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康复训练后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评估及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改善感觉、运动、行为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1,2 ] 。近年来 ,脑血管病的康复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残疾 ,重返社会 ,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研究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很多学者应用动物脑梗死模型观察康复训练对动物感觉、运动、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以探讨其恢复机理。1 模型的选择采用脑梗死动物模型要求与人类近似、重复性好、存活率高的 ,它对研究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常采用的模型制备方法主要有[3 11] :①动脉结扎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绳带捆绑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梗死偏瘫病人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均行一般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绳带捆绑法,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生活能力变化及独立行走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8周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S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独立行走率为78.05%,同对照组56.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绳带捆绑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运动、平衡及生活功能恢复,并改善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强制性运动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进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卒中后生存的患者中 ,约有半数留有运动残疾[1] 。传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但对上肢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差。传统观点认为 ,上肢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应在发病 11周内 ,过了 11周 ,上肢功能几乎不可能再恢复[2 ] 。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美国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 (constraint inducedmovementtherapy ,CIMT或CIT)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3 ] 。至今 ,该方法得到较大发展 ,并受到广泛关注。1强制性运动的基础研究强制性运动的基础研究可以追朔到 70年以前。 1940年 ,T…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存活者中,有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1]。我们应用活络油加叩击刺激穴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探讨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策略。[方法]采用单盲法将30例脑梗死偏瘫病人分为循证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循证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法(MRP)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观察两组病人康复训练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后,循证组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下肢功能的改善最为明显。对照组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也有一定提高,但改善的程度不如循证组。两组病人康复训练4周后的FMA和功能独立性简测量表(FIM)评分的改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急性期脑梗死偏瘫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目前脑梗死康复治疗的热点;近年来研究显示,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推测可能与促进神经系统神经再生及抑制脱髓鞘的神经纤维数目有关,但机制并不十分明确[1-2].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神经再生抑制因子,如No-go-A蛋白及Nogo受体(NgR)蛋白,通过抑制轴突再生而维持中枢内环境稳定[3],因此减少其蛋白及受体表达可能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有效因素[4].本实验观察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及Nogo-A、Ng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循证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探讨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策略。[方法]采用单盲法将30例脑梗死偏瘫病人分为循证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循证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法(MRP)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观察两组病人康复训练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后,循证组简化Fugl 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下肢功能的改善最为明显。对照组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也有一定提高,但改善的程度不如循证组。两组病人康复训练4周后的FMA和功能独立性简测量表(FIM)评分的改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急性期脑槌死偏瘫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王淑君 《家庭护士》2008,6(6):486-488
[目的]探讨手法康复对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病人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脑卒中病人的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实施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病人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运用手法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已成共识,而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综述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影响,归纳其可能的作用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10期间与脑梗死或脑缺血、康复训练和大鼠相关文献,检索词:“cerebralischemiaorcere-bralinfarction,rehabilitationtrainingorphysicaltraining,ra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脑梗死,康复训练,大鼠”。资料选择:纳入标准: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包含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与功能恢复影响的基础研究文章,排除标准:筛除综述类及与临床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选出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或脑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的文章65篇,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7篇与综述内容关系密切,17篇论著中包含:关于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可塑性的影响8篇;关于神经功能的重组和提高3篇;相关蛋白质和基因组学的作用及其机制6篇。因论述侧重点及内容相似等原因排除48篇。资料综合:①脑梗死后的康复训练可使与梗死脑组织毗邻的脑区发生适应性可塑性改变,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突触数目增加,传导功能增强,结构更精细。②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体积的缩小,改善对侧大脑和梗死区周围的血液供应。③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脑梗死鼠肢体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④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多种神经保护性因子的表达,使组织修复、神经细胞及其突触再生的标志性因子表达上调。这些蛋白质因子表达上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康复训练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揭示了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结论:康复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及学习记忆能力恢复,使梗死灶体积缩小,增强健存脑组织的突触可塑性,提高脑组织内保护性蛋白因子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冰敷及石蜡疗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中采取局部冰敷与石蜡疗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能完成功能康复训练计划,无一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4d膝关节屈曲度均大于110°;随访1个月~3个月,膝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矫正畸形、上下楼梯及正常行走功能均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局部冰敷与石蜡疗法能减轻病人疼痛,使病人从被动锻炼转向主动锻炼,促进了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