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化的急诊专项流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进行静脉溶栓的7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处理流程;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优化的急诊专项流程。比较两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入院到检查完成时间、入院到CT完成时间及溶栓时间达标率。结果:实验组DNT、入院到CT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溶栓时间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优化的急诊专项流程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缩短DNT、入院到CT完成时间,提高溶栓时间达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流程优化对脑卒中患者CT完成时间及DN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17日至2019年7月23日由救护车送入我院急性脑卒中(8小时内)患者,排除入院生命体征不平稳、外院已完成头部CT、资料不全等病例后,根据是否绕行急诊科分为绕行组(优化组)与非绕行组(非优化组),比较两组入院至CT完成时间(door to computer tomography time,DCTT)及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结果:共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390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16例,缺血性脑卒中274例。男性241例,女性149例,男女比例为1.62∶1,年龄19-95岁,平均年龄(66.23±12.62)岁。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137例,行介入取栓53例。绕行急诊共51例,绕行急诊并溶栓17例,绕行组DCTT明显少于非绕行组[(10.44±3.20)min vs.(23.39±11.10)min,P0.05]。137例静脉溶栓患者中,绕行组及非绕行组的DCTT分别为(11.12±1.20)min和(21.05±6.0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绕行组及非绕行组的DNT分别为(20.59±4.75)min和(33.43±13.89)min,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绕行急诊可以明显缩短脑卒中患者的DCTT以及溶栓患者的DNT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于急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诊治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并完成急诊溶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计57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17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流程分设传统组和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从到诊至神经科会诊、完成CT、知情同意以及溶栓的时间。结果:优化组患者到诊至会诊时间、到诊至完成CT时间、到诊至完成知情同意的时间、到诊至溶栓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从而对脑卒中患者诊治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救的1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2016年2~7月入院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 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静脉通道开通时间、CT检查确诊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溶栓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分别为(13.72±4.59)min、(33.19±7.13)min、(61.07±7.29)min,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16±1.85)min、(25.59±6.85)min、(54.13±10.27)min(P0.05)。对照组病死率为8.1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2%(P0.05)。对照组呼吸道阻塞、脑疝、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9.18%、7.14%、14.2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04%、1.02%、5.10%(P0.05)。对照组溶栓率为35.7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2.04%(P0.05)。结论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可明显缩短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溶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1例急诊PCI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7年7月—12月收治的52例急诊PCI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两组接受同样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获取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静脉通路时间、 D-to-B(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时间90 min例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后,首份心电图时间为(3.49±1.5)min、获取肌钙蛋白报告时间为(16.87±2.4)min、静脉通路时间为(8.7±2.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时间(P0.05);同时,D-to-B时间为(76.79±21.5)min,优于对照组(P0.05);D-to-B时间90 min例数为42例(80.8%)高于对照组的35例(6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就诊流程优化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护理干预实施前为对照组,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护理干预实施后为干预组。记录、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的时间(DNT)、溶栓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天数、溶栓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从(114.81±18.29)min缩短至(66.58±7.97)min,脑血管再通时间从(217.59±15.51)min缩短至(174.74±12.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症状性脑出血、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DNT,减少治疗延误,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流程优化对缩短患者就诊至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DNT)、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救护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并进入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患者145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流程优化,采用"并联模式"并删减耗时环节,比较流程优化前后患者各关键环节用时、DNT、患者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流程优化后实验组患者就诊至完成CT检查时间、DN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流程优化提升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护质量,缩短了DNT,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选择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实施HFMEA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就诊应用静脉溶栓时间(DNT)、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就诊-CT检查时间、CT检查-用药时间及DNT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模式干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可有效缩短DNT,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的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9月1日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溶栓等待时间、完成CT时间、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等待时间、完成C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的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缩短患者溶栓等待时间和诊疗流程间隔,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丽燕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72-1773
目的 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方法 观察2008年1月~2011年1月接收来自“12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90例(实验组),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与2007年12月之前接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80例(对照组)进行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残率、死亡率的回顾性比较.结果 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实验组分别为(18.00±1.83) min、(26.54±7.36)min,对照组分别为(28.96±4.64)min、(45.58±6.3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致残率、死亡率:实验组分别为16.21%、5.17%,对照组分别为22.86%、9.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意义(P<0.05).结论 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能缩短急性脑卒中急诊科救治的时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施团队化流程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院急诊室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至6月收治的60例为干预前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2019年7月至12月收治的58例为干预后组,实施团队化流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接诊时间、血标本送达检验科时间、实验室结果完成时间、急诊CT室检查时间、CT报告出具时间、沟通时间、DNT时间及急诊溶栓达标率。结果 干预后组各项时间均低于干预前组,但急诊溶栓达标率高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团队化流程管理可以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的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未实施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就诊到静脉注射开始溶栓的时间(DNT)为(51.16±6.08)min、住院时间为(15.21±3.12)d,治疗有效率为94.55%,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可减少患者DNT,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加快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MDT模式构建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1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12月应用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后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5例为观察组。评价患者就诊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CT完成时间、就诊至CT报告判读时间、就诊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等过程指标;以及溶栓率、溶栓后24 h的NIHSS分值、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指标。结果应用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就诊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4.39±1.35) min vs (5.10±2.93) min]、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时间[(11.70±4.43) min vs (25.46±3.77) min]、就诊至CT完成时间[(14.20±6.33) min vs (20.24±7.26) min]、就诊至CT报告判读时间[(18.25±9.54) min vs (27.76±7.99) min]、就诊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43.5±12.77) min vs (57.46±3.77) min]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溶栓率(88.29%vs 79.6%)及患者满意度(96.60%vs 90.06%)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后24 h的NIHSS分值[(4.95±2.02)分vs (5.21±2.2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DT模式构建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有利于缩短患者就诊至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溶栓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快速救治及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流程模式分成对照组(n=46)及研究组(n=46),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流程,研究组实行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比较两组就诊时间以及生存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就诊各项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WHOQOL-100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诊疗关键时间节点的成效管理。方法:以2018年1月至12月按胸痛中心常规救治流程诊疗的307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以2019年1月至12月的优化救治组314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TNT抽血时间、医患沟通时间、导管室激活至患者到达介入室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到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2.10±1.77)min vs.(3.52±2.75)min]、FMC到采血时间[(6.43±6.03)min vs.(14.67±9.92)min]、知情沟通耗时[(9.91±7.51)min vs.(11.22±6.20)min]、导管室激活到患者到达导管室时间[(10.99±4.60)min vs.(16.86±7.55)min]均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根据STEMI急诊诊疗关键时间节点的用时影响因素制定的优化救治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及各关键环节的用时,提高救治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并探讨实施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4.5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急诊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救治的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进行从入抢救室至出院全时间区间内的追踪研究。将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方法救治的36例病人作设定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实行标准化的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后救治的55例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静脉溶栓的门药时间(DNT)、住院时间及溶栓30d后Barthel(BI)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溶栓的DNT为45.96min±12.05min,短于对照组的54.11min±20.77min,住院时间为10.07d±2.39d,短于对照组的12.75d±3.45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30d后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可提高护士的逻辑性和执行力,缩短静脉溶栓的DNT,可提高救治效率,而且一定程度上缩短静脉溶栓病人后期治疗住院时间,然而对4.5h内静脉溶栓治疗病人30d后的BI指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比较两组急救效率,抢救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确诊专职专科或手术治疗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急诊科前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缩短了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第一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优化诊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接受常规诊治流程的AIS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优化后诊治流程的AIS患者193例,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于发病4.5 h内到本院就诊并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进院至开始行颅脑CT平扫(T1)、颅脑CT平扫完成至溶栓(T2)、进院至溶栓(T3)及发病至溶栓(T4)等环节所耗费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T1、T2、T3、T4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5.2±7.5)min比(37.7±7.9)min、(31.1±8.8)min比(42.3±10.5)min、(59.7±25.2)min比(83.1±36.5)min、(178.6±78.7)min比(204.3±82.3)min,均P<0.01]。结论 诊治流程的优化缩短了时间窗内AIS患者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腔内治疗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腔内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绿色通道;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腔内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后绿色通道。比较两组检查所用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入院到股动脉穿刺时间、急诊室处置时间、获取血液检查结果时间、获取神经影像检查结果时间、离开急诊室到股动脉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顺利康复出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优化护理流程,为脑卒中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缺血性脑卒中腔内治疗患者康复出院率,并降低病死率,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建立脑卒中患者一体化影像检查与介入救治标准化绿色通道,实现影像检查与介入救治的无缝衔接,以加快救治速度,抓住黄金溶栓时间窗,提高团队的救治能力和患者的救治效果。组成脑卒中患者一体化影像检查与介入治疗救治团队,建立脑卒中患者CT检查、MR检查、介入溶栓术配合的护理路径、流程、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开设绿色通道等。通过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标准化的配合方案及急救流程,实现了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与介入中心的无缝衔接,急诊科到影像科3~5min,30~40min完成影像检查与报告(8min内完成CT检查,8~15min完成MR检查),30~60min完成术前准备并送入介入中心,介入溶栓时间2~4h。54例患者中48例溶栓成功,4例因术中出血、2例血管痉挛严重而结束溶栓,救治成功率达到89%。脑卒中患者一体化影像检查与介入救治绿色通道的建立加快了检查速度,提高了图像质量,抓住了溶栓时间窗,对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