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孤独症语言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日本MEB-4200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事件相关电位P3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事件相关电位P3的潜伏期可反映大脑对刺激进行编码、分类和识别的速度,P3的波幅与大脑皮质突触数目及注意状态有关,评估其由心理活动产生的脑电变化。绪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P3潜伏期: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492.19&;#177;31.04),(525.64&;#177;39.26)ms,t=8.48,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510.38&;#177;23.29),(518.23&;#177;26.35)ms,t=1.97,P〉0.05],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3.45&;#177;8.22),(7.85&;#177;3.06)ms,P〈0.01]。②P3波幅: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98&;#177;1.63),(4.66&;#177;1.24)μV,t=2.21,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4.85&;#177;1.09),(4.72&;#177;1.05)μV,t=1.48,P〉0.051,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32&;#177;0.39),(0.13&;#177;0.04)μV,P〈0.01]。结论:针刺能有效缩短孤独症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提示针刺治疗使神经冲动传导加快,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时间缩短。孤独症儿童针刺治疗后P3波幅升高,提示针刺可以促进发育受阻的患儿的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增加大脑皮质突触的数目与质量,同时,尽可能提高了孤独症患儿的注意水平,增加了能激活起来的神经元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在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中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方法对1999-01/2004-12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18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及26名正常人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观察。电极按国际标准导联10~20系统置于T5,T6,P3,P4,Cz,Pz,T3,T4,C3,C4,F7,F8,F3,F4,Fz,Fpz,参考电极为A1+A2,地线置于Fp1,低频滤波0.5Hz,高频滤波30Hz,分析时间700ms。采用听觉oddball序列,通过耳机给声,1000Hz为非靶刺激,概率80%;2000Hz为靶刺激,概率20%。刺激间隔1s。对靶和非靶刺激分别叠加。每例检测重复两轮,以确认波形成分重复性好。潜伏期及波幅以Pz点测得的为准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结果:各组均获各项检查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事件相关电位的内源成分:P300电位(即P3波)在各组间异常程度不同。与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组P3潜伏期最长,帕金森病痴呆组次之犤(415.5±48.5),(345.3±34.1),(317.9±26.9)ms,P<0.05犦。②事件相关电位的外源成分:各组N1波改变各异,血管性痴呆组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犤(108.2±25.2),(96.4±10.6)ms,P<0.05犦。波幅降低犤(5.1±3.4),(8.5±3.2)μV,P<0.05犦,帕金森病痴呆组潜伏期及波幅均正常。③峰间期:血管性痴呆组与对照组比较P2-N2、N2-P3、N1-P3峰间期延长,而帕金森病痴呆组各波峰间期正常。结论:血管性痴呆及帕金森病痴呆两种疾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异常程度及异常成分存在差异,其电生理特征对区分痴呆类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34例Webester计分小于10分的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及40例正常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果帕金森病组N2,P3潜伏期犤(281.0±31.7)ms,(367.0±32.4)ms犦较对照组犤(233.0±33.5)ms,(314.0±29.7)ms犦明显延长,阳性率前者为47.1%,后者为22.5%。结果表明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无创伤性、结果敏感可靠,对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1999-11/2003-08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南省精神病院神经内科6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抑郁量表评定,并将两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的潜伏期和波幅犤N2(260.9±23.1)ms,P3(364.0±26.2)ms,(3.1±1.7)μV犦与健康对照组犤N2(243.3±23.4)ms,P3(341.6±25.5)ms,(5.9±2.0)μV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t=2.06,P<0.05;t=2.97和4.23,P<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其认知功能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后辅助练习医疗气功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方法:使用丹麦DantecConcertoSEEG-16道电生理仪器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条件,对33例药物治疗中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作医疗气功辅助治疗3个月,观察练习医疗气功前后的P300电位的变化。结果:帕金森病组P300与正常对照组存在多项指标差异,P3潜伏期延迟尤甚。帕金森病组功前靶潜伏期P2(197±25)ms,N2(258±25)ms,P3(348±28)ms,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71±31),(235±27)ms,(313±25)ms;帕金森病组功前非靶潜伏期N1(129±27)ms,P2(226±26)ms,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99±12),(200±33)ms;帕金森病组功前靶波幅P2(4.5±1.8)μV,P3(7.8±1.7)μV,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2±2.7),(5.3±2.9)μV,统计学处理以上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练习医疗气功后其N2、P3潜伏期缩短的同时犤靶潜伏期N2正常对照组(235±27)ms,帕金森病组功前(258±25)ms,功后(240±21)ms,F值7.5,P<0.05;靶潜伏期P3正常对照组(313±25)ms,帕金森病组功前(348±28)ms,功后(323±25)ms,F=14.1,P<0.01〗,其临床症状也获得改善。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有认知功能改变,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医疗气功治疗可使其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差异及P300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2000-12/2003-12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及门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8例及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的P300。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P300检测结果中在Fz犤(402.50±3.77)ms犦、Cz犤(425.81±1.90)ms犦和Pz犤(366.31±1.61)ms犦3点P300潜伏期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均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t=4.23,2.79,4.56;P均<0.01);在Fz犤(5.05±0.65)μV犦、Cz犤(3.93±0.56μV犦和Pz犤(7.97±0.73)μV犦3点波幅明显减低,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2,3.75,2.85;P均<0.01)。阿尔茨海默病患者P300在Fz,Cz及Pz3点潜伏期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分数显著负相关(r=-0.78,-0.76,-0.77,P均<0.01);在Fz,Cz及Pz3点波幅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分数显著正相关(r=0.77,0.78,0.75;P均<0.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P300在Fz、Cz与Pz3点潜伏期延长及波峰减低的现象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差异以及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分数的关系,有助于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进行研究,以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否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影响。方法:2002-12/2003-12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收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8例,年龄42~81岁;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对照组28例。应用经典的Oddball刺激模式,对所有受试者进行P300的测试。结果:病例组P300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犤Fz:(363.6±39.2)ms,Cz:(355.0±41.5)ms,Pz:(357.0±42.0)ms,P<0.01犦,波幅降低犤Fz:(3.0±1.7)μV,Cz:(2.8±1.6)μV,Pz:(3.3±1.5)μV,P<0.05犦。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是有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改善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图片词汇量表测试患儿智商;使用社会适应行为量表评估社会适应行为商数(84~70为边界水平,69~55为轻度缺损,54~40为中度缺损);使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评估语言障碍改善情况(提高2个阶段为显效,提高1个阶段为有效,未提高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全部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智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2.8±16.4,53.6±11.4,60.5±16.9,P<0.01,0.05),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②社会适应行为商数: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1.6±16.9,52.1±12.4,59.9±11.2,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③语言障碍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65%,30%,P<0.01)。结论: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脑干听觉反应(audilorybraimstemresponse,ABR)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分析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收集到25名男性酒依赖患者以及29名男性正常人,洒依赖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标记第2版。使用丹麦仪器和click短声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ABR和P300检测。结果:酒依赖组ABR和P300波形变异明显,P300尤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依赖组ABR绝对潜伏期波Ⅱ~Ⅵ波延迟(P<0.05或P<0.01),绝对波幅波Ⅱ、波Ⅲ、波Ⅳ和波Ⅴ降低(P<0.05或P<0.01)。酒依赖P300靶和非靶主成分潜伏期延迟,对照组P2和P3潜伏期分别为(171±22)ms和(302±17)ms,酒依赖组分别为(187±26)ms和(319±27)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波幅下降犤对照组P2和P3波幅分别(6.0±2.1)和(8.2±3.9)μV,酒依赖组分别为(3.9±2.3)μV和(3.5±3.1)μV犦。结论: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既损害脑干功能,同时又损害皮质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反映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客观指标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特征。方法:应用配对设计,对2002-02/2003-12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经老年认知功能量表筛查的58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实验组)及58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采用意大利产安培MK-15诱发电位系统完成听觉P300检测。针状电极产自丹麦ECI公司。电极位置参照国际脑电图学会10/20标准,记录电极置于中央中线Cz点,参考电极置于右耳M2点,前额FPz点接地,电极间阻抗小于5kΩ,分析时间为1000ms。被检者接受双耳的短音刺激,刺激频率为1次/s,刺激持续时间10ms,灵敏度为5μV,带通低频滤波0.1Hz,高频滤波50Hz,叠加200次。采用两套触发和刺激系统、两个完全独立的时间窗口来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300检测。非靶刺激(NT)强度为85dB,频率为1000Hz,占80%。靶刺激(T)频率为2000Hz,强度为95dB,随机出现,串插在非靶刺激中,占20%。两者次序关系的范例如下:NTNTNTTNTNTNTNTTTNTNTNTNTNTTNTNTNT。受试者对靶刺激作按键反应,每例重复2次,取平均值。在听觉诱发电位P300检查的当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老年认知功能量表分别评价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主要观察靶刺激时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成分N1,P2,N2,P3潜伏期及波幅和反应时间。N2,P2为内源性成分,N1,P2为外源性成分,N2,P3为潜伏期及反应时间代表大脑皮质的觉醒态度,大脑激活水平或兴奋性水平。P2,P3的波幅与注意、记忆有关,即与认知资源容量及对认知资源容量的分配能力有关。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两组各5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靶刺激实验组P2,N2,P3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犤P2(205±32),(184±29)ms,t=3.266,P<0.01;N2(281±26),(230±24)ms,t=4.054,P<0.01;P3(358±19),(321±17)ms,t=9.767,P<0.01犦。P2,P3波幅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犤P2(2.51±1.49),(3.39±2.09)μV,t=3.101,P<0.01;P3(2.03±1.53),(8.09±1.28)μV,t=3.496,P<0.01犦。实验组反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犤(475±62),(330±45)ms,t=12.878,P<0.01犦。②女性抑郁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男性抑郁组明显延长(P<0.01)。③实验组老年认知功能量表总分与N2,P2,P3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P<0.05,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听觉诱发电位P300无相关性(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P300能客观的反映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降低、认知资源容量减少以及对认知资源的分配能力降低。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改变与老年认知功能量表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文化合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