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设计防滑脱胃管,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老年科住院需要留置胃管患者100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留置普通胃管,采用常规方法固定胃管;实验组患者留置防滑脱胃管,采用支耳孔系带法固定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2w内胃管的滑脱率、患者皮肤损伤及不清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胃管固定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胃管滑脱、皮肤损伤及面部不清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防滑脱胃管能有效避免留置胃管患者计划外拔管,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留置胃管被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病人手术前后、重危、昏迷病人、脑血管病等病人身上.留置胃管后的食物返流、胃管滑脱及胃管的固定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留置胃管被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病人手术前后、重危、昏迷病人、脑血管病等病人身上.留置胃管后的食物返流、胃管滑脱及胃管的固定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留置胃管被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病人手术前后、重危、昏迷病人、脑血管病等病人身上.留置胃管后的食物返流、胃管滑脱及胃管的固定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6.
王锐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60-260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1]。在静脉输液中止血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新使用的止血带表面光滑,为病人进行抽血或输液时易出现滑脱现象,造成消毒过的皮肤再次污染,延长穿刺时间。现报道一种双打扣扎止血带防滑脱的方法,解决了在结扎止血带时出现的滑脱现象,使静脉输液可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智能报警气管导管防滑脱装置,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5月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恢复室收治的172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4月的86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5月的86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气管插管方法协助置管及护理,观察组应用智能报警气管导管防滑脱装置协助气管导管固定。对两组病人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情况、病人面部皮肤情况、病人咽喉痛发生情况及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风险小于对照组,面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咽喉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智能报警气管导管防滑脱装置可减少病人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降低病人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咽喉痛程度,提高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陈亚明  曹梅娟 《护理学报》2017,24(20):76-77
介绍一种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的设计.包括鼻胃管固定装置和固定方法的设计,其中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U型卡扣、基底座、固定带、固定带调节器;鼻胃管固定方法是将固定带经耳后绕在下颚骨处.采用此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和固定方法可以降低脱管率、节省护理人员更换胶布及医务人员重新置管的时间、节约物资投入及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9.
胃管主要是帮助患者往胃里输送药物和食物的一种胶质材料管状简易装置,而目前常见的胃管均只有一个端口供医务人员使用,长期补充肠内营养的患者如果需要喂药或者其他饮品,则需要频繁地断开胃管与肠内营养输液器的连接,这既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消化道受外界感染的风险。鉴于此,笔者研制了一种新型多用式胃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厂家生产的气管切开金属导管无配套的堵管器材,临床上气管切开术后留置金属气管导管堵管阶段堵管塞的制作与使用种类繁多,其中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活塞上的胶塞适用于所有型号气管切开导管堵管[1]。但堵管后,病人常因用力咳嗽、日常生活活动而使堵管塞脱出、污染甚至丢失,堵管失败。为了预防和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笔者设计了一种自制金属气管导管堵管防滑脱帽,适用于金属气管导管半堵管和全堵管,临床使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见图1。  相似文献   

11.
<正>胃管引流的目的是减轻胃肠道内压力,防止腹胀,协助诊断,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重症患儿治疗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大流量给氧,会造成患儿腹胀、肠麻痹等症状,因此需要胃管引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胃管引流器普遍存在负压过大的情况,由于患儿年龄小,引流过程中极易造成胃黏膜损伤,给患儿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重症患儿的胃管引流器。现介绍如下。1制作与使用用于重症患儿的胃管引流器是利用重力作用及胃内压与大  相似文献   

12.
谢红艳  周铭  合明勇 《护理研究》2014,(6):2076-2076
胃管引流的目的是减轻胃肠道内压力,防止腹胀,协助诊断,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重症患儿治疗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大流量给氧,会造成患儿腹胀、肠麻痹等症状,因此需要胃管引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胃管引流器普遍存在负压过大的情况,由于患儿年龄小,引流过程中极易造成胃黏膜损伤,给患儿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重症患儿的胃管引流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胃管为一长96cm,前端有3个引流孔,每个孔相距5cm,胃管末端为引流口,接负压吸引装置。在行胃管冲洗或胃内注药等护理操作时,需反复分离胃管与负压吸引装置接头,胃液流出极易污染病人被褥和护理人员,增加感染机会,增加护理工作量。为此,我们在传统胃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新型胃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胃管为一长 96cm ,前端有 3个引流孔 ,每个孔相距 5cm ,胃管末端为引流口 ,接负压吸引装置。在行胃管冲洗或胃内注药等护理操作时 ,需反复分离胃管与负压吸引装置接头 ,胃液流出极易污染病人被褥和护理人员 ,增加感染机会 ,增加护理工作量。为此 ,我们在传统胃管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改进 ,取得了满意效果。1 构造与材料胃管整体由硅胶构成 ,全长 96cm ,前端有引流孔 5个 ,每孔直径增加 0 .1cm ,使胃液引流更通畅。在距引流口15cm处设冲洗口 1个 ,冲洗口用橡胶螺旋塞封闭 (见图 1)。2 使用方法2 1 为需胃肠减压或留置胃管的病人安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新型胃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现有临床胃管无任何固定措施,只能使用蝶形胶布或棉线缠绕法固定于患者面部,患者活动后面部产生油脂、汗液或剧烈咳嗽,极易导致胃管脱落,轻者重新置管,重者导致窒息死亡。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带气囊固定的胃管。现将设计与应用方法报告如下。材料与结构:气囊胃管由硅胶导管、小气囊、外固定蝶形小夹组成。该产品由导管、贲门固定气囊、蝶形套夹及空气注入口组成,其结构特点是在导管的底端设有食物进出孔,食物  相似文献   

17.
胃管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  尤倩 《护理研究》2010,24(8):2101-2101
留置胃管是一项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有效固定胃管,是减少病人因再次插管而增加痛苦的关键,也是疾病治疗的需要。常规的胃管固定方法是采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和同侧面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鼻翼区域富有皮脂腺、汗腺,油脂分舾旺盛且易出汗,胶布易松脱,导致胃管脱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工作常用的护理操作,长期以来采用胶布法固定胃管,但由于皮肤汗液或患者躁动等原因,使胶布固定不牢而致胃管脱落,并且长期鼻饲患者频繁更换胶布极易造成患者皮肤不适或损伤,有时采用细绳或纱布绷带经耳上绕过枕后方法固定胃管,时间长了细绳或纱布绷带会割伤耳根处,给患者造成伤害,因此设计一个安全舒适的胃管固定装置十分重  相似文献   

19.
留置胃管是一项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有效固定胃管,是减少病人因再次插管而增加痛苦的关键,也是疾病治疗的需要[1].常规的胃管固定方法是采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和同侧面颊[2],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鼻翼区域富有皮脂腺、汗腺[3],油脂分泌旺盛且易出汗,胶布易松脱,导致胃管脱出时有发生,并易引起胶布过敏.笔者设计制作了一种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且效果可靠的胃管固定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能减轻或消除腰腿痛的临床症状、维持椎间盘高度、保留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但因假体移位而再手术率较高。目的:设计人工髓核防滑脱装置(用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设计:自身对照,生物力学体外实验。材料:成年人新鲜尸体腰椎(L1~S1)标本3具;尸体大腿阔筋膜标本2片;人工髓核为自制,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方法:将3具腰椎标本制成6个运动节段的试验模型,L3~4及L4~5各3个,制成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单纯人工髓核置入模型,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6.0N·m的纯力偶矩疲劳实验。然后取出人工髓核,用备用的阔筋膜包裹缝合,制成椎间盘髓核摘除后用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模型,进行相同的生物力学测试。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状态各个方向髓核假体移位的变化。结果:与单纯人工髓核置入相比较,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在脊柱屈伸与旋转时髓核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减小(P<005),在脊柱侧屈时髓核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减小(P<001);而在脊柱屈伸、旋转或侧屈时人工髓核在冠状面和额状面上的成角移位均减小(P<001)。结论: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在体外人体标本测试中能较好地减小或防止人工髓核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