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有部分患者的滤过泡在术后早期即会发生功能不良,表现为早期滤过泡瘢痕化或瘢痕倾向以及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眼压升高,如不及时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往往导致滤过手术的失败。2002年1月-2006年3月,我科门诊采用针刺分离术联合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患者4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低眼压性浅前房为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可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角膜内皮水肿,虹膜前后粘连,房角闭塞,白内障,滤过泡消失等[1],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本院自1996年7月至1998年8月共进行28例34例眼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11...  相似文献   

3.
肖思瑜  林飞浪 《护理研究》2009,23(7):1876-1877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的感染可发生于术后任何时间(数天到数年)。但发生于术后长达8年的病人罕见。分轻、中、重度,轻度滤过泡感染未涉及前房及玻璃体中度滤过泡感染,涉及前房但未涉及玻璃体;重度滤过泡感染,涉及前房及前部玻璃体。症状:早期眼红,有分泌物;晚期痒痛,畏光,视力下降,黏液性分泌物。我院于2008年6月收治1例抗青光眼术后8年滤过泡感染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分离联合丝裂霉素C(MMC)球结膜下注射对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不良并连续随访患者52例(6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分离联合MMC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对照组单纯采用MMC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滤过泡形态的变化、眼压情况及眼部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眼压为27.8±3.00mmHg,治疗1w后眼压为12.9±3.92mmHg,成功率80%。治疗1个月后眼压为13.83±3.98mmHg,治疗6个月后眼压为16.5±4.56mmHg,成功率73.33%;对照组治疗前眼压为27.9±3.02mmHg。治疗1w后眼压为19.3±4.24mmHg,成功率46.67%。治疗1个月后眼压为20.6±4.14mmHg,治疗6个月后眼压为22.3±4.38mm Hg,成功率为33.33%。治疗后每个时间点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失败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MMC球结膜下注射安全有效。少数患者可有角膜上皮损伤及结膜下出血或菲薄滤过泡的危险,应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5.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稳定或提高,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羊膜移植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但可出现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过强型低眼压、低眼压黄斑病变及眼内炎等并发症,且有部分因滤过泡瘢痕化而导致手术失败。为减少上述并发症及术后滤过泡瘢痕,2000年4月始,我院采用非传统性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31例(42眼),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及滤过泡瘢痕的发生,本文就护理特点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但可出现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过强型低眼压、低眼压黄斑病变及眼内炎等并发症,且有部分因滤过泡瘢痕化而导致手术失败。为减少上述并发症及术后滤过泡瘢痕,2000年4月始,我院采用非传统性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31例(42跟),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及滤过泡瘢痕的发生,本文就护理特点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薄壁囊状滤过泡结膜瓣加固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抗青光眼术后巨大薄壁囊状滤过泡患者实行结膜瓣加固术,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及时做好眼压升高、浅前房等并发症的护理;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薄壁滤过泡的自我保护意识。结果4只眼黄斑水肿消退,14只眼滤过泡渗漏消失,1只眼滤过泡感染控制。结论结膜瓣加固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巨大薄壁囊状滤过泡的有效方法,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并处理并发症,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町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有部分患者的滤过泡在术后早期即会发生功能不良,表现为早期滤过泡瘢痕化或瘢痕倾向以及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眼压升高,如不及时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往往导致滤过手术的失败[1].  相似文献   

10.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有部分病例不能形成满意的滤过泡,眼压控制欠佳,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手术失败。早期行眼球按摩有利于保持滤过道通畅,减少疤痕形成,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以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滤过术后眼球按摩的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功能与眼压控制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996年5月~1999年4月行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58例(共79眼),对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Ⅰ型滤过泡占72.15%,平均眼压17.46 mmHg;Ⅱ型滤过泡占10.13%,平均眼压9.81 mmHg.Ⅲ型滤过泡占12.66%,平均眼压25.25mmHg;Ⅳ型滤过泡占5.06%,平均眼压29.75mmHg.结论滤过泡的功能受青光眼的类型,严重程度,切口处的药物处理,手术技巧和病人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眼球按摩对眼压的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小梁切除术后的青光眼患者60例(64只眼)随机分成按摩组和非按摩组,按摩组在术后早期予眼球按摩,非按摩组术后不做按摩。结果:按摩组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明显优于非按摩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眼球按摩对眼压的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十分重要,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马翔  沈念 《中国临床医学》2007,14(1):127-12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行经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5例37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颞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37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33眼(89.19%)视力≥0.3。眼压较术前下降,功能性滤过泡无瘢痕化。虹膜反应、角膜水肿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可导致角膜水肿、虹膜前、后粘连、房角闭塞、白内障、脉络膜脱离、大泡性角膜病变等不良后果,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护理的重点.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本院行青光眼滤过术153例(206眼),术后发生浅前房27例(30)眼.现将发生原因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大薄壁囊状滤过泡结膜瓣加固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抗青光眼术后巨大薄壁囊状滤过泡患者实行结膜瓣加固术,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及时做好眼压升高、浅前房等并发症的护理;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薄壁滤过泡的自我保护意识。结果4只眼黄斑水肿消退,14只眼滤过泡渗漏消失,1只眼滤过泡感染控制。结论结膜瓣加固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巨大薄壁囊状滤过泡的有效方法,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并处理并发症,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功能与眼压控制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996年5月~1999年4月行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58例(共79眼),对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Ⅰ型滤过泡占72.15%,平均眼压17.46mmHg;Ⅱ型滤过泡占10.13%,平均眼压9.81mmHg。Ⅲ型滤过泡占12.66%,平均眼压25.25mmHg;Ⅳ型滤过泡占5.06%,平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16例26眼婴幼儿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26眼婴幼儿青光眼术后一周眼压控制率为96.15%,术后半年眼压控制率为88.46%,术后3年眼压控制率为76.92%。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漏、术后低眼压、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等。结论尽管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早期滤过过强、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二是后期结膜滤过泡瘢痕化致手术失败。为此,我院对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36例患者在施行小梁切除术的同时,使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调整缝线术,在预防浅前房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巨大薄壁囊状滤过泡结膜瓣加固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抗青光眼术后巨大薄壁囊状滤过泡患者实行结膜瓣加固术,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及时做好眼压升高、浅前房等并发症的护理;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薄壁滤过泡的自我保护意识.结果 4只眼黄斑水肿消退,14只眼滤过泡渗漏消失,1只眼滤过泡感染控制.结论 结膜瓣加固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巨大薄壁囊状滤过泡的有效方法,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并处理并发症,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Fu和Healon在针刺分离术治疗包裹性囊状临床分析滤过泡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先行针刺分离术,术后在滤过泡及分离的球结膜下弥漫性注射Healon(0.4m1),并在鼻上方滤过泡旁注射5-Fu(5mg),每5d1次,共2次。结果:(1)成功率90.05%(35/38只眼);条件成功率为97.37%(37/38只服)。(2)并发症:本组病例一过性高眼压8例,占21.53%。结论:5-Fu和Healon治疗裹性囊状滤过泡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