率抑制缺乏。而且急性期SCI患者刺激频率和最大H/M波幅比大小有quadric相关(P<0.01)。结论:SCI后远端肌肉H波减小、最大H/M波幅比无明显变化及频率抑制缺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F波的潜伏期及F-CD在29例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损伤程度的29例SCI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价SCI患者痉挛程度与F波的潜伏期及F-C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I患者的F-CD值为9.2±1.9ms;正常人的F-CD值为6.7±1.0ms;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F-CD值在完全性SCI(损伤程度A)的患者中偏大(10.8±1.7ms),且与其它损伤程度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CD值在损伤程度为B、C和D的3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痉挛Ashworth评分与F-CD之间的呈线性正相关(r=0.79031,P<0.0001)。F波的最小潜伏期在SCI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F波最小潜伏期与Ashworth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168,P>0.05)。结论:F-CD可以作为SCI患者电生理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用于评价SCI后的痉挛以及为完全性SCI患者提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H反射及F波测定对腰骶神经根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翅  廖恩光 《现代康复》2000,4(5):696-697
目的:提高肌电图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辅助诊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在常规肌电图检查和神经传导检查的基础上,采用H反射和F波的近神经端测定。结果:可以全面对腰骶骨神经根病损伤范围、节段及损伤严重程度等状况作出定量分析。结论:该检查对根性损伤的确诊和诊断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选择手段提供了充分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患者F波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SCI患者29例(SCI组)及正常组29例,采用丹麦产Kepoint 1.5型肌电图仪对双下肢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Flat-min)、F波的出现率以及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进行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CD值比较SCI组(9.2±1.9)ms显著高于正常组(6.7±1.0)ms(P<0.0001);F波的出现率(84.5±6.2)%明显低于正常组(89.5±5.7)%(P<0.05)。Flat-min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波在SCI患者电生理评价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磁刺激骶1(S1)神经根引出H反射并结合F波测定评估腰骶神经根病患者的感觉神经根功能。 方法检测30名健康受试者和30名单侧S1神经根受损的患者,在双侧比目鱼肌分别记录磁刺激骶1神经根引出的H反射和电刺激腘窝处胫神经引出的F波,同时记录各自的M波,计算感觉神经根传导时间(SRCT),并分析正常人SRCT与身高、年龄的关系及其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正常组的平均SRCT为(3.10±0.44)ms,侧间差为(0.13±0.19)ms;病例组平均SRCT及侧间差分别为(3.90±0.65)ms和(0.90±0.50)ms,均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1)。所检正常人的SRCT与身高相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病例组的SRCT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 结论SRCT可作为评价感觉神经根功能的一项指标,为骶1神经根病的无创性电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H反射和M波评价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神经元群的兴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反射和M波的发展斜率比较偏瘫患者恢复期痉挛侧和未受累侧运动神经元群的兴奋性。记录 15例偏瘫患者双侧比目鱼肌的H反射和M波 ,计算其阈值和最大值 (Hth、Hmax、Mth、Mmax) ,并运用线性回归计算其发展斜率 (Hslp和Mslp)。比较偏瘫患者两侧Hmax/Mmax、Hth/Mth和Hslp/Mslp ,及其与Brunnstrom分期的关系。偏瘫患者痉挛侧Hslp/Mslp明显高于未受累侧(P =0 .0 2 1) ,且与Brunnstrom分期相关性好。Hslp/Mslp是评价恢复期偏瘫患者痉挛侧运动神经元群兴奋性的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康复治疗的386例老年(≥60岁)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及并发症等临床特点.结果 老年脊髓损伤患者中,男性多为外伤性损伤(71.17%),女性多为非外伤性损...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受损神经元和轴突不能再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适当的生长环境下,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些受损的神经元轴突能有少许再生,并能与靶细胞形成功能性的突触联系。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
地震会造成大量脊柱脊髓损伤伤员。脊柱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给现场急救带来困难。对怀疑有脊髓损伤的伤员在救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脊柱稳定并妥善制动。7岁以下的儿童有其自身的解剖特点,在现场救援时应特别注意。现场医学急救除常规的ABC原则外,还应注意与脊髓损伤密切相关的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问题。现场急救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脊柱脊髓损伤伤员的残疾程度,提高存活率和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属水平变化特征及其在临床康复中的意义。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纳入脊髓损伤患者23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21例(对照组),采集粪便样本,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并采用物种组成分析及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组间属水平的菌群分布及差异。结果 患者组丰度升高的重要标志性菌属分别是:瘤胃菌科的UBA1819、Ruminiclostridium 9、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Ruminococcus 2、Ruminococcaceae UCG-005、Ruminiclostridium 5、Flavonifractor;理研菌科的Alistipes、dgA-11 gut group、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毛螺菌科的[Eubacterium] oxidoreducens group;消化链球菌科的Intestinibacter;肠杆菌科的Escherichia-Shigella (志贺菌属);以及Tannerellaceae的Parabacteroides (|U| > 1.962, P< 0.05)。患者组丰度降低的是梭杆菌科Fusobacterium菌属(|U| = -2.284, P< 0.05)。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存在差异。脊髓损伤患者与抑郁相关的瘤胃菌科、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的瘤胃球菌,以及肠道内致病菌消化链球菌属、志贺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增加;对肠道有益的产丁酸盐菌和抗炎性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这些菌群变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H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SCI患者112例,入院时完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HA组和非HA组,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损伤节段(四肢瘫与截瘫)、损伤程度(完全性脊髓损伤与非完全性脊髓损伤)、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临床资料,并在入院第2日清晨完善血糖、肌酐、血清镁浓度、淋巴细胞数量等检查。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CI患者并发H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四肢瘫、完全性脊髓损伤、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糖及淋巴细胞数量可能与SCI患者HA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SCI患者并发HA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SCI患者并发H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知识与技能的影响,以期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4-10月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辖区范围内、在本院康复科出院且便于随访的脊髓损伤患者38例,通过建立居家护理干预团队、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知识与技能的指导,对其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测评患者康复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训练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通过居家护理干预,康复技能掌握情况及自我训练情况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居家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技能,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最常发生在处于生育高峰期的青年人。回归社会生活时,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解决生育问题。本文就生殖医学及其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收集脊柱损伤的信息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设立脊髓损伤患者脊柱损伤基础数据集是为了规范脊柱损伤相关信息的收集方式和报告内容,学习并使用国际脊髓损伤脊柱损伤基础数据集,有助于规范和统一我国脊髓损伤患者脊柱损伤信息的收集,为相关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将介绍国际脊髓损伤脊柱损伤基础数据集的研发过程,数据元素的内容以及数据编码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段脊髓损伤(SCI)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段SCI患者的肺功能资料,分析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7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比(V75)的预测百分比与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的相关性,然后分别以VC、MVV、FEV1、V75的实测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颈段SCI患者肺功能指标中VC、MVV、FEV1、V75的预测百分比均明显下降,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相关分析显示,VC、FEV1、V75的预测百分比均与ASIA运动评分呈正相关,与感觉评分无相关性;在分别以VC、MVV、FEV1、V75实测值为自变量的4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身高均以保护因素出现于其中的3个方程中,体重为保护因素出现于另外1个方程中;与SCI有关的ASIA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和病程等指标中只有运动评分出现于以MVV、FEV1、V75实测值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感觉评分和病程未出现于任何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结论除身高和体重外,ASIA运动评分是影响颈段SCI患者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