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热磁治疗,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指地距离(FFD)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FD均改善(P<0.05),治疗后VAS评分及FFD的差值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优于热磁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CNLBP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疼痛程度和功能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ODI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ODI及VAS评分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ODI及VAS评分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ODI及VAS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且短期内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经筋埋线疗法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部队官兵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探寻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8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经筋埋线+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对照组(核心稳定性训练),每组各42例,共治疗4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ual anlalogue scale,VAS)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测评,以评定其临床疗效,采用指地距离(FFD)及腰部屈肌、伸肌耐力测试对患者进行肌肉柔韧性及耐力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FD值均小于干预前(均P0.01),两组腰部屈肌耐力测试时间、腰部伸肌耐力测试时间,均长于干预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埋线疗法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部队官兵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综合疗法可作为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接受家庭腰椎稳定性训练和肌内效贴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后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痛障碍指数(OD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2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家庭腰椎稳定性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腰痛,改善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控自热止痛药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温控自热止痛药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随访半年后收集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患者的腰痛复发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6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共有68例患者完成了治疗方案,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2例。ITT和PP分析结果均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间治疗后JOA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腰痛复发3例,对照组患者腰痛复发8例。结论温控自热止痛药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疗效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中药注射、中频理疗、局部熏蒸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悬吊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下背痛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减轻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氟比洛芬凝胶贴膏1贴贴于腰部目标部位,每日2次,共2周;观察组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贴治疗基础上,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腰部目标范围治疗,每周3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VAS评分和OD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59、9.90、17.39、19.40、19.95、2.87、5.92、8.22、9.83、10.16,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9、3.62、9.95、11.89、12.98,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5.63、7.41、7.42,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持久,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易罐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52例, 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患者2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脊柱手法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脊柱手法的基础上增加易罐疗法以牵伸腰背肌筋膜, 易罐疗法每周治疗3次, 每次间隔1 d, 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为(13.50±1.42)分和(6.58±2.47)分, 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罐疗法可显著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热式银质针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内热式银质针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采取内热式银质针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和护理,均以2周为1个治疗和护理疗程。在治疗和护理2周和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于疼痛的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2周和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热式银质针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病人可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治疗与常规理疗方案(中、高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理疗方案(中、高频)治疗,研究组另外予以脊柱手法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于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完成治疗后,记录腰椎前屈度数;于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记录表面肌电腰背肌伸屈比(FRR)。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各时间点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2组患者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次后,研究组患者腰椎前屈度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第1次后均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前屈度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FRR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手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尽早减轻疼痛加快疾病恢复进程、改善腰椎活动度、减轻腰背部肌肉紧张度、放松腰背部肌群,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