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现有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腧穴谱及相关刺激参数。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1979年至今有关于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用Note Express 3.2管理相关文献,并设计《临床研究文献信息表》采集相关要素,重点归纳分析文献的电针波形、刺激时间、疗程、腧穴运用等信息。结果 :共纳入文献79篇,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颈夹脊穴64篇(81.01%),试验组治疗措施为单纯电针38篇(48.10%),波形为颈夹脊穴配合连续波电针26篇(32.91%),治疗时间为20~30 min的69篇(87.34%),治疗10~30 d的65篇(82.28%)。结论: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高频次运用的穴位主要是颈夹脊、风池、百会、天柱、大椎、后溪,治疗方式采用单纯电针,波形选用连续波或疏密波,治疗时间为20~30min,疗程大多为10~30 d。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国内近年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资料来源:应用网络http://192.168.50.3/yixueshujuku/chongqingweipu.as-px.检索,检索方法((题名或关键词=颈椎病)(题名或关键词=夹脊穴))(题名或关键词=治疗)全部期刊年=1989-2005),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共检索到102篇文献报道,选出80篇有关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论文。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型: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文献。②干预措施:针灸治疗或针刺配合其他疗法(如药物疗法),并对行针手法,取穴及用针材料不加以区别。排除标准:①针刺作为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镇痛辅助疗法。②动物实验。③综述文献。资料提炼:根据是否使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筛选出21篇。根据文献所述颈椎病症型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未提及分型者则归为颈椎病类。资料综合: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中,诊断和评估依据多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而文献中有23.8%的研究仍然采用症状来作为标准,为整体综合评估夹脊穴的作用带来了一定难度。在刺激夹脊穴的方式中,以针刺和电针为主要方法,占到85.7%,而2种方法以上的综合刺激占到47.6%。治愈率在60%以下的文献占到52.38%,只有3篇文献其治愈率达到90%以上。21篇文献中,有随访的研究不是很多。目前认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机制主要有:①经络腧穴理论依据。②改善椎动脉的血流循环。③缓解疼痛症状。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治疗前景广阔。循证医学的方法应当引进到临床实验研究中,定位应当规范化,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机制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针刺顶项三穴及穴位注射颈夹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顶项三穴加穴位注射颈夹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百会、风池及天柱穴加复方当归为主穴位注射颈夹脊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与70.0%,P〈0.05);2组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针刺及穴位注射刺激相关穴位能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电针治疗组各30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浆ET、CGRP的含量。结果:颈夹脊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6.7%,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ET水平降低、CGRP水平有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夹脊穴穴位注射和电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良性调节患者血浆ET、CG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光辉  赵毅  孙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129-131
目的:总结国内近年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资料来源:应用网络http://192.168.50-3/yixueshujuku/chongqingweipu.aspx.检索,检索方法“题名或关键词:颈椎病)+(题名或关键词:夹脊穴矿(题名或关键词:治疗*全部期刊*年=1989—2005),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共检索到102篇文献报道,选出80篇有关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论文。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型: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文献。②干预措施:针灸治疗或针刺配合其他疗法(如药物疗法),并对行针手法,取穴及用针材料不加以区别。排除标准:①针刺作为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镇痛辅助疗法。②动物实验。③综述文献。资料提炼:根据是否使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筛选出21篇。根据文献所述颈椎病症型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未提及分型者则归为颈椎病类。资料综合: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中,诊断和评估依据多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而文献中有23.8%的研究仍然采用症状来作为标准,为整体综合评估夹脊穴的作用带来了一定难度。在刺激夹脊穴的方式中,以针刺和电针为主要方法,占到85.7%,而2种方法以上的综合刺激占到47.6%。治愈率在60%以下的文献占到52.38%,只有3篇文献其治愈率达到90%以上。21篇文献中,有随访的研究不是很多。目前认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机制主要有:①经络腧穴理论依据。②改善椎动脉的血流循环。③缓解疼痛症状。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治疗前景广阔。循证医学的方法应当引进到临床实验研究中,定位应当规范化,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机制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取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等穴位行电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推拿疗法,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舒筋通络、调节组织与关节逆乱错位症状,缓解患者颈部肌肉紧张,实现理筋整复之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志军 《中国康复》2005,20(3):154-155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夹脊穴和风池穴进行电针治疗,并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前后观察疗效并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65.0%,好转率30.0%,无效率5.0%,总有效率95.0%;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值极显著上升,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增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8.
程建明  穆敬平  刘润  彭力 《中国康复》2007,22(5):332-33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40例用电针刺激体穴结合C3-5夹脊穴治疗;阻滞组40例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及0.9%生理盐水5ml的混合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综合组40例则结合2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前后以临床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积分,综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0.01)。结论: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并对比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电针组,分别给予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及电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超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最大血流量及内径变化情况。 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6.7%,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3.3%,2组患者临床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椎动脉最大血流量及管径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2组患者椎动脉最大血流量和管径治疗前、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及电针治疗均对CSA患者有较好疗效,都能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量及管径,并且穴位注射疗法操作相对简便、治疗时间较短,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注射组28例,针刺组27例和电针组28例,均取患者双侧C5,8夹脊穴,分别给予当归注射液注射、针刺及电针治疗,每日1次。结果:治疗2周后,注射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针刺组及电针组(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则疗效相当。结论:与其他疗法比较,当归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