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出现便秘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行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主穴:大肠、小肠、直肠、三焦,配穴:内分泌、肺、脾、肾。并同时予健康指导。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干预60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便秘症候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3%和75%,2组间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良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法在中风-中经络患者治疗中的实施方法及对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中经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于入院1周后开始给予耳穴压豆;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状况。结果干预2周和4周后,试验组抑郁自测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压豆法能够有效改善中风-中经络患者抑郁状况,适当延长治疗时间疗效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法对更年期女性症状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2/2003-09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的女性更年期患者69例,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1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辨证分型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耳穴贴压组:①治则:补肾,调理脏腑,平衡阴阳。②取穴:主穴:肾、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配穴:神门、交感、对屏尖,证属阴虚型加肝、心,阳虚型加脾。③操作:将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贴紧,患者自行按压所贴耳穴3~5次/d,每次每穴按压时间应不少于20s。④疗程:左右耳交替贴压,3d换1次,2次/周,中间休息1d,连压4周为1个疗程。常规治疗组:①谷维素10mg/次,3次/d,口服,连服4周为1个疗程。两组以“Kupperman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比较,分显效、有效、无效。耳穴贴压组还进行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激素、促卵泡生长激素、雌二醇的测定。结果:①Kupperman指数比计算值:耳穴贴压组显效率40.74%(23/54),有效率100%(54/54);常规治疗组显效率6.67%(1/15),有效率73.33%(4/15),P<0.05。②Kupperman指数:耳穴贴压组治疗前(30.8±5.5)分,治疗后(11.8±4.3)分;常规治疗组治疗前(31.2±9.7)分,治疗后(20.7±6.9)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Kupperman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耳穴压豆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组予以常规西药+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2组予以常规西药+通心络胶囊+耳穴压豆治疗,疗程4周。比较3组中医证候总疗效、心绞痛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和心电图疗效。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绞痛疗效方面,3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的疗效顺序为治疗2组治疗1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疗效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耳穴压豆联合通心络胶囊组通心络胶囊组西医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6.
耳穴贴压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魏宏平,刘成国,杨海林,罗平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44~70岁,病程1.5~12.0年;高血压病l~R期26例,皿期11例,冠心病13例(无心肌梗塞),其中5例合并脑梗塞。分为治疗组3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针刺和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02/04在香港浸会大学校本部完成。选择4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及耳穴组20例。①针刺组主穴采用天枢、中脘、水分、气海、关元、水道、大横、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庭、曲池,肥胖局部可针三四针,每周针刺3次,12次为1个疗程。②耳穴组选取胃、神门、内分泌、肺、饥点,腹穴,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贴一只耳,两耳交替,4d更换一次。治疗4周后测体质量、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9例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针刺组和耳穴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73.83&;#177;4.90),(75.54&;#177;4.97)kg;(68.05&;#177;3.29),(69.33&;#177;3.34)kg,P〈0.011,但两组间无差异。②腰围:针刺组和耳穴组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93.37&;#177;2.75),(97.74&;#177;2.58)cm;(90.73&;#177;2.29),(94.05&;#177;2.21)cm,P〈0.011,但两缉间无差异。(3)臀围:针刺组和耳穴组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103.18&;#177;2.07),(105.76&;#177;2.14)cm;(102.40&;#177;1.73)(104.55&;#177;1.95)cm,P〈0.01】,但两组问无差异:④体质量指数:针刺组和耳穴组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27.53&;#177;1.18),(28.22&;#177;1.21)kg/m^2;(26.81&;#177;0.88),(27.30&;#177;0.90)kg/m^2,P〈0.011,但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单一应用针刺或耳穴贴压治疗,均可显著减体质量、减腰臀围和体质量指数,两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乏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乏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联合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治疗。比较两组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综合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AS、FAM及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FAM及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AM及F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能够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肌张力,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耳穴贴压对产后泌乳的效果及贴压持续使用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1996年至2016年4月,纳入耳穴贴压方法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的筛选与资料提取均由2名评价员独立进行,分歧通过协商或第三方解决。纳入文献的质量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1187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产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实施耳穴贴压的产妇在24h内泌乳始动的有效率[OR=4.53,95%CI(2.81,7.33),P0.05]、产后泌乳量充足率[OR=2.60,95%CI(1.41,4.79),P=0.002]、72h内[OR=4.52,95%CI(1.86,10.98),P0.001]以及产后24h内血清泌乳素含量[MD=48.18,95%CI(6.43,89.93),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耳穴贴压24h能促进产妇提早泌乳,增加产后泌乳量,提高产妇体内血清垂体泌乳素分泌水平,连续使用3d泌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徐永萍  钱媛媛  赵杰 《全科护理》2023,(11):1525-1529
目的:探讨择时耳穴贴压联合凯格尔运动对肿瘤化疗后气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化疗后气虚便秘的病人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耳穴贴压,每天按压3次,按压时间分别选择在辰时、申时、戌时,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择时耳穴贴压联合凯格尔运动,选择卯时、未时、亥时进行耳穴按压和凯格尔运动,疗程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气虚便秘有效率、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气虚便秘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气虚便秘临床症状中排便困难、粪便性状、下坠不尽胀感、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2周后观察组便秘中医症状评分及便秘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择时耳穴贴压联合凯格尔运动可有效改善肿瘤化疗后气虚型便秘程度,效果优于耳穴贴压。  相似文献   

11.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经运动想象问卷(KVIQ)评定后,入选的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9),治疗组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 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组(简称“mGM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运动康复训练,30min/次,2次/d,5d/周,共4周;mGMI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另外进行4周的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训练,30min/次,1次/d,5d/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和上肢运动研究量表(ARAT)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mGMI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曲斯伟  朱琳  严莉  宋为群 《中国康复》2022,37(3):131-13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首发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前者2次/d,30min/次;后者1次/d,1h/次,均5d/周,共4周.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电刺激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综合组增加运动想象疗法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动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测定偏瘫侧上肢相关肌肉的肌电积分(iEMG).结果 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及患侧上肢肌肉iEMG值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且综合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另外两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otor image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electromyographic (EMG) biofeedback on upper limb func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Methods Sixty 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20),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group (n=20) and a combination group (n=20).All groups received basic medication an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ce daily for 4 weeks.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group was also treated with EMG biofeedback,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plus EMG biofeedback.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and EMG parameter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Results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all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FMA scores and MBI scores,and better integrated EMG values,but the effect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Conclusions Motor image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EMG biofeedback can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function in 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外耳皮肤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联合双侧上肢训练(BA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105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taVNS组、BAT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taVNS组增加taVNS,BAT组增加BAT,联合组同时增加taVNS和BAT,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三角肌、肱三头肌和伸腕肌的均方根(RMS),采用盒子积木试验(BBT)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组各肌肉RMS、BBT评分和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 6.124, P <0.001),联合组最优(F> 18.162, P <0.001)。结论 taVNS和BAT均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肌力,提高手的灵活度和上肢运动功能;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A组)、针刺组(B组)、镜像组(C组)、联合组(D组),每组20人。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综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B组增加针刺治疗,C组增加MT,D组增加针刺治疗和MT。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评估4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Wolf上肢运动功能(WMFT)评分。结果:治疗后,4组FMA-UE评分、MBI评分、WMF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1),上述3项评分:D组明显高于A、B、C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比单一使用针刺或镜像疗法更有利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镜像疗法和运动想象相结合的作业治疗,对照组则增加常规作业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分别评价其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以及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FTHUE-HK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4.55±0.86)级、(5.73±1.03)级和(73.50±10.89)分,对照组则分别为(3.90±1.02)级、(4.55±1.34)级和(67.05±12.03)分,2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镜像治疗结合运动想象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的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脱落2例)和试验组(n=33,脱落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训练,试验组接受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MMSE、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22.11,Z>4.79,P<0.001),试验组MoCA总分及部分维度分,MMSE总分及部分维度分,FMA-UE总分及手臂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06,Z>3.19,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强制性运动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进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卒中后生存的患者中 ,约有半数留有运动残疾[1] 。传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但对上肢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差。传统观点认为 ,上肢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应在发病 11周内 ,过了 11周 ,上肢功能几乎不可能再恢复[2 ] 。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美国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 (constraint inducedmovementtherapy ,CIMT或CIT)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3 ] 。至今 ,该方法得到较大发展 ,并受到广泛关注。1强制性运动的基础研究强制性运动的基础研究可以追朔到 70年以前。 1940年 ,T…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加神经促通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03/2004-12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按治疗单的序号分为促通仪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30min/次,1次/d);促通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最大治疗电流19.5mA,治疗频率调整选择(1~1000Hz)自动治疗选择(3~100Hz),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正负电极的放置部位,首先是脊髓通电治疗时间为15min,然后分别给予上下肢通电治疗各15min,共45min。以上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估方法评定患肩关节活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同时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60例患者均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30例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0比116分,P<0.01)。②Fugl-Meyer肩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30例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2比78分,P<0.001)。③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后促通仪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12,P<0.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合并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治疗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