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护理人员对注射针刺伤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美国雇员卫生保健部(EHS)在职业保护指南中,报告了医护人员被注射针刺伤的数据,认识到引起注射针刺伤的行为或情况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门诊儿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儿科护士在治疗操作中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结果42名护士有针刺伤经历共65次,以注射发生针剌伤为多,占38.4%,重新注射换头皮针时发生针刺伤占35.3%,因工作忙(49.2%)和一次注射未成功紧张(20%)引起针刺伤较多,认为针刺伤防护观念“弱”和“淡薄”占57.2%和23.8%。结论改善门诊儿科工作环境,增强护士针刺伤防护意识,处理废弃锐器,规范操作,正确能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值得引起护理管理层重视。  相似文献   

3.
医院工作人员针刺伤调查及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发现注射穿刺针刺伤是医院工作人员较常遇到的锐器损伤之一,其中各种污染的输液、注射、缝合用针头等锐器对医护人员造成的损伤是院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医院内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本院工作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致伤原因,我们对2002~2006年医务工作人员针头致伤报告登记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4.
26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护士针刺伤害情况及其发生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260名临床一线护士1年内的针刺伤情况,并对同期注射治疗量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注射治疗量与针刺伤发生频度的关系。结果:①针刺伤率为88.84%;针刺伤频度为每人3.49次/年,小儿科、肝胆外科、急诊科排列在前三位。②针刺伤率和频度均以内科系统最高,外科系统次之,门诊、辅助科室最低。针刺伤频度内、外科系统间、内科系统与门诊及辅助科室间、三组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③针刺伤频度与注射治疗量正相关,r为0.691,P<0.01。④针刺伤的环节:以注射器用后毁形、操作后丢弃废物时为最高。结论: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着重从减少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使用安全器具等方面制订具体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式针尖回缩注射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注射治疗的患者4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注射器注射,观察组采用主动式针尖回缩注射器注射,比较两种注射方法患者的疼痛程度、注射所耗时间与针刺伤发生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注射所耗时间、针刺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主动式针尖回缩注射器进行注射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及针刺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雷宏耘  周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12-5112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针刺伤防护的教育,减少对自我的伤害。方法加强防护意识,强化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各项操作。结果通过学习,加强了防护意识,使工作人员的伤害降到最低。结论通过加强对注射室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培训,使针刺伤率降至最低,保护了医务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护士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分离胰岛素笔用针头时因该针头短而细,护士分离时持握部位小,极易发生针刺伤。对于内分泌科注射类工作中绝大部分是为患者注射餐前胰岛素。有效避免此类针刺伤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笔用针头我科采用新的分离方法,2008年内该操作无一人发生针刺伤。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习护士针刺伤后心理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伤是临床工作中一种与注射、手术等临床操作密切相关的职业伤害。研究表明,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在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1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我国医务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其中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心里状态,笔者就我院临床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及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韦林燕  马慧仙 《全科护理》2013,11(4):375-377
针刺伤是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害,临床护士针刺伤率高达80.6%[1]。针刺伤的危害包括身体、心理、经济及社会的危害[2]。输液室护士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注射、采血、输液等操作,被注射针头刺伤的发生率更高。虽然近年来,针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有创的检查、治疗不断增多,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各种医疗锐器损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针刺伤在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其危害大,后果严重,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国内专家研究显示,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且明显高于国外,在预防措施及发生针刺伤的处理程序上与国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引发的潜在危险常常威胁着护士,其中最常见的和最大的威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为使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其防范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