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常红  付玉娟 《护理研究》2007,21(5):1365-1366
[目的]评价超早期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加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静脉溶栓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发病6h的脑梗死病人进行溶栓治疗采用囱产UK,输液泵静脉输注,比较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另设40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24h与治疗后7d卒中评分(NIHSS)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基础上,应用国产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差异。结果溶栓后24h、3d、7d时,两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38%,对照组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效果显著,且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发病4.5 h内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53例,分为rt-PA组24例和对照组29例,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rt-PA组还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来评估治疗安全性。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改良Rankin(m R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s ICH及死亡。rt-PA组治疗后2 h、24 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 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与常规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t-PA静脉溶栓组31例,单纯治疗组39例.对患者行NIHSS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及晚期预后.结果 静脉溶栓组24 h时NIHSS评分较单纯治疗组低(P<0.05);静脉溶栓组7d时NIHSS评分与单纯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溶栓组90 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单纯治疗组多(P<0.05);静脉溶栓组90 d时Barthel指数较单纯治疗组升高(P<0.05).静脉溶栓组出血事件较单纯治疗组高(P<0.05);但静脉溶栓组症状性脑出血与单纯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单纯综合治疗,但仍需注意静脉溶栓后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UK)与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2年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溶栓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Rt-PA治疗,对照组采用UK治疗,采用NIHSS评分系统、Bae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e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脑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和UK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相似,但Rt-PA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9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A;选取同期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9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B,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溶栓2 h、24 h、7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脑疝(15.56%)、皮肤黏膜出血(13.33%)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B(3.33%,4.44%),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A不良事件发生率(43.33%)明显高于观察组B(1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疝、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方面的几率高于非源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7.
常红  付玉娟 《护理研究》2007,21(15):1365-1366
[目的]评价超早期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加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静脉溶栓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发病6h的脑梗死病人进行溶栓治疗采用国产UK,输液泵静脉输注,比较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另设40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24h与治疗后7d卒中评分(NIHSS)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基础上,应用国产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69-170
探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接受治疗28例急性脑梗死为溶栓组,19例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选取19例采取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根据NIHSS量表和Barthel Index评分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溶栓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指数评分均好于治疗前,且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希望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172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钙+rt-PA静脉溶栓治疗,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预后(mRS评分),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治疗总好转率为90. 12%; 172例脑梗死患者中预后不良者占40. 12%,预后良好者占59. 88%;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吸烟史、脑梗死体积、治疗后收缩压、发病至治疗起始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脑梗死体积、治疗后收缩压、发病至治疗起始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是影响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明确,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患者脑梗死体积、治疗后收缩压、发病至治疗起始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可能是影响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状况,并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P=0.047)。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脑梗死患者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对并发脑出血的患者进行血压、心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护理分析.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经静脉应用rt-PA溶栓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分为2组:第1组为溶栓后未脑出血组共32例;第2组为溶栓后脑出血组共16例.比较2组溶栓前后和2组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NIHSS评分和GCS评分.结果 溶栓后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自身溶栓前和同期未脑出血患者明显升高,溶栓后未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而溶栓后脑出血患者的NIHSS 评分较溶栓前明显升高.心率和GCS评分在溶栓后脑出血患者和未脑出血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收缩压、舒张压的升高和NIHSS评分的升高,有助于我们判断患者溶栓后的早期脑出血.  相似文献   

12.
牛世泰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87-168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84例(发病时间〈6h)随机分为溶栓组("-34)和对照组(n=50)。溶栓组用rt—PA0.9mg/kg,溶栓12h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2次/d,连续应用7d;对照组不使用rt—PA,其他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监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颅内出血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1个月及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d后Barthel指数开始明显升高,治疗后7d、1个月及3个月溶栓组的Bar—the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x2=8.57,9.84;P〈0.01);两组Fib水平治疗后12h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48h及72h两组Fib水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在急性期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比实施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前后1年中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和开始溶栓时间;对比发病3 h、发病6 h但3 h行rt-PA溶栓和发病6 h脑梗死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的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7 d、21 d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实施一体化前后一年中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0.9%和38.3%,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4.7±1.5)h和(3.8±1.6)h;发病3 h、发病3 h但6 h进行rt-PA溶栓治疗前和发病6 h保守治疗前三组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d后NIHSS评分分别为(7.2±5.2)分、(8.2±5.5)分和(12.9±4.6)分,7 d后分别为(4.9±5.9)分、(6.8±6.3)分和(9.7±5.5)分,21 d后分别为(4.0±4.8)分、(5.7±4.6)分、(8.7±4.0)分,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能有效缩短脑梗死诊断时间,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溶栓治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预测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7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水平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Spearman相关对HbA1c水平与改良Rankiin评分(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到溶栓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MRS评分和HbA1c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HbA1c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为0.651~0.825,最佳截断值为6.785 mmol/L,灵敏度为0.567,特异度为0.75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到溶栓时间、NIHSS评分、MRS评分和HbA1c是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HbA1c水平与MRS评分、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HbA1c水平检测在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评估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21例,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对照组39例,给予除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比较治疗后24h、14d和90d存活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治疗后14d、90d的Barthel指数(BI)及90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RS),并记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90d存活率分别为57.14%和23.08%(P〈0.05)。治疗组溶栓后24h、14d、90d较溶栓前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 对照组治疗后14d、90d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 治疗组治疗24h、90d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溶栓后14d、90dBI评分分别为(70.00±29.05)分和(92.50±39.57)分,对照组治疗后14d、90dBI评分分别为(49.09±27.37)分和(60.23±25.75)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90d后mRS评分分别为(1.00±0.95)分和(2.63±1.77)分(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81%和10.26%(P〉0.05),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致死病例。结论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发病6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周碧芳  杨蓉 《华西医学》2011,(10):1551-1553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施行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相关状况和指标进行评价分析。方法2003年1月一2010年11月对神经内科收治的29例脑梗死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并就治疗前后各相关时间点血压监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溶栓前后血压对比显示:溶栓后2h收缩压相对于溶栓前和溶栓后24h升高(P〈O.05);溶栓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溶栓后患者收缩压出现升高,护理上应该加强血压监控,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房颤、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和预后不良组(33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影响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合并冠心病率、房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T)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纤维蛋白原(Fib)、血糖(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CysC、Hcy、D-二聚体(D-D)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NIHSS和GCS评分、CysC和Hcy水平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伴有房颤及CysC、Hcy水平增高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收治的3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收集2014年5—12月经传统救治模式进行静脉溶栓的3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行为生活质量水平(NIHSS评分评价)、痴呆(MMSE评分评价)及抑郁(CES-D评分评价)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溶栓前NIHSS评分、MMSE评分及CES-D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NIHSS评分在溶栓后24 h、溶栓后15 d、溶栓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评分在溶栓后24 h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CES-D评分在溶栓后24 h、溶栓后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行为生活质量水平、痴呆水平、抑郁情况相关,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水平和效率,对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行为生活质量水平、减少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合并痴呆、抑郁的比例,及减少痴呆和抑郁的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