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FIB、PT、TT、APTT)检测在临产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6例临产期孕妇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36例健康非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D、凝血四项指标水平;同时,根据临产期孕妇产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产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产前、产后血浆D-D、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D-D、FIB水平较对照组高,PT、TT及APTT较对照组短(P<0.05)。产后出血组产后血浆D-D水平高于产前,FIB水平低于产前,PT、APTT长于产前(P<0.05);产后出血组产后血浆D-D水平高于产后未出血组,FIB水平低于产后未出血组,PT、APTT长于产后未出血组(P<0.05)。结论 对临产期孕妇进行D-D、凝血四项监测可及时发现其凝血功能变化,有助于预估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待产的66例ICP患者(43例轻度、23例重度)和44例同期对照的临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及相关指标的凝血项目分析。结果 重度ICP组与对照组比较,P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则未见明显延长;对照组、轻度ICP组、重度ICP组的TT呈现趋势性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其他凝血指标(ATⅢ、APTT、FIB、D-D、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ICP患者TT延长,重度者PT延长,应密切关注其凝血功能的改变,避免产中或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3.
姚琼 《临床医学》2023,(10):93-95
目的 分析孕中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中应用凝血四项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孕中期妊高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5例孕中期健康孕妇为对照组,研究组按照妊高症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43例)及高度组(29例),按照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组(29例)与无不良妊娠组(74例)。入组者均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各组凝血四项指标(D-D、FIB、PT及APTT),并分析各指标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与高度组FIB、D-D水平较对照组高,APTT、P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中度组FIB、D-D水平较轻度组高,APTT、PT水平较轻度组低(P<0.05);高度组FIB、D-D水平较轻度组、中度组高,APTT、PT水平较轻度组、中度组更低(P<0.05)。无不良妊娠组FIB、D-D水平较不良妊娠组低,APTT、PT水平较不良妊娠组高(P<0.05)。D-D、FIB、APTT...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酉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2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0例、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另外同期选取酉阳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正常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1)COP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D-D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PT、FIB、APTT、TT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FIB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TT有较显著变化(P<0.05);而APTT值略有降低,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体内的PT、FIB、APTT、TT及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早期预防血栓形成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在高龄产妇中的监测价值,旨在改善高龄产妇的母婴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6例高龄产妇和50例适龄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的血浆D-D水平及D-D阳性率。按照血浆D-D水平将高龄产妇分为2组,血浆D-D水平正常(<0.5 mg/L)者40例作为对照组,血浆D-D水平异常(≥0.5 mg/L)者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及产科并发症(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高龄产妇的D-D水平[(0.47±0.11)mg/L]和D-D阳性率[47.37%(36/76)]均高于适龄产妇[(0.20±0.07)mg/L、2.00%(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龄产妇的PT[(13.11±2.15)s]、APTT[(31.96±5.44)s]、TT[(17.03±1.18)s]水平与对照组高龄产妇的PT[(9.09±1.03)s]、APTT[(27.85±4.26)s]、TT[(13.69±2.33)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19.44%(7/36)]和产后出血量[(713.28±116.21)mL]与对照组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7.50%(3/40)]和产后出血量[(554.29±108.17)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龄产妇的栓塞发生率[13.89%(5/36)]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22.22%(8/36)]与对照组高龄产妇的栓塞发生率[2.50%(1/40)]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5.00%(2/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水平异常升高的高龄产妇,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增加,且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临床上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匡祖国 《临床医学》2012,32(6):41-42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患者临床检验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纤维化患者162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值。结果重度、中度肝纤维化与正常组比较,PT、APTT、TT、FIB、D-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轻度肝纤维化与正常组比较,PT、TT、D-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患者检测PT、APTT、TT、FIB和D-D值的变化,可从不同角度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纤维化患者的病情及凝血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凝血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等外周血凝血指标,并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凝血指标。结果2组APTT、P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IB、D-D、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中,男性TT及PLT均显著低于女性(P0.05),年轻患者FIB、D-D显著低于年老患者(P0.05),肿瘤侵犯较浅者FIB及PLT显著低于侵犯较深者(P0.01),分期较低者PT、FIB、D-D、PLT显著低于分期较高者(P0.01),分化较低者TT显著低于分化较高者(P0.05),PLT显著高于分化较高者(P0.05),无转移者D-D与PLT均显著低于有转移者(P0.05);化疗后胃癌患者FIB及PLT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且女性、老年、肿瘤侵犯较深、分期较高、分化较低、存在转移的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化疗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化疗科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81例,依照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68例)和无远处转移组(113例),另匹配健康体检者270名为对照组.观察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总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浓度,并比较化疗前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上述凝血指标的浓度.结果 3组化疗前PT、APTT、FIB、TT、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43、4.791、5.795、3.671、10.564,P均<0.05),且肿瘤无远处转移组和肿瘤远处转移组PT[(11.31±0.98)s、(11.20±0.95)s与(11.99±0.89)s]、APTT[(29.01±4.52)s、(28.25 ±3.98)s与(30.45±4.95)s]、TT[( 19.35±2.09)s、(18.68±1.98)s与(19.98±1.89)s] 均低于健康对照组,FIB[( 3.05±0.68) g/L、(3.89±1.01) g/L与(2.29±0.38 )g/L]、D-D[(98.88±15.94)μg/L、(227.31±35.12) μg/L与(35.41±3.43) 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肿瘤远处转移组在FIB[(3.89±1.01) g/L与(3.05±0.68) g/L]、D-D[(227.31±35.12) μg/L与(98.88±15.94) μg/L]亦高于肿瘤无远处转移组(P均<0.05).化疗前后对比发现,肿瘤远处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化疗前后PT、APTT、D-D、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后FIB较化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组:(3.25±0.78) g/L与(3.89±1.01)g/L;无转移组:(2.58±0.75) g/L与(3.05±0.68)g/L;P均<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随着转移灶的出现,高凝状态可加重;并且化疗可一过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医师需要认清化疗前后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变化,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程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组(4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6例)],另选取同期100例正常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观察组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TT、P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FIB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APTT、TT、PT均短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DW、MPV大于对照组,PLT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PDW、MPV大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LT小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活化现象,加强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监测,能够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起到预判作用,进而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玲  马芳芳  王厚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1928,19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L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IB、TT及D-D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均延长,FIB减少,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将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37-2338,2340
目的探讨146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46例不同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肝病各组PT、APTT、TT、D-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ib、PL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轻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中、重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轻度慢性肝炎组比较,除PT水平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组分别与其他肝病组比较,除TT水平与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差异不明显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病各组PT、APTT、TT、D-D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ib、PLT呈负相关。PT、APTT、TT、Fib、D-D及PLT的检测对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和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诊治及其病情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胃癌患者外周血各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癌患者不同浸润深度、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间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结果胃癌患者不同浸润深度组间,黏膜组患者的FIB、PLT的水平明显低于肌层组(P0.05);而黏膜组和肌层组间的APTT、TT、PT、D-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T、FIB、D-D、PLT在胃癌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显著(P0.05);而APTT、T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的分化程度越高,TT水平则越高,PLT水平则越低,TT、PLT在不同分化程度间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APTT、PT、FIB、D-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各病理类型间的各凝血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凝血指标与其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94例创伤性患者,根据输血量进行分组,其中48例需大量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需少量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凝血四项、D-D及FDP水平。结果输血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APTT、PT、TT、FIB、D-D及FD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d,观察组APTT、PT、TT、D-D及FDP均较输血前及对照组高,FIB较输血前及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APTT、PT、TT、D-D、FDP较输血后1 d降低,FIB较输血后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APTT、PT、TT、FIB、D-D及FDP与输血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创伤大量输血可能导致患者凝血四项、D-D及FDP改变,可能造成患者凝血功能紊乱,输血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避免引发相关并发症,提升大量输血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51-5652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宫颈癌患者75例作为A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72例作为B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C组,采用乳胶颗粒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 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A组血浆D-D、FIB水平均明显高于B、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浆APTT、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宫颈癌血浆D-D、FIB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宫颈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宫颈癌血浆APTT、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改变,监测血浆D-D、FIB水平变化有助于为宫颈癌病情程度与临床分期的评估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32例初发LPL患者(LPL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另同期收集25例于本院体检健康的人员(对照组)的资料。比较2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的差异。结果:LPL组Plt [(137.06±40.14)×10~9/L]较对照组[(215.07±33.25)×10~9/L]显著下降,D-D [(1.01±0.16) mg/L]、PT [(13.01±1.37) s]和APTT [(40.96±7.24) s]较对照组[(0.37±0.09) mg/L、(11.96±0.87) s、(25.07±5.13) s]显著升高(P0.01);2组TT和Fib水平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不同免疫球蛋白(Ig)类型的LPL患者Plt、D-D、Fib、AP、TT及APTT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LPL患者经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且未出现因出血、血栓形成而死亡的病例。结论:LPL患者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且这与患者分泌的Ig类型并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64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6例)、肝硬化组(51例)、肝癌组(21例)、肝衰竭组(2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T、APTT、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肝衰竭组PT、APTT及TT水平升高,而FIB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癌组PT、APTT、FIB均显著升高(P<0.05)。除肝癌组外,D-D及FDP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P<0.05),AT-Ⅲ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发生变化,有效监测这些指标对了解肝脏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对化疗后肺癌患者临床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化疗后凝血功能异常需输血治疗的65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TEG组29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24h检测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TEG组同时行TEG检查。对照组采用凝血四项和血常规检查结果指导输血,TEG组采用TEG检查结果指导输血。比较2组输血前、后凝血四项和血常规指标,以及TEG组输血前、后TEG指标。结果 2组输血前PT、APTT、TT、FIB和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输血后APTT[(32.51±6.27)s]、PT[(11.79±3.14)s]、TT[(19.28±3.18)s]低于输血前[(40.83±9.14)、(17.68±4.37)、(25.71±5.46)s](P0.05),FIB[(2.91±0.93)g/L]和PLT[(125.41±53.78)×109/L]高于输血前[(1.35±0.48)g/L、(108.23±62.51)×109/L](P0.05);对照组输血后APTT[(35.17±5.85)s]、PT[(13.62±3.54)s]、TT[(21.87±4.15)s]低于输血前[(41.52±8.65)、(17.24±4.81)、(25.13±4.35)s](P0.05),FIB[(2.54±0.87)g/L]和PLT[(122.58±56.43)×109/L]高于输血前[(1.39±0.41)g/L、(113.72±61.83)×109/L](P0.05);TEG组输血后PT、TT低于对照组(P0.05),APTT、FIB和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输血后凝血反应时间(R值)[(5.92±0.96)min]和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3.07±0.81)min]低于输血前[(7.14±1.30)、(4.25±0.93)min](P0.05),最大血凝块强度(MA值)[(56.84±10.27)mm]、血块形成速率(α角)[(65.23±12.96)°]和凝血综合指数(1.52±0.26)高于输血前[(45.37±9.62)mm、(54.72±11.53)°、-2.83±0.41](P0.05);TEG组新鲜冰冻血浆[(136.27±41.32)mL]、冷沉淀[(3.24±1.35)u]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64.13±47.35)mL、(4.57±1.62)u](P0.05),血小板输注量[(4.76±2.47)u]与对照组[(5.61±2.83)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相比,TEG检查能更好地指导化疗后肺癌患者各种血液成分的合理输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凝血及纤溶状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患者,每组32例。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FIB、APTT、PT、D-D、PL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FIB、D-D、PaCO2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FIB、D-D、PaCO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凝血及纤溶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肺功能情况越差其凝血及纤溶状况越接近于血栓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在子痫前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根据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孕妇分为轻、中、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不同程度子痫前期孕妇的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FIB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重、中、轻度子痫前期孕妇,PT、APTT、TT从长到短依次为轻、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D-二聚体、FIB水平与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25、0.764,P0.05),而PT、APTT、TT与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804、-0.789、-0.813,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可反映孕妇机体内的血液高凝状态及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意义。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124例AECOPD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据此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及轻度、中度、重度PH组,采取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指标,经由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以体检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AECOPD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合并不同程度PH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PH组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和轻度PH组(P0.05),病死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FIB、D-二聚体等凝血相关指标对AECOPD继发PH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