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收治的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均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检查之后,试验组患者的周围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狭窄的概率以及血管内膜的增厚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实施超声的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琳  孙微 《临床荟萃》2011,26(8):669-67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住院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双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有无斑块、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将糖尿病患者按年龄、病程进行分组,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种,正常22例(44.0%)vs 18例(9.0%),内膜粗糙24例(12.0%)vs 16例(32.0%),斑块158例(79.0%)vs 12例(24.0%)(P〈0.01);其中糖尿病斑块组与对照斑块组经超声检查又分为3种程度,无狭窄、狭窄、闭塞,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s=0.510,P〈0.01);年龄与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s=0.372,P〈0.01),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s=0.563,P〈0.01);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s=0.333,P〈0.01)。结论常规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部动脉硬化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造影前、后动脉斑块数量、形态特征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动脉狭窄率;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可发现更多造影前未发现的动脉斑块,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CDFI、超声造影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55.6%、55.6%,特异性分别为84.2%、94.7%,准确率分别为75.0%、82.0%。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为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踝臂指数的关系。方法:对65例糖尿病患者及27例正常人进行ABI、BMI与外周动脉硬化斑块及IMT超声测定。结果:糖尿病组的外周动脉IMT,斑块的发生率及BM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ABI则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结论:通过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是否有斑块形成,并结合踝臂指数来评价其动脉硬化程度是一种经济安全、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及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所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和非糖尿病组(N-DM)。分析和比较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斑块的特征、病变特点以及影响DM组病变的相关血管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斑块声学和形态学比较,DM组出现不规则斑块和斑块钙化的比例显著高于N-DM组(P<0.05);两组患者的病变类型比较,DM组病变长度、膝下流出道的评分以及TASCⅡ分级为C/D型的病变比例均显著高于N-DM组(P<0.05)。合并吸烟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高回声、不均质回声、斑块钙化以及出现不规则斑块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吸烟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P<0.001)。合并高血压病、高血脂的DM组患者,其斑块声学特征、斑块形态特征与未合并高血压病、高血脂的DM组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血管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与未合并血管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在病变长度、TASCⅡ分级、膝下流出道的评分以及C/D型病变比例上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糖尿病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用彩色超声对糖尿病患者128例,对照组40例,进行双下肢动脉检查,观察两侧股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并计测血管内径(D),内膜-中层厚度(IMI),收缩期最高流速(MAX)及观察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IMT增厚及管壁斑块形成,糖尿病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如定期观察,可以判断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股动脉进行超声观察 ,探讨糖尿病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 5 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检测双侧颈动脉、股动脉的血管内径 ,内膜 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5 4例糖尿病患者 ,有 3 9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参数在糖尿病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能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对糖尿病患者定期观察 ,可以判断动脉硬化的进展、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5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CDFI对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形成、管腔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发病特征,观察单一个体不同部位发病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动脉硬化病变特点:(1)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均高于下肢动脉,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斑块形成特点一致,均以多发斑块居多,以钙化性强回声斑块为主,形态以规则型为主。(2)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最高发,颅内动脉与颈部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颈部动脉与下肢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颅内动脉狭窄特点以多支动脉的轻度狭窄为主,前循环狭窄发生率高于后循环,并以大脑中动脉最为高发。(4)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以股总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则以膝以下末梢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联合应用CDFI与TCD能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进行形态学评价,对预测和预防糖尿病患者脑血管、下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糖尿病的患者为观察组资料,同时间段在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45例为对照组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斑块、血管狭窄、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的临床检出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狭窄超声造影:与DSA相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造影前、后动脉斑块数量、形态特征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动脉狭窄率,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能发现更多造影前没有发现的动脉斑块、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CDFI、USCA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55.6%、55.6%,特异性84.2%、94.7%,准确率75.0%、82.0%.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为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创伤性小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126例及正常对照者61例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12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斑块组102例,无斑块组24例,将102例有斑块者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5例及不稳定斑块亚组67例;比较各组脑梗死危险因素,测量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糖尿病患及30例正常人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值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 72例糖尿病患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2例,发生率为58.3%,与正常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糖尿病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对糖尿病患脑梗塞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内斑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诊断能力及冠脉内斑块与与冠状动脉狭窄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接受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项检查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SCT检查共发现软斑块74个,钙化斑块128个,混合斑块48个,以冠状动脉近段(67.6%)斑块数量最多,其次为中段(18.4%),伴相应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斑块位置、斑块类型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除年龄因素外,冠状动脉内有无斑块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无统计学差异。在斑块类型和位置的诊断上,MSCT检查与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情况,能及早检出不稳定斑块,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前的早期冠状动脉病变,对预测和早期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合理治疗和预防猝死提供及时、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与非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别。方法在行冠脉造影术时,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146例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进行检测,测定是否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并评估冠脉狭窄程度。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2组进行对比,同时定量分析患者相关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结果糖尿病组的不稳定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数量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大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形成不稳定斑块较非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更大,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于非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同时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应积极进行调整血脂治疗,使不稳定斑块向稳定型斑块转化,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42例意识清楚的脑梗死患者和78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行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4.8%,对照组检出率28.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The vulnerable coronary plaqu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ulnerable coronary plaques are asymptomatic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with the tendency to rupture. Plaque rupture is the initiating event in mos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cluding sudden cardiac dea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unstable angina. Vulnerable plaques are commonly found in coronary arteries at autopsy but are virtually undetectable by standard diagnostic techniques such as stress testing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Using new imaging techniques, in particular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cientists are now able to identify these plaques in viv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laque vulnerability and rupture will eventually lead to the therapeutic goal of plaque stabiliz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ole of plaque vulnerabilit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anatom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vulnerable plaques as well as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 will b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评价血管及斑块应变的新方法。 方法 根据理论分析,自行设计了血管应变显像的软件程序。在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中,进行了腹主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应用软件程序分析腹主动脉的应变分布。 结果 应用软件程序可自动识别血管内膜及外膜的边界,血管及斑块的应变值大小可以彩色编码显示,并显示应变的三维分布,脂质型斑块应变值大于纤维型斑块(P〈0.05)。 结论 应用计算机应变软件程序可用于显示血管及斑块的应变分布,为进一步研究斑块的弹性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各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Ⅰ、Ⅱ、Ⅲ级极高危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及健康者(对照组)各30例,超声测量各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其有无粥样斑块,并分析斑块发生的部位、数目、形态、内部回声及性质。结果Ⅰ级、Ⅱ级、Ⅲ级极高危高血压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3.33%、56.67%、63.33%,较对照组(16.67%)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血压病各组间随着分级的增加,斑块检出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组及对照组粥样斑块主要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又处,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发生率最低的是颈外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超声能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并对斑块进行形态学评价,可估计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超声对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合并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检测一组 2型糖尿病合并糖耐量受损 (IGT)患者颈动脉血管腔径、内膜 中膜厚度 (IMT)和斑块 ,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加 ,颈动脉内径减少 ,动脉斑块增多 ,且IGT患者IMT和斑块也有增加倾向。结论 及早采用超声对IGT和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内壁厚度、内径及斑块检测将有助于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 ,为临床干预减轻甚至逆转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B-flow技术对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87例受试者根据糖耐量不同分为3组:正常糖耐量(NGT)组28例,糖耐量减退(IGT)组33例,糖尿病(DM)组26例.运用B-flow技术对不同糖耐量水平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B-flow与传统二维显像及CDFI在斑块检出率上的差异. 结果 DM组的IMT测值、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IGT组的IMT测值、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明显高于NGT组(P<0.05).各组检出斑块中软斑所占比例高于混合斑及硬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斑块类型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low对软斑块的检出率优于二维超声及CDFI. 结论 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与不同糖耐量密切相关;运用B-flow技术检测不同糖耐量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较传统方法 方便、可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