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治疗十分棘手,容易反复发作,且有加重的趋势,目前缺少统一的诊治标准。我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中西医结合诊治46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0—81岁,平均47.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彩霞  马少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816-2818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5%~20%,由于其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患者常需终身忍受此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上肢功能障碍等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现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切断了大量淋巴管,造成上肢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主要依靠代偿机制进行引流,如果出现损害代偿机制或增加淋巴负荷的因素则较容易发生淋巴水肿。有文献报道,约6%~30%的患者在乳腺癌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水肿,轻者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导致外观异常、乏力、反复感染、丹毒发作和上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许飞  王莹 《家庭护士》2007,5(7):36-3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方法。由于手术范围广,需切除全部乳房和胸肌筋膜,同时清除腋窝淋巴结,会使患侧上肢外展、内收、上举及持重功能受限,加之术后瘢痕挛缩,如不及时正确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有报道发生率为23.70%~34.10%。一旦淋巴水肿形成便难以治愈,有的病人会因疼痛影响社交、工作和性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宋健  关竞红  龙笑  金光  刘颖 《中国康复》2017,32(3):253-256
正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35~44/100000/年~[1],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2]。目前,乳腺切除配合腋窝淋巴结清扫仍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3],但这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容易造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Upper Ex-  相似文献   

6.
微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4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我科采用微波治疗45例,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100W,治疗为每天1次,持续1小时,连续20天为1疗程。间隔15天后进行第2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肢体周径、体积及组织张力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能有效控制丹毒的发作。微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如男  袁长蓉 《护理研究》2012,26(14):1254-1256
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影响发生淋巴水肿的因素及护理方面综述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吴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832-2833
目的探讨肢体压力泵用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8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常规以肢体功能锻炼操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肢体压力泵治疗仪,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依存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肢体压力泵治疗仪用于乳腺癌术后预防和治疗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可提高患者肢体治疗依从性和控制治疗时间,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上肢淋巴结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腋下淋巴结的清扫及放疗是导致乳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手臂功能。楼丽华教授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从瘀从虚论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上肢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双上肢周径差、上肢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上肢功能,扩大关节活动度,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压力袖套辅助淋巴引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压力衣辅助佩戴组(A组)和单纯淋巴引流组(B组)。B组接受为期11天,每天45min的淋巴引流手法治疗。A组在每天45min淋巴引流手法后予以患肢压力袖套佩戴。两组患者分别于第1次淋巴引流前(T0)、第1次淋巴引流后(T1)、第2次引流前(T2)、第3次引流前(T3)、第6次引流前(T4)、第11次引流前(T5),第11次引流24h后(T6),测量患者上肢的生物电阻抗(BIS),输出L-Dex比值。并在T1、T6时间测量两组患者的健患侧定点臂围,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1)L-Dex值:第1次治疗后,A、B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第2次治疗前均开始上升,A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B组;A组持续降低(P0.05),B组出现波动;经过11天的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2)臂围:11次治疗后健患侧臂围差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及淋巴引流手法结合压力袖套治疗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而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后联合压力袖套治疗,较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静脉足泵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对36例乳腺癌术后合并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应用动静脉泵治疗仪治疗,40 min/次,2次/d进行干预。同时观察患肢皮肤的完整性、皮肤颜色、温度、手背动脉搏动、手心压力感觉等,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腕部周长测量值较治疗前减少(8.26±3.58)mm,肘部减少(9.67±3.54)mm,肩部减少(10.58±5.52)mm。结论动静脉泵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摘 要]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和自我管理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及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对上海某2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08例女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调查,采用AMOS17.0及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效能感均呈正相关(P<0.05);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效能感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效能感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物电阻抗监测相对于主观症状体征问卷调查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筛选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根治术,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给予受试者主观症状体征问卷调查、生物电阻抗分析设备(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BIS)监测和定点臂围测量,并记录其在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的BIS监测结果及问卷调查、定点臂围测量结果。以患者的健侧与患侧臂围差值作为标准,计算BIS相对于主观症状体征问卷调查对上肢淋巴水肿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患者的健侧与患侧臂围差值作为参考标准,对88例病例进行分析后,主观症状体征问卷调查诊断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6.1%;BIS监测淋巴水肿的敏感度为97.2%,特异性为80.8%。结果显示BIS监测相对于症状体征评定,诊断淋巴水肿敏感性高,特异性差(P0.05)。结论:BIS监测相对于主观症状体征问卷调查,更易诊断淋巴水肿及发现隐匿性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波 《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19-20,26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症状之一,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精神压抑,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应该重视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问题,指导患者对淋巴水肿进行管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康复操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进行患肢功能康复操锻炼,于术后2周及出院前测量上肢肩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康复组肩关节活动情况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应用康复操进行康复锻炼,能改善上肢功能障碍,有利于调节病人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入院的乳腺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6—11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设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设为观察组。术后3周,统计2组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术后6周,测量上肢水肿患者双侧上臂周径,计算2组平均差值。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发生上肢水肿9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有利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控制与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