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会芝  吴金艳  乔红梅 《护理研究》2007,21(28):2560-2561
从气囊压力、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方面对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进行了综述,强调护士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做好气囊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气囊压力、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方面对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进行了综述,强调护士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做好气囊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畅通,机体供氧需求与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措施,是连接呼吸机实行正压通气的主要方式。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的管理又是气囊管理的重要部分。气囊压力过高可引起气管黏膜水肿、淤血和缺血,出现黏膜糜烂、溃疡;气囊压力过低出现气道漏气,不能保证患者的有效潮气量,现将近几年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l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RICU护士46名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R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的因素。结果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整体处于中低下水平,尤其是气囊压力监测、气囊放气时间、气囊放气频次、气囊压力监测行为及主动学习气囊管理知识行为方面的管理认知情况较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称、气道气囊培训、气管插管护理经历及主动学习气道气囊管理均为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各方面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RICU护士应熟练掌握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基本知识、标准规范、技能操作,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和行为态度,以不断提高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水平,确保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医疗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正>机械通气患者维持适当的人工气道气囊封闭压,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避免气道黏膜损伤具有重要意义[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发布了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应维持在25~30 cmH_2O[4]。但调整好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发生变化,因此做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5]。本研究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气囊采用个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6.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畅通,机体供氧需求与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措施,是连接呼吸机实行正压通气的主要方式.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的管理又是气囊管理的重要部分.气囊压力过高可引起气管黏膜水肿、淤血和缺血,出现黏膜糜烂、溃疡;气囊压力过低出现气道漏气,不能保证患者的有效潮气量[1].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护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护理要点。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6月109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的气囊管理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患者发生相关感染21例(19.27%);气管导管滑出或移位3例,其中2例为气囊充气不足所致,1例为气囊破裂所致;无1例发生气道黏膜损伤、坏死及气管食管瘘。结论掌握好气囊压力的调整(即气囊的充气量)、把握好气囊放气的时机以及应用气流冲击法有效地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是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防止气道黏膜损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会损伤气道黏膜的重要因素,压力过高则容易出现气管黏膜的缺血坏死等;压力过低会影响呼吸机通气,引起误吸,导致口咽部病原菌自由地进入下呼吸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器调整压力充气方法在人工气道气囊充气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科收治的带有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使用2种不同的充气方法对人工气道气囊进行充气管理,观察组采用注射器调整压力充气法,对照组采用充气球茎向充气法,比较注射器调整压力充气方法与充气球茎向充气法完成一次气囊充气所需的操作时间、达到气囊压目标值所需的调频次数、气囊充气引发患者咳嗽的次数和对气囊压随时间衰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注射器调整压力充气法,降低了人工气道气囊的操作时间、调频次数及患者在充气过程中的咳嗽次数,延长了气囊压的有效合理时间。结论注射器调整压力充气法,在人工气道气囊的充气管理方面优势显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患者11例,将人工气道气囊连接三通,三通一端连接气囊压力表,另一端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并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每小时记录两种监测方法所测得的气囊压力值,比较两者差异。分别将压力传感器置于气囊水平,高于气囊10cm、20cm、50cm及低于气囊10cm、20cm、50cm,监测气囊压力,分析压力传感器位置对监测的气囊压力的影响。结果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气囊内压力略低于气囊压力表监测的气囊压力。一次性压力传感器位置在气囊上下50cm内对测得的气囊压力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持续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两种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探讨更合适于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最小封闭压力组采用气囊最小封闭压力,定时放气组采用传统方法:气囊放气-充气1次/4h,并对潮气量、SaO2、PEEP和并发症如痰阻、刺激性咳嗽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最小封闭压力组在维持潮气量和SaO2稳定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5),维持PEEP值和减少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05),痰阻发生率低于定时放气组(P<0.05),采用气囊最小封闭压力无1例气管黏膜损伤。结论使用气囊最小封闭压力管理人工气道气囊,有利于机械通气治疗顺利进行,减少病人不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连续监测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建立其压力衰减的数学模型,探讨气囊压力的最佳监测频率。方法选取呼吸重症监护室辅助通气患者158例,根据指南推荐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最高限,调整压力到30 cmH2 O,采用PORTEX压力监测表,每小时监测并记录实际压力,基于测得的压力数据,使用曲线拟合法建立压力衰减数学模型,计算获得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合适频率。结果取每小时测取的气囊压力平均值做曲线拟合,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得出最佳间隔时间为4.24 h;取每小时测取的气囊压力的下限做曲线拟合,则得出最佳间隔时间为3.06 h。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至少间隔4.24 h监测并校正气囊压力一次;若基于更为安全的角度考虑,以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应间隔3.06 h监测并校正气囊压力一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初期和6个月后气囊容积和压力情况,为临床科学地进行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动态监测长期置管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气囊压力及容积变化情况,并比较气管切开初期和6个月后的气囊压力及容积变化.结果 留置套管6个月气囊压力增加(P<0.01),而气囊容积变化不大(P>0.05).结论 在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中,...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道不同气囊压对气道损伤及误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气囊压力在气道管理中有重要的意义,过低可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升高,过高可损伤气道黏膜.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气囊压力对人工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采用POTEX专用气囊压力表观察气囊内压分别为35 cmH2O、30 cmH2O、25 cmH2O,于插...  相似文献   

15.
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人工气道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人工气道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入选我院长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者,统计其每次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68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按计划更换人工气道174人次,非计划更换人工气道为59人次,其中气囊漏气占41%,导管脱出占38%,导管扭曲占16%,管道堵塞占8%。结论防止机械通气意外,避免非计划人工气道的更换,必须加强预见性护理,包括加强导管的固定和保护、加强气道湿化与排痰,以及做好气囊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病人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103例经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COPD)病人按随机分组分为人工鼻组和常规组,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和护理时数等指标。[结果]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较常规间断注入湿化能减少病人刺激性咳嗽、降低痰液黏稠度,减慢心率、提高氧饱和度,同时减少护理时数。[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管理,达到理想的加温湿化效果,并具有过滤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