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焦虑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进行调查,连续选择60例由急诊住院的AMI患者,实施3周心理护理干预后,再测评1次HAMA,与干预前比较。结果:AMI合并焦虑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改善明显,干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AMI患者的焦虑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病人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抑郁焦虑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AMI焦虑抑郁病人的情绪状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临床情况明显改善:即心肌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性死亡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MD、HAMA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AMD、HAMA的评分降低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焦虑抑郁病人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抑郁焦虑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AMI焦虑抑郁病人的情绪状态,将符合AMI诊断标准的5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上述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肌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性死亡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MD、HAMA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HAMD、HAMA的评分降低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焦虑抑郁病人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情绪障碍的特点.方法 将201例AMI患者分为糖尿病心梗组和非糖尿病心梗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资料问卷在AMI患者发病第3天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分析糖尿病心梗组患者情绪障碍的特点.结果 焦虑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水平两组间比较,糖尿病心梗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心梗组(P<0.01).结论 AMI早期,护士应重视甄别DM和非DM患者,糖尿病并发AMI早期患者情绪障碍以抑郁为主要表现,故在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时应更侧重于抑郁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实施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的最佳方案。 [方法 ]以住院急性期AMI病人为研究对象 ,采用分组对照设计及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的实验方法 ,在早期对AMI病人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 ,比较其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人在焦虑程度和心脏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干预后实验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在心脏功能恢复方面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 ]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 ,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尽快恢复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7.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8例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焦虑情绪障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可有效地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情绪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大月月份)和对照组(小月月份)各59例,实验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系统化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分别于入院48 h内、出院前1 d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焦虑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减轻明显,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P<0.01)。结论:系统化心理干预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宣教、娱乐疗法、药物疗法等护理干预前后情绪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心肌梗死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心肌梗死病人应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11.
放松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PMR)对急性心肌死更(AMI)病人的护理作用。方法 将116例AMI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PMR,2次/日。结果 1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常规治疗能一定程度降低AMI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加用PMR后焦虑及抑郁下降幅度显著增加;PMR对AMI病人有良好的心理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脂、房颤再发率和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10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剂量20mg/日;对照组5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追踪18个月,观察血脂、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2.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性房颤发生率: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5例(11.1%),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12.1%,P〈0.05);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2例(4.4%);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24.1%,P〈0.05)。3.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发生缺血性事件9例(20.0%),其中心力衰竭3例(6.6%),冠心病恶化再人院2例(4.4%),心源性死亡3例(6.6%),脑卒中1例(2.2%),明显低于对照组24例(41.4%,P〈0.05,见表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而且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将32~92岁共15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70岁组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增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60~69岁组及32~59岁组。结论:年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家庭支持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身心疾病,其恢复和预后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家庭支持即为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本文对AMI出院后半年及出院后5年的病人应用家庭APGAR问卷进行了调查,得出5年组的家庭支持功能要优于半年组,从而提出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AMI出院后病人家属的教育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试验是利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AD-IBS)预测再灌注心肌存活。方法:在发病当天,发病后第3天,第21天分别对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AD-IBS检查。结果:标化CVIB在发病后第3天有所恢复(不依赖于室壁运动的恢复)的梗塞区心肌,其在发病后第21天的室壁增厚率可达到与正常心肌区无明显差异。结论:帮可认为心肌梗塞后标化CVIB可早期预测再灌注心肌的存活。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 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观察其优缺点及临床上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确诊为AMI患者396例,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TRI)组20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TFI)组196例,观察两组手术介入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TRI组200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26例(63%),多支病变74例(37%),其中完全闭塞性病变66例(33%);TFI组196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20例(61%),多支病变76例(39%),其中完全闭塞病变63例(32%),两组病例基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局部麻醉到手术结束,TRI组为30.2±6.4min,TFI组为29.6±0.3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98.9%,而TF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9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比较:TRI组为2.5±0.9天,而TFI为5.7±1.6天,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比较:TRI组发生桡动脉痉挛6例,局部血肿4例;而TFI组出现局部血肿13例,动静脉瘘3例,假性动脉瘤4例,迷走神经反射16例,排尿困难18例,腰痛9例,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TR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FI组,且住院天数短,经济实惠,方便易行,故经桡动脉行PCI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伴随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和预后意义。方法 将我院 5年收治的伴有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的AMI共 2 0例作为观察组 ,梗死部位均累及前间壁或前壁。将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前间壁或前壁AMI共 3 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AMI患者在症状发生后 2 4小时收入院。分析两组的临床经过、住院病死率及一年随访。结果 观察组血清CK MB平均峰值为 2 46.2± 14 6.8U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0 6.2± 5 8.6U (P <0 .0 2 )。观察组 5 0 %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对照组为 2 5 %。观察组心功能受损更严重 ,Killip平均级别为 2 .46± 0 .65 ,对照组为 1.2 0± 0 .3 8(P <0 .0 5 )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观察组为 5 6.6± 10 .0mm ,对照组为 46.0± 4.6mm (P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为 0 .46± 0 .0 4,对照组为 0 .66± 0 .0 8(P <0 .0 0 2 )。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为 2 5 % ,对照组住院病死率为 3 %。结论 伴随AMI新出现的持续RBBB是临床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研究的结果来看,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障碍实施心理康复疗法不仅可使心肌梗塞的患者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对心肌梗塞的整体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进行心理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医疗措施。文章重点就焦虑的发生与康复疗法;否认的产生与康复疗法;抑郁的出现与康复疗法;病态性格及行为与康复疗法;谵妄的发病因素与康复疗法;睡眠周期紊乱与康复疗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命力护理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收治的AMI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生命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机体功能状态[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SAQ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HI中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T)、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采取积极行动(P)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肢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生命力护理干预应用于行PCI术的AMI患者中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AMI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Ι(cTnI)、B型钠尿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32例T2DM合并AMI(T2DM)患者、40例非DM的AMI(NDM)患者血样本,比较cTnI、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并对累及梗死部位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的BNP和hsCRP水平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TnI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测定值;冠状动脉造影提示T2DM组冠脉多部位病变发生率高(P〈0.05)。结论 cTnI、BNP和hsCRP联合检测对T2DM合并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