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6月652例床旁交接班病例设为品管圈实施前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将2015年7~10月624例床旁交接班病例设为品管圈实施后组,按照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实施前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由改善前的58.13%下降至2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施后,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不同层次护士的病情观察及汇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24名ICU护士和2017年1~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26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ICU交接班中,能明显降低交接班缺陷率,提高ICU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组建品管圈,以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为选题,运用PDCA原则,圈员共同拟定对策,采取建立急诊交接班指引内容、实施SBAR交班、建立标准化床旁交接班项目、建立急诊交接班质量评价量化表、集中培训结合实境培训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护士床边交接班的缺陷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护士交接缺陷率明显降低,由改善前78.3%降为改善后的26.6%,团队精神由改善前6.37提高为9.01,荣誉感由改善前6.94提高为9.6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的缺陷率,提高交接班质量,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产前病区规范化床旁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26日至2019年9月1日的49例产前病区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床旁交接班管理模式,将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7日的73例产前病区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同时选取9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遗漏情况及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的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产前病区规范化床旁交接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遗漏率,同时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妇科护士床头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妇科护士床头交接班项目缺失率"为活动主题,自制查检表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及对策拟定及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目标达成率为128%,进步率为86.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妇科护士床边交接班项目落实率效果显著,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士质量自控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交接班遗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交接班遗漏率"为主题,对科室护士交接班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交接班遗漏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交接班遗漏情况。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交接班遗漏率2.3%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10.2%(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交接班遗漏率中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高交接班的安全性及护理工作质量,增强护士的协作能力和责任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麻醉恢复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不完整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麻醉恢复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不完整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交接班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交班不完整性的因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麻醉恢复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不完整的发生率由73%降低到2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麻醉恢复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班不完整的发生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4月晨交班的411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将2015年5~9月晨交班的436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护士在交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执行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情况。结果:护士在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低的原因包括安全意识淡薄、交接班落实欠到位、专业知识缺乏等。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提升至80.3%,明显高于管理前的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中效果显著,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床边交接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ICU护士交接班项目缺失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订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项目的缺失率由改善前的27.8%降低至改善后的9.22%。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项目缺失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联合SBAR模式降低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遗漏率的效果。[方法]分别将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17日住院病人及2016年7月4日—2016年7月17日住院病人交接班情况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即品管圈措施实施前后组,结合SBAR交接班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比较相应措施实施前后某中医院ICU护士床边交接班的遗漏率。[结果]中医院ICU非中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较多,其交接班遗漏率较高,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品管圈活动,结合SBAR交接班模式,其护士床边交接班遗漏率较活动前下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联合SBAR交接班模式能有效降低中医院ICU护士床边交接班的遗漏率,增强中医院ICU护士辨证施护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升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准确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小组操作流程,进行1个月的调查,制定对策,实施1个月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活动前后交接项目准确率、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后品管圈进步率为82.4%,目标达成率为115.3%。[结论]应用品管圈可以提高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工作的准确性及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人员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确定以提高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将2016年8月(实施前)与2016年11月(实施后)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及患者对护士交接班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护理人员的提前到岗率明显提高,由实施前54.91%升至96.58%,患者对护士交接班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5%升至9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提高护理人员提前到岗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床边交接班内涵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手法,确定以"提高床边交接班的内涵质量"为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讨论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确认。结果护士床边交接班内容的完整率由66.76%提高到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系统全面地分析护士床边交接班存在缺陷的原因,并制定了改进措施,达到了持续质量改进,并能提高圈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神经外科护士床边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责任护士床边交接班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全体圈员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科室护士床边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检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建立责任护士床边交接班指引,加强护士交接班规范及考核。对活动前后责任护士床边交接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效果确认。结果:责任护士床边交接班缺陷率由44%降低到10%。结论:应用品管圈提高了交接班质量,使责任护士在交班过程中更加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培养ICU新上岗护士沟通、观察及操作能力,提高床旁交接班的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在ICU新上岗护士准入培训第一阶段,对35名新护士进行标准化床旁交接班考评系统的项目内容理论授课,第二阶段起按项目表对新护士交接班质量进行考评,检查护理质量,不断强化安全交接班的意识。结果:35名ICU新上岗护士标准化床旁交接班考评系统的平均得分为96.2分,合格率94.6%。具有1~2年工作经历的护士考核评分平均≥95分,合格率91.5%;3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护士考核评分平均≥98分,合格率97.6%。新上岗护士能认知床旁交接班的重点内容,危重患者床旁交接规范有序。结论:应用标准化床旁交接班考评系统,提高了新上岗护士床旁交接班的质量,是ICU新护士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降低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漏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科室床旁交接班漏交率高的现象,科室成立专门的质控小组,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到交接班的管理中,采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步骤分析交接班漏交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实施,统计分析交接班的漏交率,并与实施前的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床旁交接班的漏交率明显较低,交接班的时间缩短,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可有效降低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的漏交率,实现交接班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在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8年6月入住NICU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8年9月入住NICU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式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观察组采用在波士顿儿童医院设计的I-PASS病情汇报模式基础上制定的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比较两组模式交接班时病情交接漏项率及交接班的质量。结果两组均交接班180次,其中环境准备、身份识别、既往史、动态病情、气道护理、管道护理、实验室及影像学异常结果、仪器参数及报警设置、高危风险预警、记录10个项目,与实施前比较,病情交接漏项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和用药、饮食与排泄2个项目与实施前比较,病情交接漏项没有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接班质量对照组(87.89±8.97)分,观察组(93.78±5.20)分(P0.01)。结论采用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床旁交接班有效地降低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病情交接漏项率,提高病情交接的完整性,同时也提高交接班质量,减少患者安全隐患,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缩短ICU患者交接时间,降低漏项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问题解析、拟定对策、实施改进等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交接班漏项率、交接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ICU患者的交接班漏项率,缩短交接时间,提高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床旁护士工作日志表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7月~9月采用常规床旁交接班法,2014年月10月后采用床旁护士工作日志交班,将患者每日的异常病情、特殊治疗、护理、检验、检查项目、主要存在问题、风险、患者社会背景及特殊护理要求等内容以护士日志的形式进行交接,对CCU危重患者的各种护理信息进行连续性的评估记录,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床旁护士工作日志表能够提高CCU护士对于危重患者病情掌握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床旁护士工作日志表应用于CCU床旁交接班管理中,可减少护士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护士对于危重患者病情掌握、护理措施落实率及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漏项率中的应用效果,规范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班流程,降低交接内容漏项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本科住院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班漏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原因。结果床边交接班漏项率由活动前对照组的31.85%降至活动后实验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每次床边交接班时间减少12.23分钟。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在老年卧床患者床边交接班漏项降低,患者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