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剂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可疑肾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实时超声造影。比较造影剂灌注时相、变化规律,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超声造影提示肾恶性肿瘤23例,其中皮质期快速强化21例,缓慢强化2例;快速廓清4例,缓慢廓清17例,延迟廓清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其中皮质期周边快速强化1例,周边缓慢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1例,3例患者周边部均延迟廓清。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19例,肾鳞癌1例,肾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结论 超声造影在鉴别肾恶性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多样化的人类饮食结构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胆囊肿瘤的发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对胆囊肿瘤的诊治水平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胆囊癌因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胆囊肿瘤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在不同肝占位性病变中超声造影特点.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17例转移性肝癌、8例肝血管瘤、7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9例结节性肝硬化、1例炎性包块,共72例患者的肝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超声造影后,各种肝内占位性病灶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增强特点.肝癌表现多为动脉相快速显影,门脉相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肝血管瘤动脉相时无明显变化,增强方式以门静脉期周边缓慢增强,呈向心样填充,即从周边向中心部持续充填,造影剂显影持续时间较长;肝转移癌动脉相为均匀性增强或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可有轻度点状增强改变,实质期迅速出现回声减弱改变,易发现微小病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也为动脉期迅速增强,表现为门静脉期保持呈持续增强改变,以中央扩散型的均匀持续增强为主,在延迟相中有明显的造影剂摄取.结论不同的肝占位性病变在实时超声造影能表现出不同的时相特点,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对肝肿瘤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5.
超声造影是一种新型的超声诊断技术,该技术能实时显示病灶内部血流及微循环状况,在肿块的鉴别诊断及引导穿刺活检等方面效果显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肾脏及浅表器官疾病等领域。近年来,超声造影逐渐开始应用于眼眶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就超声造影技术在眼眶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57例膀胱可疑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69个病灶结节,超声造影观测其造影剂灌注模式,病变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IMAX).结果 116个膀胱癌病灶,96个表现为“快进慢退”,呈高增强;16个表现为“快进快退”,呈高增强;4个呈等增强.23个腺性膀胱炎病灶中,18个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同步增强和消退,5个表现为“快进慢退”.22个膀胱内血块和3个膀胱前壁混响伪像在造影过程中始终无增强.5个前列腺增生组织突入膀胱内,与前列腺组织同步增强和消退,无明显分界线.与自身膀胱壁比较,膀胱恶性肿瘤RT、TTP缩短,IMAX增强(P<0.05).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常规超声为85.8%,超声造影为97.0%.结论 超声造影可为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胆囊癌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胆囊癌的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的强化特点,24例胆囊癌均可见造影增强,病灶较常规超声显影清晰,采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可以发现病变部位曲线上升支较为陡直,病变峰值强度高于同水平面上相邻肝组织.10例厚壁型胆囊癌中9例胆囊壁快速明显强化,1例胆囊壁在整个造影过程中呈弱增强,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增粗扭曲的血管;8例肿块型胆囊癌快速整体不均匀增强;6例结节型胆囊癌结节内可见造影剂快速进入,不均匀增强.5例胆囊癌伴肝转移造影后检出更多的转移病灶.结论 超声造影强化特征对胆囊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胆囊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行常规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常规造声诊断胆囊穿孔23例,共穿孔24个;超声造影诊断胆囊穿孔28例,共穿孔32个;经手术病理诊断胆囊穿孔29例,共穿孔36个。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70.2%。超声造影诊断胆囊穿孔的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6%;对胆囊穿孔部位的敏感性为100%,诊断率为94.1%。超声造影的特异性、准确性高于常规超声(P〈0.01)。结论胆囊穿孔实时超声造影表现具有特征性,且对胆囊穿孑L部位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作为诊断胆囊穿孔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实时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超声造影表现,观察病灶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持续时间,并比较病灶增强形态。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胆囊癌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30例,良性病例2例,诊断符合率为93.8%。胆囊癌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与胆囊壁同时显影,肝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肝门静脉期以低增强为主,肝实质期低增强或无增强。结论胆囊癌超声造影回声增强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胆囊恶性病变的检出,超声造影对胆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内实性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35例胆囊占位病变患者,分析其超声造影的表现,并比较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超声造影下胆泥主要表现为无增强。胆囊息肉及胆囊腺肌增生症增强早期呈高增强分别占62.5%及50.0%,晚期增强模式保持不变。胆囊癌早期呈高增强占75.0%,晚期消退为低增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胆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1%、8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超声造影在胆囊实性占位病变中对胆囊胆泥诊断价值最高(Youden指数为1.00)。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胆囊内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与常规超声图像。结果 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结果为胆囊癌7例,胆囊息肉20例,腺瘤4例,胆泥1例。超声造影提示胆囊癌8例,胆囊息肉23例,胆泥1例。常规超声提示胆囊癌9例,胆囊息肉21例,胆泥2例。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90.6%)高于常规超声的诊断准确率(6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和脉冲反相谐波技术(PIHI),分析观察39例52灶FLL(包括良性28灶,恶性24灶)的CEUS动态灌注过程,分析病灶主要增强时相、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计算各参数、综合CEUS及普通超声在良、恶性FLL鉴别诊断中的符合率.结果 在CEUS动脉期,良恶性病灶均以高增强为主(75%、21/28;92.6%、22/24)(P=0.113);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良性病灶均以高增强为主(75%、21/28;60.7%、17/28),恶性病灶均以低或无增强为主(91.6%、22/24;100%、24/24)(P=0.000),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92.3%.良恶性病灶开始增强时间分别为(21.52±6.70)s、(17.82±6.04)s(P=0.058).增强峰值时间分别为(46.26±14.97)s、(27.32±8.55)s(P=0.000),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78.6%.增强模式I型、Ⅲ型、IV型、VI型在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9、P=0.000、P=0.036、P=0.029),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84.1%.在TIC分析中,良性病灶以快升慢降为主(82.6%),恶性病灶以快升快降为主(90.9%)(P=0.000),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95.1%.结论 根据FLL的CEUS各参数测量,即主要增强时相、T1C、增强峰值时间、增强模式等,特别是前两者,对良恶性FLL的鉴别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CEUS对鉴别FLL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乳腺肿块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0个乳腺肿块,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27个,观察其超声造影增强的增强程度、增强模式,病灶边界是否清晰、消退模式,比较良恶性病变血流灌注特征.结果 50个乳腺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恶性病灶表现为3级以上明显增强17个,占73.9%,呈结节状不均匀增强16个,占69.6%,增强时边界不清晰不规则,呈放射状18个,占78.3%.良性病灶27个,增强程度为3级的占40.7%(11/27),呈整体较均匀增强20个,占74.1%,部分增强7个,占25.9%,表现为点线状、结节状或团块状增强.良恶性病灶造影增强特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乳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灌注,提高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PLG患者49个病灶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包括胆囊癌7个,胆囊息肉24个,胆囊腺肌症14个,胆囊腺瘤4个。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常规超声、CEUS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常规超声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33.3%、74.3%、68.3%,CEUS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66.7%、85.7%、82.9%,两者联合应用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3.3%、88.6%、87.8%。结论 CEUS可提高PLG的诊断准确率,但必须以常规超声作为基础,两者相互结合可提高PLG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三维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鉴别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68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2D-CEUS及3D-CEUS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2D-CEUS及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二者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68例患者中,良性子宫内膜病变42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0例、囊性萎缩性宫内膜6例、宫腔积血块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癌26例,其中ⅠA期18例、ⅠB期8例。2D-CEUS和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6.92%(20/26)、73.81%(31/42)、64.52%(20/31)、83.78%(31/37)、75.00%(51/68)和100%(26/26)、97.62%(41/42)、96.30%(26/27)、100%(41/41)、98.53%(6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CEUS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符合率高于2D-CEUS[ⅠA期:100%(18/18) vs 77.78%(14/18),ⅠB期:100%(8/8) vs 87.50%(7/8);P均<0.05]。结论 3D-CEUS鉴别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和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优于2D-CEUS,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局灶性胸膜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胸膜增厚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取得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根据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绘制ROC曲线计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对胸膜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36例胸膜增厚病变中良性组与恶性组各18例,2组间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胸膜增厚病变累及的长度小于良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1.49)cm vs(5.36±2.98)cm,P=0.002]。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等-高增强主要见于恶性组(16/18,88.9%),低-无增强主要见于良性组(9/18,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胸膜增厚累及长度诊断胸膜增厚病变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截断值为4.75 cm,等-高增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2项指标相结合后联合因子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816,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9.4%、66.7%、80.0%,约登指数为1.611。 结论常规超声测量的病变最大长度及超声造影强化程度能够有效鉴别局灶性胸膜增厚病变的良恶性。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能够有效提高胸膜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为后续穿刺活检和诊断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各种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11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超声造影表现,包括胆囊癌18例、胆囊腺瘤20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及炎性息肉6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6例、胆泥5例。记录各种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大小、病灶增强时间、增强水平、血管形态、病变邻近胆囊壁层次结构的完整性及病变的基底部特征。各病变病灶直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胆囊癌病灶直径大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474、8.553、3.984、1.362、3.488,P均〈0.05)。胆囊癌、胆囊腺瘤、胆囊胆固醇性及胆囊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超声造影多表现为早期高增强及晚期低增强模式,而胆泥超声造影增强早期及晚期均表现为无增强。胆囊癌开始增强时间均晚于胆囊腺瘤及胆固醇性息肉,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1、2.219,P均〈0.05),其余各病变开始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囊癌组达峰时间均晚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2、4.588、2.004、12.361,P均〈0.05);胆囊癌、胆囊腺瘤增强变等时间均晚于胆固醇性息肉,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07、2.924,P均〈0.05);胆囊腺瘤增强变低时间均晚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09、6.342、1.811、6.012,P均〈0.05)。与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比较,胆囊癌患者均为宽基底,胆囊壁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晰。结论超声造影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常规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综合分析其增强模式、增强时间及胆囊壁形态学改变指标有助于胆囊癌与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Miwa  Haruo  Numata  Kazushi  Sugimori  Kazuya  Sanga  Katsuyuki  Hirotani  Akane  Tezuka  Shun  Goda  Yoshihiro  Irie  Kuniyasu  Ishii  Tomohiro  Kaneko  Takashi  Tanaka  Katsuaki  Maeda  Shin 《Abdominal imaging》2019,44(4):1367-1378
Abdominal Radiology -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polypoid lesions (GPLs). Thirty-six...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肾占位的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剂在病灶内时相变化的规律及造影剂在肿瘤内分布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0例患者中23例为恶性病变,7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86.7%(26/30),敏感性95.7%(22/23),特异性57.1%(4/7);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提高,分别为96.7%(29/30),100%(23/23),85.7%(6/7)。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均检出肿瘤内局灶性坏死。结论超声造影技术为肾脏占位性病灶的检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 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时间、持续时间均早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良恶性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有所不同.结论 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