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长期饮酒引起胃黏膜癌相关性病变与EGF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符合条件的幽门螺杆菌合并长期饮酒56例和长期饮酒64例患者进行内镜下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同时抽静脉血及胃液用ELISA法检测EGF浓度。结果 (1)幽门螺杆菌合并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和中重度萎缩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均分别明显高于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和中重度萎缩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均=0.00。(2)幽门螺杆菌合并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和中重度肠化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均分别明显高于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和中重度肠化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均=0.00。(3)幽门螺杆菌合并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有或无不典型增生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均分别明显高于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有或无不典型增生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0.02或0.00。(4)两组各亚组患者之间胃液EGF浓度对比,P均>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长期饮酒患者血液中EGF参与胃黏膜癌相关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胃液EGF与胃黏膜癌相关性病变的之间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HBD-2)在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黏膜组织和18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黏膜组织中HBD-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否及感染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组胃黏膜组织HB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06,P=0.000)。同时,轻度、中度、重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组织HBD-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25,P=0.443)。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导胃黏膜组织中HBD-2的表达,但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的胃黏膜组织的HBD-2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其中的内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清及胃液中白细胞介素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溃疡组60例与溃疡出血组260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确诊为普通浅表性溃疡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和胃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比较溃疡出血组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和胃液IL-6、IL-8水平。结果溃疡出血组患者的血清IL-6、IL-8和胃液IL-6、IL-8水平均高于溃疡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溃疡组患者的血清IL-6、IL-8和胃液IL-6、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溃疡出血组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例数为115例(44.23%),幽门螺杆菌阴性145例(55.77%)。溃疡出血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6、IL-8和胃液IL-6、IL-8水平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IL-6、IL-8和胃液IL-6、IL-8水平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高表达,且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种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病中HP感染与胃黏膜白细胞介素-8(IL-8),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放射免疫方法检测86例HP感染与34例非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上清液中的IL-8及胃液中EGF的含量,比较其差异性。HP阳性患者予HP根除治疗后观察IL-8及EGF含量的变化。结果120例患者中,HP感染86例,其胃黏膜IL-8含量明显高于非HP感染者(P<0.01),而胃液中EGF含量HP阳性组明显低于HP阴性组,在HP阳性组中,DU组、GU组、CAG组、CGS组IL-8含量高于正常组织组,前四者中DU组含量最高,EGF含量溃疡组低于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根除HP后,IL-8含量较均较前明显下降而EGF含量明显升高。结论HP感染可诱导胃黏膜合成释放IL-8,IL-8可能参与了HP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机制,而EGF含量的降低可能是胃炎、消化性溃疡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饮酒、吸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部疾病患者体液表皮生长因子(hEGF)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作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采样,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组织学检测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问卷方式确定患者饮酒、吸烟的情况,hEGF测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结果196例受检者中血清、涎液和胃液中hEGF水平,饮酒组与不饮酒组比较,P〈0.01,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P〈0.05,烟酒嗜好组与无烟酒嗜好组比较,P〈0.025,上述各组血清中hEGF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而各组涎液和胃液中hEGF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与Hp(-)组比较,血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涎液和胃液中hEGF水平Hp(+)组均显著低于Hp(-)组,P〈0.005。结论饮酒、吸烟者血清中hEGF水平显著增高,与胃癌的发病可能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涎液和胃液中hEGF水平显著降低,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及活检组织病理染色检测Hp感染,采用间接固相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表达情况,并对胃镜活检标本行病理检查了解胃黏膜炎症情况.结果 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7.2%,慢性萎缩性胃炎为59.2%.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②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Hp密度及14C-UBT测定尿素酶活性均明显高于Hsp60抗体阴性者.③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慢性炎症严重程度和活动性均明显高于Hsp60抗体阴性者.结论 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胃癌、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探讨IL-34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以确定IL-34能否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疾病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从270例患有胃部疾病的住院患者中筛选出39例胃癌患者和21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IL-34水平,比较胃癌组、慢性胃炎组与40例体检健康者IL-34水平的表达差异。应用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分析胃癌组和慢性胃炎组中IL-34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IL-34的表达水平为6.57(3.86~9.71)pg/mL,慢性胃炎组IL-34的表达水平为12.71(2.89~19.42)p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IL-34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65,P0.01;U=203,P0.01)。39例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12例(30.77%),21例慢性胃炎组中,幽门螺杆菌阳性5例(20.81%)。在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阴性组IL-34的表达水平为7.29(5.07~9.71)p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94,P0.01)。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阴性组IL-34的表达水平为13.60(2.80~19.41)p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57,P0.05)。结论血清IL-34水平在胃癌、慢性胃炎中表达增高,可以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胃癌、慢性胃炎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TIPE2)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健康对照组(甲组)、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冠心病组(乙组)和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冠心病组(丙组)的外周血中TIPE2表达水平。结果无论是否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冠心病组的TIPE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冠心病组的TIPE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冠心病组的TIPE2表达水平(P=0.000)。结论 TIPE2在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中表达明显降低,且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明显低于不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1月肝胆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实验组)及25例单纯胆囊息肉患者(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采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结果 实验组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1.43%(18/35),对照组为48.00%(12/25),2组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实验组胆汁标本中CagA 7例阳性(20.00%),结石标本中1例阳性(2.86%),对照组胆汁标本无一例阳性,2组胆汁Cag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2,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DNA存在于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胆汁及结石中,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242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冠心病组,另选同期收治的88例非冠心病设为非冠心病组。采用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指标,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并对其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而两组叶酸、维生素B水平无明显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促进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组织炎症活动性程度、幽门螺杆菌(Hp)密度的影响。方法对慢性胃炎病人80例进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CagA抗体与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CagA抗体对慢性胃炎病人Hp密度的影响。结果慢性胃炎病人血清CagA抗体阳性52例(65.0%),阴性28例(35.0%)。同性别Cag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炎症活动性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161、6.111,P〈0.05);肠上皮化生、萎缩、Hp密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间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胃炎CagA抗体阳性病人的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更明显,人体不能有效清除Hp在胃黏膜中的定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春地区人群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IgG抗体、胃蛋白酶原水平和胃癌发病的相关性,为胃癌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和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明确诊断的45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体检中心107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Hp IgG抗体、胃蛋白酶原Ⅰ(PGI)和Ⅱ(PGII)的水平,确定Hp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状况。以PGI≤82.3μg/L,同时PGI/PGII≤6.05作为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结果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Hp感染阳性率明显增高(69.1%vs.52.4%,χ2=36.1,P<0.001)。胃癌组中血清PG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93.2vs.88.9μg/L,P<0.001),而PGII浓度显著升高(15.9vs.11.3μg/L,P<0.001),同时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5.4vs.7.8,P<0.001)。胃癌组中患萎缩性胃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1.4%vs.10.4%,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均为胃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对象人群中Hp感染率,尤其是青年胃癌患者中Hp感染率仍然较高,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PGI相比,血清PGII浓度和PGI/PGII比值可能成为胃癌筛选的潜在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端粒酶半定量检测方法对病人的胃液进行检测,比较原发性胃癌、胃癌癌前病变和对照组病人胃液中端粒酶活性及胃癌病人术前术后胃液端粒酶活性,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为胃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22例胃癌病人、14例癌前病变病人、15例对照组病人和18例胃癌术后病人胃液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结果:端粒酶活性(OD值)平均值为:胃癌组(0.755±0.107)>癌前病变组(0.464±0.078)>对照组(0.265±0.073),且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术前组(0.758±0.107)>术后组(0.425±0.08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端粒酶的活化是胃癌癌变过程的一个早期事件,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术后检测手术效果和术后复发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进展期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血液、胃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lpha,TGFα)含量变化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PGE2)的关系,探讨TGFα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GC患者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al gastritis,CSG)患者18例,另选择20例胃镜观察胃黏膜基本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胃镜下经活检孔抽取胃液,并采集空腹静脉血,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胃液、血液中TGFα、EGF、PGE2的含量.结果 GC组血液中TGFα、EGF及PGE2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SG组(P<0.05).GC组胃液中TGFα、EGF及PGE2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SG组(P<0.01).GC组血液、胃液中TGFα与PGE2,EGF与PGE2,TGFα与EGF间皆无线性相关.血液、胃液间TGFα,GC组无线性相关;血液、胃液间EGF,GC组呈直线相关;血液、胃液间PGE2,GC组无线性相关.结论 GC组血液、胃液中TGFα、EGF及PGE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TGFα、EGF和PGE2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它们在血液和胃液中的含量,对GC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胃部疾病患者335例分为胃癌组(n=64)、胃癌前病变组(n=143)、良性病变组(n=69)和正常对照组(n=38),比较上述四组血清中和胃粘膜组织中HP IgG抗体检出率.结果:胃癌前病变组、胃癌组、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及胃组织中HP抗体的阳性率依次降低,胃组织HP IgG抗体阳性率虽略高于血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参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血清HP IgG抗体检测可作为胃癌的早期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浙江省湖州地区感染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取患者胃黏膜活组织进行Hp增菌、分离培养、挑取菌落涂片镜检、生化反应鉴定;对Hp呈阳性者,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902例患者胃黏膜组织标本中检出Hp 354株,阳性率为39.25%(354/902)。胃癌、胃炎、胃溃疡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16/24)、40.08%(295/736)、36.58%(30/82)和21.67%(13/60),胃癌较其他疾病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总感染率分别为39.96%和37.64%,Hp感染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0岁属于本地区Hp感染多发年龄段。药物敏感实验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痢特灵3种药物全部敏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8.19%(29/354),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19.21%(68/354),甲硝唑的耐药率为100%(354/354);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为16.95%(60/354),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4.24%(15/354),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多重耐药率为1.98%(7/354)。结论 Hp感染与多种胃病关系密切。40~50岁属于Hp感染多发年龄段。在治疗时应注意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等药物耐药性,本地区可以选择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痢特灵治疗,不宜选用甲硝唑。  相似文献   

17.
李晔  丁丽敏 《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064-106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55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Hp阳性组、Hp阴性组,按男、女分别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超敏CRP(hs-CRP)的差异。结果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阳性组的TC、Lp(a)均高于Hp阴性组,Hp阳性组的HDL-C低于Hp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阳性组的LDL-C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感染可能与LDL-C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印记法检测64例ITP患者和59例对照者的血清H.pylori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蛋白A(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并对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抗H.pylori治疗,另一组、CagA-和VacA-以及H.pylori阴性患者组未作抗H.pylor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结果ITP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H.pylori阳性患者CagA+和/或VacA+型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经H.pylori根治后血小板计数较CagA+和/或VacA+阳性未根治组升高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TP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而且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其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