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吸收与骨形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骨吸收通常与破骨细胞相伴随。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是在骨的微环境内进行的复杂分子生物学反应过程。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明确了破骨细胞来源于骨髓干细胞以后,方有可能对骨的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成骨细胞是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功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分泌骨基质(包括胶原及糖蛋白)及进行合成。成骨细胞还参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调节,两者是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核心细胞。本文对骨吸收与骨形成过程及其相互关联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骨不连是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从1995~2005年按骨折在8个月以上,骨折两端未能达到骨性连接的骨折为标准,共接收骨不连病人62例,根据X线的病理表现分型:骨折端有活力的骨不连。A:象脚状;B:轻度增生性;C:营养不良性。骨折端无活力的骨不连;缺血无反应性及坏死无反应性。分析手术及保守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 作者回顾复习了29例病人31侧踝关节的距骨骨软骨损害,发现外侧损害常发生于内翻位或内翻背屈位创伤,形态浅,较易在关节内发生移位,并且症状持久。内侧损害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二种情况,形态深,症状较少。根据 Berndt 和 Harty 的分类方法,距骨的骨软骨损害可分四期:第一期为小面积的软骨下压缩;第二期为软骨碎片部分脱落;第三期为软骨碎片完全脱落,但仍保持在原位;第四期为软骨碎片游离  相似文献   

4.
骨扫描敏感性高且能够同时显示全身骨骼的代谢变化,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极大重视.超级骨显像最初由Osmond等[1]在1975年提出,其通常是指全身骨骼显影较软组织明显增强,而肾脏则显影浅淡甚至不显影.  相似文献   

5.
山富彦 《中国临床康复》2012,(44):8261-826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是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骨折机骨融合中效果仍少见报道。 目的:比较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78例,根据植骨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  相似文献   

6.
正骨搬移技术起源于19世纪,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骨感染及先天性的肢体短缩及挛缩畸形等~([1])。随着肌骨超声的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有研究~([2-3])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骨折愈合骨痂生成及血管形成的监测中。本组报道10例高频超声在骨搬移各时期截骨端骨痂生长变化、周围软组织变化、骨痂内及周围组织血流信号的监测,探讨超声对于骨痂监测的价值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是评价骨移植材料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CPC/BMP)复合人工骨在肌肉和骨缺损处的成骨性能和降解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制CPC/BMP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袋和兔桡骨15mm骨缺损,以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的方法研究材料周围新骨形成的特点和CPC/BMP变化规律。结果CPC植入小鼠肌袋内不能诱导成骨,CPC/BMP植入后有新骨生成,同时材料出现降解。植入骨缺损后,CPC/BMP复合物和单纯的CPC均可以促进新骨形成,但后者骨修复能力弱,材料降解速度缓慢。CPC/BMP植入4周有新骨形成,材料形态出现变化,晶体结构被逐渐破坏。24周有板层骨长入并与材料紧密结合,骨缺损初步修复,材料被溶解成规则的蜂窝状框架结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钙化程度逐渐增高,24周时已经与正常骨接近。结论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降解性能理想,对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肌肉及骨内植入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是评价骨移植材料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CPC/BMP)复合人工骨在肌肉和骨缺损处的成骨性能和降解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制CPC/BMP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袋和兔桡骨15mm骨缺损,以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的方法研究材料周围新骨形成的特点和CPC/BMP变化规律。结果 CPC植入小鼠肌袋内不能诱导成骨,CPC/BMP植入后有新骨生成,同时材料出现降解。植入骨缺损后,CPC/BMP复合物和单纯的CPC均可以促进新骨形成,但后骨修复能力弱,材料降解速度缓慢。CPC/BMP植入4周有新骨形成,材料形态出现变化,晶体结构被逐渐破坏。24周有板层骨长入并与材料紧密结合,骨缺损初步修复,材料被溶解成规则的蜂窝状框架结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钙化程度逐渐增高,24周时已经与正常骨接近。结论 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降解性能理想,对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并诱导其凋亡,在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骨转移的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的鉴定在CHO细胞中表达的人骨保护素生物学活性.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研究对象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国仓鼠CHO细胞株、克隆质粒pUC19及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为本室保存,12只6~8周龄BABL/c雄性小鼠由本校动物中心提供.干预RT-PCR法获得人OPG编码区cDNA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CHO细胞,经Western blot鉴定筛选稳定表达OPG的细胞系.获取含有OPG蛋白的条件培养基浓缩液,实验组体外培养的鼠破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含有OPG蛋白的条件培养基浓缩液.对照组1只加入转染pcDNA3空载体的CHO细胞培养基的浓缩液.对照组2只加入完全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人OPG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的影响.结果转染人OPG编码区基因的CHO细胞能分泌表达OPG.小鼠骨髓细胞在1α,25(OH)2D3(1×10-8mol/L)的存在下可稳定分化出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样细胞,在该培养体系中加入含有OPG的CHO细胞培养上清浓缩液,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t=5.547,P<0.01),骨吸收陷窝的数量显著减少(t=3.409,P<0.01).结论人骨保护素可在CHO细胞中分泌表达,并对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纳米人工骨的研制是国家“863”和“973”的重点项目,由清华大学李恒德院士,崔福斋、冯庆铃教授经6年时间研制成功。它与传统材料最大的区别在于修复后不会在体内留下植入物。植入纳米骨后,人体的骨细胞会慢慢爬进多孔的生物材料内,其中破骨细胞“吃掉”纳米骨,成骨细胞则成长起来。纳米骨材料会在3-6个月内逐渐被人体吸收,直到完全被人体自身的骨细胞代替。  相似文献   

12.
骨外科     
体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旋型及内翻型,患肢取40~60°外展位;内旋型患肢保持轻度外展中立位。胫骨骨折术后,患肢抬高15~20°,保持中立位。皮肤护理:经常查看弧型压板下的纱布垫是否移位或脱落。固定器的松紧度应随骨折部位肿胀的消退而及时调整。如表皮已出现张力性水泡,应在无菌下用注射器抽出渗液,必要时创面喷撒氯霉素粉,或用烤灯照射。针孔处用酒精纱布敷盖,有渗液应及时更换,预防感染。麻醉消失后,即可在床上做关节与肌肉的主动、被动练习。方法:嘱患者一手握住患肢的足根,一手托起腘窝处,使患肢的髋、膝关节做被动的伸屈,做足部各关节的主动  相似文献   

13.
骨外科     
次/日。3 06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长期卧床后产生并发症。4.除去牵引,用石膏围领的一病人,应注意石青松紧度。观察:~3、日方可出院。 i、做好患者精神护理。2、备好牵引的物质_准资,诊名、须枕吊带或颅骨牵引的护理.乡·i病人.体位为头高足低功~15’位‘牵引霍最~般占一体琪功~i/1。之回,不能随声增减或中断.在x线摄片复位良好情况下,可维持在2~3公斤之间。3.2经常观察牵引效能及四肢神经症状。卜3加强生活护理及褥疮预防,翻身时要保持牵引位置的正舞」8味良奔引乓典,r嘱息煮终典肉规律的功能锻炼。卜6牵引针孔处滴,乒%酒精。8~4 gtt,2 一昌4骨…  相似文献   

14.
骨外科     
8804。。62哈氏捧应用于脊柱侧奇及截瘫病人的护理/赵月英Z护理学杂志一1 988,3(1)一14、l5 1、向患者介绍手木方法、目的及预后,消除其焦虑心理。2、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定时翻身,做口腔护理,鼓励病人咳痰,作雾化吸人,对小便失禁者,训练早期“排尿法”或“手法逼尿法”。3、防止肢体挛缩畸形,早期做被动按摩,防止异位骨化;术后二日开始上肢锻炼,每日4、8次,于日做背腹肌锻炼2、4次/日,保持关节功能位置并配合针灸、中药和理疗;术后两周进行坐座锻炼,协助病人挪动身体,股四头肌恢复者可作“四点步”练习,脊柱侧凸矫形者,术日下肢足趾无麻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体外实验证明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蛋白人工骨具有较强的骨诱导作用,但足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蛋白人工骨能否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支架报道较少.目的:验证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蛋白人工骨做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8 03/2009-03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蛋白人工骨产品由瑞邦公司提供,大孔径200~500μm,小孔径1~5μ m,孔隙率为70%.两岁的健康毕格犬1只.方法:抽取成年毕格犬的骨髓,贴壁法获得骨髓基质细胞,经成骨诱导培养液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将培养的第2代细胞接种于多孔型活性磷酸钙骨水泥,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将多孔型活性磷酸钙骨水泥/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植入毕格犬背部皮下,2,4周后进行组织学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纤维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染色、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骨细胞的形成标志: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材料复合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体内异位成骨情况.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Von Kossa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细胞生长附着于材料网孔内表面;组织学检测提示4周时复合物内有新骨形成.结论:多孔型活性磷酸钙骨水泥/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显示良好的成骨活性,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蛋白人工骨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骨保护素对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并诱导其凋亡,在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骨转移的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的:鉴定在CHO细胞中表达的人骨保护素生物学活性。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研究对象: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国仓鼠CHO细胞株、克隆质粒pUC19及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为本室保存,12只6~8周龄BABL/c雄性小鼠由本校动物中心提供。干预:RT-PCR法获得人OPG编码区cDNA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CHO细胞,经Western blot鉴定筛选稳定表达OPG的细胞系。获取含有OPG蛋白的条件培养基浓缩液,实验组:体外培养的鼠破骨细胞培养基中加人含有OPG蛋白的条件培养基浓缩液。对照组1只加入转染pcDNA3空载体的CHO细胞培养基的浓缩液。对照组2只加入完全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人OPG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的影响。结果:转染人OPG编码区基因的CHO细胞能分泌表达OPG。小鼠骨髓细胞在la,25(OH)zD3(1&;#215;10^-8mol/L)的存在下可稳定分化出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样细胞,在该培养体系中加入含有OPG的CHO细胞培养上清浓缩液,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t=5.547,p&;lt;0.01),骨吸收陷窝的数量显著减少(t=3.409,P&;lt;0.01)。结论:人骨保护素可在CHO细胞中分泌表达,并对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骨母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母细胞瘤詹 洲(第二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是个少见而良性的骨肿瘤,约占骨肿瘤的1%。1932年Jaffe等首先报告了1例掌骨的骨样组织形成的骨母细胞性肿瘤,而后则有"成骨性纤维瘤"、"巨型骨样...  相似文献   

18.
19.
骨外科     
891014 脊柱侧弯术后护理/谢啸平…∥湖南医学.-1989,6(1).-561、按全麻术后护理,观察T、P、R、BP 变化。2、观察双下肢感觉、活动及排尿功能,及时发现并发症。3、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及色,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液逆流或接头松脱引起气胸等并发症。拔管后,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4、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部位因皮下有棘突和内置金属棒,避  相似文献   

20.
骨外科     
8了030176全I入脉冲电流祠敬健进.折愈合的护翔/陈王芬‘;·/实用护理杂志一1986,2(9)12eal3 全置入微型脉冲电流刺激器,具有体积小,在体内无不良反应,使用方便,治疗期间病人可活动,不致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等优点。术前护理:1.做好各种解释工作,说明注意事项。2.根据手术大小及部位做好皮肤准备。保持皮肤无菌。3.用75%洒精浸泡刺激器3。分钟。4.带近期X摄片进手术室。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呼吸及渗血情况,遇有异常及时处理。2.抬高患肢,观察末梢血循环,注意局部保暖,保博静态制动。3.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休温增高时应以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