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64例住院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胆总管内“双线平行光带”的声象图资料。结果最后诊断为胆总管蛔虫病60例,其中死蛔残留4例,2例因合并胆道其他疾病行手术治疗,B超诊断全部符合。胆总管结石4例,均经手术取石,B超与术后诊断符合3例,误诊1例。B超诊断总符合率为98.4%。资料提示,B超发现胆总管内“双线平行光带”声象图,并非胆总管蛔虫病所特有,特别是短“=”状回声,应考虑结石可能。B超检查应注意观察双线平行光带的形态、内径、声影及肝内胆管有无扩张,结合临床特点作出正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5岁6个月.因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发热、黄疸15天就诊.影像学检查:B超见胆囊大小约69mm×24mm,胆总管呈囊状扩张,内径约23mm,其内未见团块影,左右肝内胆管亦明显扩张,内径约10~11mm,其分支呈树枝样改变,内未见结石影.印象: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CT见肝稍大,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以右后叶胆管扩张最为明显,胆囊增大,至胆总管胰头段,扩张之胆管渐细,于腔内见一直径约7mm之软组织密度影,呈明显之"靶环征",胰腺不大,但胰管扩张.诊断:胆道蛔虫症,胆总管胰头段梗阻,其上方肝内外胆管扩张(图1~3).一周后复查B超:胆总管下端可见19mm×24mm略强回声团,呈"铜钱状",其后无声影.印象:胆道蛔虫症.  相似文献   

3.
超声对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在胆囊切除术后对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仪检测36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测量胆管内径,观察管腔内回声。结果36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探及梗阻性胆管扩张,手术证实诊断符合。其常见病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胆道狭窄及胆总管癌。结论超声检测可在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规随访中,及早发现胆管扩张,为及时手术提供图像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有功能和无功能胆囊摘除术后胆总管内径的变化。方法 :选取有功能胆囊和无功能胆囊各 2 0例测量术前术后胆总管内径的变化。结果 :2 0例有功能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内径平均增加 1.0± 0 .4,具有胆总管内径增粗的统计学意义 ,2 0例无功能胆囊切除术后 ,胆总管内径无明显增粗 ,其内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功能胆囊参与胆道压力系的缓冲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我院自1993年至1999年间对B超诊断,经手术及十二指肠纤维取虫等方法证实的胆道蛔虫80例的声像图特征。男32例,48例,年龄6—72岁。超声探测重点为第一肝门区,并沿胆总管向上测肝胆管、胆囊及肝内胆管,向下稍加压排挤部份肠气以显示胆总管下段。本组病例中位于胆总管蛔虫60例,位于肝内外胆管多发性蛔虫12例,胆囊内蛔虫8例,合并结石形成23例,合并胆囊炎28例,合并胆管炎10例。 胆道蛔虫病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其诊断超声显像比其他任何方法更为简便、实用而有效,可反复追踪检查。其声像图特征表现为:(一)胆总管蛔虫:胆总管均有轻度扩张,在扩张胆管内可见数毫米宽的长条状双线状高回声带,前端圆钝,边缘清晰光整,中心贯穿的液性暗带是假体腔,活体时,实时超仪可显示蛔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超声检查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内径(d)变化以及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197例胆囊切除后不同时间段的胆总管内径大小,观察不同宽度胆总管内径和胆总管结石的情况。结果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内径呈代偿性扩张,179例中无残余结石的胆总管内径平均值为7.4±1.6mm,扩张程度与手术后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尸〉O.05)。197例中d≤10mm胆总管残余结石出现率为4.88%,10〈d〈12mm胆总管残余结石出现率为8.06%,d≥12mm胆总管残余结石出现率为58.33%,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有助于对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的正确认识,对胆总管残余结石的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12月来我科行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患者共100例,其中发现肝胆管变异者2例,均在术前发现,占同期MRCP检查的2%。计胆囊管低位汇合入胆总管1例,副右肝管结石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1,女,40岁。以间歇性右中上腹疼痛十余年,加重7天为主诉收治入院。影像学检查:B超见胆总管下端强回声光团伴声影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诊断为胆总管下端结石伴胆管扩张。MRCP显示胆总管下段充盈缺损伴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道区域见一条异常管道汇入总胆管,其内见椭圆形充盈缺损,诊断为总胆管结石伴扩张,右副肝管变异伴结石(图1)。患者2,男,57岁。无明显诱因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以胆囊炎、胆囊结石收治入院。B超所见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MRCP检查见胆囊内多个充盈缺损影,胆囊壁毛糙,胆囊管较长,汇入至胆总管下端,诊断为胆结石,胆囊炎,胆道变异,胆囊管低位汇入于胆总管下端(图2)。2例病例均行剖腹手术,并在术中证实为右副肝管结石和胆囊管低位汇入。讨论胆道结石多见,大多手术治疗。临床上胆囊管先天变异较多,长胆囊管低位汇入者一般与肝总管平行走行,包括同一鞘膜内,如不...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52岁,胆总管取石及胆囊切除术后9个月,以上腹痛来诊。B超直接征象:右上腹胆囊窝处见4.0cm×2.0cm类似胆囊声像图,多方位探查,其颈部指向第一肝门区(图1)。间接征象:胆总管扩张,内径约2.3cm,肝内外胆管均扩张,肝内胆管可见三级分枝,胆总管重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用于鉴别先天性囊肿型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门区囊肿患儿3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检查及手术治疗,依据手术结果将这些患儿分为囊肿型胆道闭锁组(n=15)和胆总管囊肿组(n=16),对两组患儿的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纤维块、胆囊内胆泥沉积、胆囊形态异常、胆囊收缩不良发生情况、肝动脉内径、胆囊大小、囊肿体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囊肿型胆道闭锁组患儿的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内胆泥沉积发生率0%、6.7%(1/15)均显著低于胆总管囊肿组75.0%(12/16)、50.0%(8/16)(P<0.05),肝门部纤维块、胆囊形态异常、胆囊收缩不良发生率80.0%(12/15)、86.7%(13/15)、73.3%(11/15)均显著高于胆总管囊肿组0%、6.3%(1/16)、12.5%(2/16)(P<0.05),肝动脉内径长于胆总管囊肿组(P<0.05),囊肿体积小于胆总管囊肿组(P<0.05),胆囊宽径短于胆总管囊肿组(P<0.05),但两组患儿的胆囊长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用于鉴别先天性囊肿型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腹腔镜进行胆总管结石治疗,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腹腔镜经胆囊管进入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冲击波碎石,腹腔镜下切除胆囊。结果本组8例全部在腹腔镜下手术,全部病例均取净结石,有2例胆囊管内径4mm,后经胆囊管扩张后取石获得成功,有3例结石直径为6mm、7mm,冲击波碎石取石也获成功。所有病例术后4~6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发胆囊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及结石复发少等特点,应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1岁.因全身黄染月余,上腹部不适1周来诊.临床诊断: 阻塞性胆囊炎,肿物不除外.超声检查: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图1),胰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全程扩张,内径约为1.3 cm,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见一个大小为1.9 cm×1.5 cm的中等略低回声团,不伴声影,边界较清(图2).胆囊增大,腔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伴声影,位置可变动,最大约为1.1 cm×1.5 cm(图1).超声诊断:符合梗阻性黄疸声像图改变(1)十二指肠壶腹部实性占位;(2)胆囊多发结石;(3)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4)胰管扩张.CT检查:胰头增大,相当于肝胰总管处管腔中断闭塞.胰总管、胆总管、左右肝管均示扩张.肝内胆管呈树枝状扩张.胆囊增大,张力增高.CT印象:壶腹部占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胆总管切开和经扩张的胆囊管或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的微切口途径插入胆道镜对428例胆道手术施行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经胆总管胆道镜检查270例,阳性发现24例(8.9%);经扩张的胆囊管或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的微切口胆道镜检查158例,阳性发现40例(25.3%)。结论术中胆道镜检查能降低胆道结石的残留,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查,提高对胆道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能为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1岁。因全身黄染月余,上腹部不适1周来诊。临床诊断:阻塞性胆囊炎,肿物不除外。超声检查: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图1),胰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全程扩张,内径约为1.3cm,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见一个大小为1.9cm×1.5cm的中等略低回声团,不伴声影,边界较清(图2)。胆囊增大,腔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伴声影,位置可变动,最大约为1.1cm×1.5cm(图1)。超声诊断:符合梗阻性黄疸声像图改变(1)十二指肠壶腹部实性占位;(2)胆囊多发结石;(3)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4)胰管扩张。CT检查:胰头增大,相当于肝胰总管处管腔中断闭塞。胰总管、胆总管、左右肝管…  相似文献   

14.
头孢曲松钠致胆道系统药物结晶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胆道系头孢曲松钠药物结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50例无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头孢曲松钠抗炎治疗前后胆系声像图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胆囊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46例胆囊腔内出现点、团状强回声,10例胆总管扩张.结论 头孢曲松钠可致胆道系统内出现类结石样药物结晶.超声对诊断胆道系统头孢曲松钠药物结晶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2岁.外院超声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入院.患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B超所见:胆囊大小67 mm×29 mm,囊壁厚3 mm,腔内见多个强回声团,大小约11 mm左右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胰管3 mm,胆总管扩张内径约16 mm,中上段腔内清晰未见异常回声,下段腔内欠清晰,反复扫描,更换操作人员,并给患者饮水300 ml后,加压多角度、多切面扫描,见胆总管末端(相当于十二指肠壁内段)有一约6 mm的较强回声团,后伴淡声影,周围可见少量气体及杂乱回声,欲结束扫查时,末端较强回声团突然消失,肝内外胆管及胰管内径迅速恢复正常,胆总管内径6 mm,再行仔细扫查,终未找到结石回声团,考虑结石排入肠道,扫查过程历时约45分钟左右(扫查前后胆总管内径变化见图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胆道闭锁患儿早期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闭锁婴儿肝胆超声表现。结果 58例胆道闭锁患儿中,胆囊形态异常15例(25.9%),胆囊收缩功能异常56例(96.6%);门静脉前方不规则或索条状回声(TC征)增强36例(62.1%);肝动脉扩张49例(87.5%),33例(56.9%)患儿血流阻力指数增高;肝肋下间距40 mm者50例(86.2%),肝脾肿大32例(55.2%),腹水18例(34.6%)。结论超声是诊断胆道闭锁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综合应用胆囊形态及收缩功能异常、TC征阳性及肝动脉增宽等指标可提高胆道闭锁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状况的关系,探讨其相关的原因及其意义。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94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胆道系统及肝动脉进行检测。检测指标:胆总管内径(CBD)、肝动脉最大流速(Vmax)、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临床症状轻微、肝及胆管正常者肝动脉最大流速、阻力指数无明显变化,而症状明显、胆管扩张及感染或伴结石者肝动脉阻力指数增加,较胆管正常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lt;0.05)。结论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3 3岁。因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 2月余 ,加重 2d入院。体检右上腹部深压痛 ,莫菲氏征阳性 ,皮肤巩膜无黄染。外院B超示 :“胆囊炎、胆囊结石 ,胆总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我院B超检查 :胆囊大小 10 .5cm× 3 .4cm ,颈段弯转与门静脉几乎平行并见嵌顿一 1.5cm× 0 .6cm孤形强光斑后伴声影 (图 1)。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不扩张。诊断 :胆囊颈部结石、胆囊腔增大。因有外院“胆总管结石”诊断 ,术前讨论决定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术 ,备术中胆道造影 ,胆总管切开探查 +T管引流图 1 胆囊颈部结石术”。术中见胆囊约 12cm× 3cm× 4cm大小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道蛔虫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4例胆道蛔虫病患者的胆道声像图特点。结果胆道蛔虫成活或虫体完整20例,术前超声检出17例,声像图示肝外胆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其内有一条或多条2~5mm宽的双线状强回声;超声漏诊2例胆总管内蛔虫,1例胆囊内蛔虫因合并多发结石。胆道蛔虫残骸者34例,超声检出27例,声像图示蛔虫体逐渐变得模糊,层次消失,仅可见节段性的等号状强回声;漏诊2例因合并胆管癌,5例因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胆囊结石,蛔虫残骸与癌肿、结石回声重叠。结论超声检查对胆道蛔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超声观察与分析胆总管内径在胆囊切除术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是否产生扩张,是长期以来未能定论的问题。本文对97例胆囊切除术前后的患者进行了胆总管内径变化的追踪观察。结论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常与术前同时存在的胆总管结石或感染有关。与是否行胆总管引流及手术方式有关。而术前胆总管内径在正常情况下时,术后不会产生代偿性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