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就业潜能培训项目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就业潜能培训项目对工伤职工重返工作的作用。 方法:选取5例完成就业潜能培训项目的职工,在参加常规职业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就业潜能培训,训练前后对职工进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准备的评估,结合其他面谈资料及出院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跟进就业情况,并对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经过出院后6个月的随访,2案例返回原公司原工作岗位,1例返回原公司不同工作岗位,1例在新公司实现再就业,1例未能返回工作岗位。 结论:就业潜能培训项目可以协助提高工伤职工的自我效能感和就业准备度,可在常规职业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类似的培训项目,有利于推动工伤职工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因素,为促进工伤职工再就业制订干预措施。方法:查阅本中心社会康复科的档案资料(包括基本信息、辅导记录、出院后跟进记录),采用单因素分析检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返工作的因素。结果:在1953例工伤职工中,1346例(68.9%)在随访期间成功返回工作岗位,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文化程度、户籍、社保归属地、公司性质、伤残等级均影响重返工作岗位的结局。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伤残级别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公司性质、社保归属地。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工伤职工返回工作岗位,伤残级别、文化程度、社保归属地、公司性质对重返工作岗位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群体工伤职工流行病学及再就业情况,为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提供依据。方法:467名工伤职工按户口性质分为本地工组(220例)和外来工组(247例),对流行病学和再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地工组和外来工组在性别组成、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受伤类型、伤前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文化程度、伤残程度、就业欲望和实际就业情况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群体工伤职工在流行病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在进行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时应根据各自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4.
职业模拟训练对工伤职工再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职业模拟训练的疗效,探讨有效的职业训练方法.方法 应用BTE PRIMUS职业模拟系统对65名工伤职工进行平均2.8个月的职业模拟训练,出院后对再就业情况跟踪调查6个月.结果 出院后6个月内重返原工作岗位29人(44.62%),改变工种原单位工作24人(36.92%),新单位工作6人(9.22%),未能回到工作岗位6人(9.22%).结论 应用BTE PRIMUS进行职业模拟训练有利于提高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促进工伤职工重新就业.  相似文献   

5.
工伤康复是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为工伤致残人员提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及社会康复等服务,促使残疾人能重返社会,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其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残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工伤人员全面回归社会和重返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现就我国工伤康复现状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BTE工作模拟训练对手外伤患者的职业康复疗效,探讨有效的恢复工伤职工职业劳动能力的方法。 方法:应用BTE工作模拟训练系统对120例手部受伤的工伤职工进行平均49.73±23.59d的工作模拟训练,出院后再进行6个月的就业情况跟踪。 结果:出院后6个月内重返原公司原工作岗位62人(51.67%),原公司改变工种33人(27.50%) ,重新再就业14人(11.67%),待业或休假7人(5.83%),继续寻求治疗4人(3.33%)。 结论:应用BTE工作模拟训练能够提高手外伤患者的职业劳动能力,有利于促进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7.
职业康复方法在工伤人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康复是工伤康复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医疗康复机构的职业康复方法,即通过应用职业咨询与指导、职业培训与评估,开发残疾人职业潜能,在此过程中使其改善身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的自信心、掌握职业技能,参与社会生活实践、重塑劳动纪律观念.  相似文献   

8.
工伤职工职业康复及重返社会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对工伤职工实施包括职业康复及社区回归在内的完整康复计划的原则与方法。方法从跟进的371例工伤职工中抽取14个深入跟进的康复个案为样本,从性别及家庭角色差异、伤残部位及程度、康复的进展、工伤赔偿方式等方面,分析工伤后的职业康复及回归社区状况,整理出有关工伤职工职业康复及社区回归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工伤职工职业康复和社区回归的因素包括工伤职工残疾部位与程度、性别与家庭角色差异,以及工伤补偿与工伤康复政策和跨专业团队提供的工伤康复服务管理模式等。结论完整的工伤康复计划需要考虑工伤职工的基本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及社区康复需要,及早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引,建立一站式全面深入跟进的工伤康复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康复医学的新领域--工伤康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工伤康复的概念由于工伤康复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工伤康复的概念。笔者认为,工伤造成了工伤职工身体器官和组织的缺损,从而造成了身体功能的障碍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了工伤职工职业劳动能力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因此,工伤康复实际上就是工伤职工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的康复,包括了工伤的医疗康复、工伤职业康复以及工伤鉴定和职业劳动能力评定等工作内容。工伤康复的定义应该是: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残疾人员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工伤职工一般资料对其再就业状况的影响。方法:设计资料收集问卷,利用电话跟进的方式,收集工伤职工出院后的就业状态和工伤赔偿情况;工伤职工一般的个人资料通过查找原始病历资料获得。结果:68名工伤职工中.67.6%的工伤职工成功再就业。住院天数(t=2.34,P=0.02)和户口所在地(x^2=8.37,P=0.02)在复工组和未复工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发现住院天数是主要的影响因子(OR=0.978,95%CI:0.959—0.998)。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为70.6%。结论:住院时间的长短可影响工伤职工能否成功返回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