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孔丽娟  何玮 《护理研究》2006,20(7):1872-1873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重要并发症,若出现心力衰竭可直接危及孕妇与胎儿生命。我院于2005年7月为1例妊娠同时合并心内膜炎、心功能Ⅳ级、全心衰竭的急诊病人施行剖宫产加子宫次全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左房血栓和赘生物清除手术,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54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6±13.2)岁.病因包括退行性改变23例,黏液变性(Barlow综合征)4例,缺血性改变7例,二尖瓣腱索断裂15例,外伤性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合并房颤14例,冠心病7例,三尖瓣中重度反流17例,房间隔缺损1例,左房黏液瘤1例.结果:无住院死亡患者.术后随访3~31个月,平均(11.3±17.4)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随访期间无再次手术者.同术前相比,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情况明显减轻,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心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综合运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技术,二尖瓣成形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诊断二尖瓣膜瘤(MVA)的价值。 方法对6例MVA患者行MTEE检查,仔细观察MVA位置、大小,是否有穿孔或破裂入左房,评价二尖瓣反流程度及是否合并主动脉瓣病变。 结果6例MVA均累及二尖瓣前叶,MTEE测量MVA大小平均约为13mm×16mm,均破裂入左房,破口大小平均约为6~7mm;6例均有二尖瓣反流,为中度或重度;3例存在主动脉瓣赘生物,另外2例合并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均为中度而且偏心冲击二尖瓣前叶。 结论MTEE是一种能够客观、准确评价MVA较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8岁,以"反复发热4个月,咳嗽、咳痰半个月"入院,同时伴有腹胀、四肢乏力、视物黑曚等.入院查体:体温38.6℃,心率112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压113/6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贫血面容.口唇明显苍白,胸骨左缘闻及3/6级收缩及舒张期杂音.入院后腹水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直接Coombs实验弱阳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肺动脉与降主动脉之间见连续性分流,分流束直径7 mm,主肺动脉管内、导管开口处可见大量泪滴样回声,考虑赘生物可能,最大直径约23 mm.赘生物随心脏收缩、舒张而摆动;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图1,2).CDFI示:动脉导管双期分流,左向右,流速4m/s,压差(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64 mm Hg,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反流峰压差约64 mm Hg,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70 mm Hg.超声心动图提示:(1)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2)二尖瓣、主肺动脉、导管开口处赘生物形成;(3)二尖瓣重度反流;(4)左心房左心室扩大;(5)肺动脉高压.患者转往上级医院,对症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彻底清除瓣膜及肺动脉腔内赘生物后行二尖瓣置换术.并于术中缝闭动脉导管内口.术后复查二尖瓣无明显反流,动脉导管无残余分流,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DOMV)的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7例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进行常规心脏检查,重点观察二尖瓣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及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观察瓣口形态、瓣膜回声、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有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并与手术比较.结果7例患者完全型2例,不完全型5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2例,轻-中度反流3例,轻度狭窄伴轻度反流1例,无狭窄及反流1例.伴乳头肌发育异常1例,伴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合并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1例.3例经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并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68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评估其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2011年12月进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6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成形术的方法为:人工瓣环植入、双孔成形、后瓣矩形切除、赘生物切除及心包补片修复、腱索转移等。术中采用注水实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结果 68例患者中手术死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部感染3例。全部患者术中注水实验和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成形效果满意。存活66例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10 d、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缩小。术后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或微量反流33例,轻度反流27例,轻~中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特征,选择相应的二尖瓣成形技术,可以取的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IE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例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经复查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赘生物形成,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并赘生物形成可能,确诊IE。1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水肿合并紫癜,初诊为血管炎,后出现不规则发热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血培养提示链球菌生长,经食管超声检查示:主动脉瓣、二尖瓣赘生物形成,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确诊IE。均行瓣膜置换术联合抗感染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提示机械瓣膜功能良好。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的IE患者,应仔细查体,动态观察心脏杂音的变化,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行血培养、心脏彩超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确诊;对于心室射血分数正常但与临床表现不符的IE患者应考虑合并瓣膜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合并心功能受损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外科修复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19例合并心功能受损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入选标准为射血分数(EF)〈50%,排除合并冠心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4±9.3)岁。比较其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左心房直径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59个月,平均(28.8±15.2)个月。1例死于术后16个月。存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EF值从术前0.41±0.05增至0.47±0.09,P〈0.05。左心室及心房亦较术前缩小,左房直径从术前49.14±7.24mm减少至38.43±4.86mm,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从术前65.29±8.58mm减少至59.57±8.08mm,P〈0.05,左室收缩末直径从术前51.0±6.60mm减少至47.36±4.23mm,P〈0.05。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减轻,从术前3.55±0.37降至术中食管超声1.26±0.81,中期二尖瓣反流程度为1.67±0.96(P〈0.05)。结论:应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合并心功能受损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正> 正常左房内光滑而清晰。左房异常密度肿块反射往往来自左房血栓、左房粘液瘤、二尖瓣赘生物、二尖瓣钙化及脱入左房的二尖瓣等,二维超声心动图通过左房内出现异常密度肿块回声而加以识别。所以它是识别左房肿块的性质、形态、大小及活动度等最有价值的非创性检查方法。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二例用二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成形矫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3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8~65岁,平均34.6岁。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根据不同的二尖瓣病变形态,采用交界环缩、后瓣叶矩形切除、腱索转移、前瓣叶腱索短缩、缘对缘技术、Carpentier环、自体心包片二尖瓣前叶徙前等不同技术,同期治疗部分合并的心内病变。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完全矫正二尖瓣关闭不全29例(82.9%),残留轻度反流4例(11.4%),中度反流2例(5.7%),1例术后轻度狭窄。出院前左房、左室直径均显著减小(P<0.01)。术后随访2个月~9年(平均5.2年),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心力衰竭死亡,其余32例(91.4%)心功能Ⅰ级,2例(5.7%)心功能Ⅱ级。结论:在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施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前叶瓣膜病变不论采用何种技术,均应同时行交界环缩。成形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多次行左室注水观察瓣膜关闭情况及测瓣器评估二尖瓣开口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