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广东地区职业康复者的复工特点,研究出院后7天内、8—180天、半年内的复工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从病历库搜集广东地区2015年1月—2017年5月间由各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职业康复期的工伤职工病历资料及出院后回访资料,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查,纳入样本775例,描述样本不同时期的复工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7天内、8—180天、半年内的复工影响因素。结果:①出院后7天内复工率为52.7%,半年内复工率为74.2%;②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7天内复工影响因素有工作安置方式、学历、参保地、就业意愿(P0.05);8—180天复工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工种、就业意愿(P0.05);半年内复工的综合影响因素有工作安置方式、性别、工种、参保地、伤残级别、就业意愿(P0.05)。结论:①累计复工比例呈现出院后7天内快速增长、随后半年内增幅放缓;②工作安置方式、性别、学历、工种、参保地、伤残级别、就业意愿影响工伤职工复工,不同时间段影响因素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指导下的就业支持计划对广东地区职业康复住院的工伤环卫工人就业意愿、复工率、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的影响。方法: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职业康复科住院的环卫工人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用编好的随机入组表得到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实验组给予常规院内职业康复治疗+就业支持计划内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院内职业康复治疗,两组样本介入前和介入后分别进行就业意愿评估,在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电话跟进其复工情况,以出院时的就业意愿变化、出院后半年内成功复工率、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作为职业康复疗效测量指标,用χ~2检验、Fisher检验进行对比,研究ICF理念下就业支持计划对该人群职业康复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两组样本介入后的就业意愿发生变化,组间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就业意愿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回访期内成功复工率(80%)高于对照组(53.3%),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出院后半年内误工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职业康复就业支持计划能提高工伤环卫工人的就业意愿及成功复工率,减少出院后的误工时间。  相似文献   

3.
职业模拟训练对工伤职工再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职业模拟训练的疗效,探讨有效的职业训练方法.方法 应用BTE PRIMUS职业模拟系统对65名工伤职工进行平均2.8个月的职业模拟训练,出院后对再就业情况跟踪调查6个月.结果 出院后6个月内重返原工作岗位29人(44.62%),改变工种原单位工作24人(36.92%),新单位工作6人(9.22%),未能回到工作岗位6人(9.22%).结论 应用BTE PRIMUS进行职业模拟训练有利于提高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促进工伤职工重新就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林氏就业意愿准备评估量表(the Lam assessment of stages of employment readiness,LASER)在肢体骨折工伤患者中的指导意义,协助职业康复治疗师掌握工伤患者的就业心理状态,从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复工率。方法:179例肢体骨折工伤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和出院前1周内各进行1次LASER量表的评估,期间提供为期4—8周的全面复工计划,出院3个月后电话随访其就业情况。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179例肢体骨折工伤患者的就业意愿转变情况和对重返工作的预测效果。结果:就业复工率为83.79%。测试周期结束,肢体骨折工伤患者的考虑前期得分减少,考虑前期从18例下降至2例,考虑期、准备期及行动期的得分均有上升,其中准备期和行动期从85例增加至160例(t=15.201,P<0.001)。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次LASER评估中,考虑前阶段(OR=1.139)和考虑阶段(OR=0.776)是主要的预测因子,而在第二次LASER评估中,考虑阶段(OR=0.751)和准备阶段(OR=0.735)则转变为主要的预测因子。结论:LASE...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使用工作模拟评估预测工伤职业司机重返工作岗位风险情况,并检测其有效性。方法:依据162例工伤职业司机参加工作模拟评估情况给予重返工作岗位建议。3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确定其就业情况,对比分析工作模拟评估的预测有效性,同时分析影响工作模拟评估预测效力的因素。结果:工作模拟评估结果与职业司机实际安全就业情况一致性K系数为0.489。单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出院时就业意愿(OR=1.821,CI:1.238-2.678)、雇佣关系(OR=0.583,CI:0.379-0.896)及企业性质(OR=0.710,CI:0.527-0.956)可影响工作模拟评估的预测效力,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出院时就业意愿(OR=1.718,CI:1.151-2.564)和单位性质(OR=0.724,CI:0.530-0.988)为影响工作模拟评估预测能力的重要因素。结论:工作模拟评估是一种有效的受伤职业司机复工风险的评估方法,但需考虑患者就业愿意和单位性质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现场工作安置对广东地区制造业一线工伤者复工率及出院后误工时间的影响,以讨论该技术对该群体的实际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从病历库搜集2016年1月~2017年5月间由各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职业康复期的制造业一线工人临床资料及出院后半年回访的回访资料,纳入符合条件555例样本进行研究,按照是否介入现场工作安置服务分为安置组(255例)和非安置组(300例),2组均接受院内常规康复治疗(职业功能训练、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康复辅导),安置组另外接受现场工作安置协调。研究2组样本出院后半年内的复工率及出院后误工时间特点。结果:回访期内,安置组复工率明显大于非安置组(84.7%、65%,P0.01),2组的分类变量比较中以性别(男性)、学历(初中及以下)、受损部位(手外伤/软组织损伤/其他)、参保地(广州市)、户籍、企业性质(私营企业)为特点人群的复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误工时间人群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工作安置能显著提高一线工伤者的一般复工率,特别对性别(男性)、学历(初中及以下)、受损部位(手外伤/软组织损伤/其他)、参保地(广州市)、户籍、企业性质(私营企业)为特点的人群复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该措施有利于减少一线工伤者出院后的误工时间,有助于快速安置就业,推动工人在出院当日、一周内复工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BTE工作模拟训练对手外伤患者的职业康复疗效,探讨有效的恢复工伤职工职业劳动能力的方法。 方法:应用BTE工作模拟训练系统对120例手部受伤的工伤职工进行平均49.73±23.59d的工作模拟训练,出院后再进行6个月的就业情况跟踪。 结果:出院后6个月内重返原公司原工作岗位62人(51.67%),原公司改变工种33人(27.50%) ,重新再就业14人(11.67%),待业或休假7人(5.83%),继续寻求治疗4人(3.33%)。 结论:应用BTE工作模拟训练能够提高手外伤患者的职业劳动能力,有利于促进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期间进行现场工作分析对职业康复职工复工率的影响,以讨论该评估项目对职业康复的实际指导意义。方法:样本均为具备复工条件,即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有就业意愿、雇主有明确的安置工作意愿的职业康复职工。对139例样本进行现场评估,与202例没有进行现场评估的样本在1周、1月、3月复工特点进行研究,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就业跟踪。结果:非现场评估组中职业变量对不同时间复工率有显著性影响,行政人员在三个时间段的复工率分别是90%、90%、90%,文员/办事员在1个月及3个月的复工率分别是70%、70%,设备操作人员的复工率分别是30.7%、43%、50%。现场评估组出院后1周、1月、3月的复工率分别是63.3%、73.2%、73.4%;非现场评估组出院后1周、1月、3月的复工率分别是40.6%、52.5%、58.4%,两组别样本在1周、1月、3月复工率的χ2检验结果分别是:P0.01、P0.01、P0.01。结论:现场评估样本中,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受损部位不明显影响职工在不同时间段复工率;非现场评估样本中,职业是影响不同时间复工率的变量,行政管理及文职类工作者在1月、3月复工率均最高,生产制造业一线员工在三个时间段的复工率最低;现场评估可以减少因职业差异对不同时间段复工率的影响。两组数据整体样本在不同时间段复工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场评估组在1周、1月、3月三个时间节点上的复工率均高于非现场评估组。经过现场评估的职业康复职工1周内复工率远高于未经现场评估人员,表明现场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及工伤职工有效缩短复工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截肢工伤患者的生存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截肢工伤患者重返工作、融入社会制订干预措施。 方法 查阅本中心社会康复科的档案资料(包括基本信息、辅导记录、出院后跟进记录等),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截肢工伤患者转归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次共入选研究对象253例,其中138例(54.55%)重返工作岗位。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公司性质、户籍、受伤部位与截肢工伤患者的转归不相关(P>0.05);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保归属地、伤残级别与截肢工伤患者转归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性别、文化程度、伤残级别是影响截肢工伤患者重返工作的重要因素。 结论 本研究入选截肢工伤患者复工率低于一般国际水平,除与本身因素有关外,工伤保险政策因素也会限制截肢工伤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0.
黄茹  卢讯文  徐艳文 《中国康复》2019,34(3):162-164
目的:研究国际康复机构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质量认证理念对工伤职业康复的工作模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按随机抽取的方式从2017年6月1日~2107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住院病人中职业康复科病人抽取129例为A组,非职业康复科病人中选取125例为B组。A组采用CARF理念指导下的职业康复模式进行康复,B组是按传统的职业康复模式进行康复,康复时间为1~2个月,然后分别收集A组、B组康复后患者的就业意愿、复工情况及雇佣关系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A组病人出院时的就业意愿及复工情况均明显优于B组(P0.05),雇佣关系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ARF理念指导下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病人的就业意愿及就业率,但是对改善雇佣关系无特别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