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熊亮  易生富 《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833-2834
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必要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作为教育素材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这不仅对于受教育者特别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大学生,而且对各高等院校特别是中医药院校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军目前特勤官兵疗养保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探析,提出中医药在特勤疗养膳食营养、心理保健、增强体质和提升战斗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建议将中医药贯穿应用于特勤疗养的选拔鉴定、精准疗养、疗养保健技术标准规范制定的全过程,为当前提升特勤疗养保健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剧,预防重于治疗的医学观念正日趋深入人心,而祖国医学所特有的“治未病”理论也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第二届国际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新世纪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作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治未病”理念必将在未来医学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结合近年来的临床情况,并通过计算机检索方式对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报道进行检索,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5.
中医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7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广泛使用和不规范应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皮肤科常见病之一.为总结其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特点和治疗效果,笔者对2004年2月-2009年7月间在本院门诊接受中药治疗的该证71例进行回顾分析下.  相似文献   

6.
胃癌西医分为早期和进展期两大类,其中进展期又分为中、晚两期,而中医遵循“即病防治”、“已病防变”、“治未病”的辨证方略,在脾胃病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观其对机体的损伤程度,权衡扶正祛邪的主次,依据胃癌各期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施治。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存在“偏广度轻深度、偏院校轻师承、偏理论轻实践、偏专业轻人文、偏继承轻创新”五个方面的问题。该文指出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将有利于提高职业忠诚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传承中医药文化,建议从“增加传统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必修课程、开设传统中医药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授的方式、建立相关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社团组织、实践中医药特色创业项目和营造传统中医药文化校园氛围”着手,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充分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传承创新,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思想早在战国时代的《内经》及《难经》已经提出,且贯穿于传统中医辨证施治及调摄养生的全过程。中医体质辨识、体质养生教育是“治未病”工作的重点,作者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社区健康教育中运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工作,随机抽取气虚质、阳虚质人群各50例,对其作出健康状况个性化的评估,制定出详细、可行的个体化调护方案,经调理后的体质评分有了明显改善,说明具有中医“治未病”特色的辨体养生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可借鉴的模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辨证施治先兆流产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胎漏与胎动不安,现代医学称为先兆流产。我们在西医明确诊断的同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的6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均为1998 ̄2004年的住院病人,年龄在22 ̄33岁之间;身体健康,无合并血液病及其它内科疾患;孕龄40 ̄90d;出现阴道出血,量多者相当月经量的1/2,量少者点滴淋漓;部分患者有小腹坠痛及腰酸等症状。诊断标准:已婚要求生育的妇女,停经40d以上,尿HCG试验阳性,有轻度恶心、疲乏、尿频、头晕等症状,且伴有腹痛及阴道出血。检查:双乳头乳晕着色,阴道检查可见宫颈呈紫蓝色,宫口未开,有少量…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学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它的理论体系处处闪耀着独特的智慧之光。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药学仍充满活力,为世界所瞩目。中医药学既是科学文化,又是人文文化,本文试从文化的传承性、思维模式及实用性三方面探讨中医药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邱风兰 《护理研究》2009,23(4):941-942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借鉴循证护理。可提高中医护理的科研水平,深化中医护理中的指导思想——整体观,使中医护理中的辩证施护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2.
胡燕  蒋运兰  王艳桥  周群 《全科护理》2011,(34):3199-3200
阐述了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优势,强调中医护理具有鲜明的中医理论依据、独特的中医护理操作、中医养生保健特色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中医热病理论指导下,探讨进一步规范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原则和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综合运用中医益气救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简称“益活清下”)疗法治疗的1161例SAP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该疗法对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率的影响,验证SAP的中医热病观理论框架及“益活清下”疗法对SAP的价值。结果:1161例患者的总体手术率为19.38%,主要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34.71%,病死率降低至10.77%。结论:中医热病理论较好地诠释了SAP的证候特点和病机传变规律,“益活清下”非手术治疗对SAP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SAP具有多靶位、综合调节的特点,并贯穿于4期的始终,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病程后期继发的胰腺感染并发症,早期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14.
月经过少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者可引起闭经、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历史悠久,但随着各种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月经过少的中医药治疗亦有了新的进展,现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内治、外治及其他方面治疗月经过少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月经过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CHD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n=33)、痰浊阻滞证(n=42)与痰瘀互结证(n=41),比较不同证型CHD患者病变血管及斑块IVUS特征。结果 气虚血瘀证CHD脂质池面积、血管外弹力膜面积、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性指数均大于痰浊阻滞证及痰瘀互结证(P均<0.05);气虚血瘀证斑块内纤维脂质成分比例大于痰瘀互结证(P<0.05);痰浊阻滞证脂质池面积、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偏心性指数均小于、而斑块内坏死成分比例大于痰瘀互结证(P均<0.05)。结论 不同证型CH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以气虚血瘀证斑块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急性缺皿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3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相同。同时治疗组患者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痰湿、痰火和阴虚4个亚组,根据证型加用相关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舌象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各组相关指标及NIHSS评分均明显好转,但治疗组更具优势(各治疗亚组尸均〈0.01.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诊治急性缺血性中风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从整体观、恒动观、辨证论治、病-症-证-治结合等多维度思路,体现了中医药诊治疾病特色及优势。该文从中医溯源对骨质疏松症的理论认识、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药防治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QT和J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的关系.方法:110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确定冠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阳气虚衰型,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比较中医分型中偏实型组和偏虚型组以及6个证型间的QTd、JTd和校正QTd(QTcd)和校正JTd(JTcd).结果:偏实型组患者的QTd、JTd、QTcd和JTcd大于偏虚型组患者(P均<0.01).在偏实型组中,心血瘀阻型的QTd、JTd、QTcd和JTcd大于痰浊内阻型和阴寒凝滞型(P均<0.05).在偏虚型组中,阳气虚衰型的QTd、JTd、QTcd和JTcd大于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P均<0.05).在6个证型中,心血瘀阻型QTd、JTd、QTcd和JTcd最大(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型组QTd、JTd、QTcd和JTcd大于偏虚型组,说明偏实型组比偏虚型组患者心肌缺血重,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血瘀阻型患者的QTd、JTd、QTcd和JTcd最大,表明此型患者病情较重,易发生心律失常,属中医辨证分型中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抑制男性睾丸和生殖道内抗精子抗体的产生复活精子;提高下丘脑-垂体系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释放,升高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分别刺激睾丸曲细精管和睾丸间质细胞产生精子与睾酮,治疗少精不育症.方法 用小剂量、短疗程法,口服醋酸泼尼松5 mg/(次·d)×30d;枸橼氯米芬0.15g/(次·d)×25 d,停5 d;煎服五子衍宗汤(简称五子),1剂/d×30 d,3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5个疗程.结果 收治26例,痊愈24例(精子总数>80 000万个/ml,活动精子>60%,形态正常精子>78%),治愈率92%.结论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抑制男性睾丸和生殖道内抗精子抗体的产生复活精子;提高下丘脑-垂体系统(Gn-RH)的释放,升高FSH和LH促进精子生成,治疗少精不育症,疗效确切显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