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I司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结果治疗组干预后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与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只有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进行调查,治疗组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睡眠质量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都有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该模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我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和治疗满意程度评价,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效果。结果与常规护理相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减少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缩短术后静脉输液时间、提前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5),显著降低平均医疗费用和显著缓解患者体质量下降程度(P〈0.01),且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意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情况、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骨肿瘤患者姑息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肿瘤患者姑息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以改善骨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方法根据姑息护理的理论,对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39名骨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应用简明心境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患者治疗前、中、后分别进行测评。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研究对象组内动态比较中,POMS量表治疗中各分量表得分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与治疗后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只有迷惑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迷惑、抑郁、愤怒、精力、疲乏和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QLQ—C30量表各分量表得分治疗后与治疗中比较,所有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躯体、情绪、总体状况和疼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I),其余角色、社会、认知等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中比较,除情绪和总体状况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分量表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姑息理论,对骨肿瘤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及辅导,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对快速康复护理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前未安置胃管,未常规行全肠道灌洗。与传统护理组比较,该组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该组总体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组(P〈0.05),其中尿路感染、咽喉炎/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术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降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0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针对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预防性护理,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失眠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卒中失眠患者实施认知疗法,精神支持,行为疗法等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前后PSQI和QOL评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纠正了患者不良的情绪,提高了自信,改善了睡眠,PSQI和QOL评分心理护理后优于心理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治疗及康复的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焦点解决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每组各51例。对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对研究组行焦点解决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疼痛、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4. 12±0. 54)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SAS得分、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护理后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得分较对照组低(P 0. 05)。结论焦点解决护理有助于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对护士自身素质及护理质量的期望。方法自编问卷,对重庆市4所医院的55例肿瘤患者展开调查。结果不同职业患者对护士“操作技术”、“职业道德”的期望得分最高,对护士“知识水平”、“职业形象”的期望得分均值相对较低;不同学历患者对护士期望各因子打分3.63~4.83分,高中学历患者对护士素质期望得分均值最高,无学历的患者对护士素质期望得分均值最低;在病区环境方面,56.36%患者要求尽量安静,20.00%患者认可在恰当的时候适当活跃;67.27%患者认为护士的夜间查房不影响其睡眠。55例肿瘤患者疼痛自评分为(2.51±2.99)分,心情状态得分(6.54±2.75)分;疼痛自评分和心情自评分存在相关(P〈0.05)。90.9l%患者认为护士能帮助他们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护士对肿瘤患者身体痛苦的减轻程度打分为(6.69±3.70)分,对心理痛苦的减轻程度打分为(6.67±3.17)分,两者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19〈0.01)。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关注肿瘤患者的实际期望,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对神经症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6例伴失眠症状的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入院3周PSQI评分与入院1周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入院3周时两组PSQ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减轻焦虑、调整睡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睡眠综合护理对哮喘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入住本院的216例哮喘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在相同治疗方案基础上,对照组( n =110)行哮喘住院患者的常规护理,干预组( n =106)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调整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合理应用睡眠药物及心理护理等睡眠综合护理干预。入院后1~2d内及出院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出院时干预组PSQI得分(6.87±1.27)分较入院时(9.01±1.73)分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9.00±1.98)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但对照组前后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睡眠综合护理可以提高哮喘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男护生睡眠质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某医科大学2005-2008级105名男护生及同期的105名女护生进行测评。结果(1)以PSQI总分≥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界限,19.8%的男护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43.6%)、睡眠质量差(17.8%)和入睡时间长(17.8%)。本、专科男护生和男女护生在PSQI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本科男护生的日间功能得分显著高于专科生(t=2.066,P0.05),男护生入睡时间得分显著低于同期调查的女护生(t=-2.965,P0.01)。(2)男护生与普通大学男生、医科大学男生的PSQI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男生,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的得分显著低于医科大学男生。(3)不同睡眠质量状况的男护生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除敌意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男护生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0.265≤r≤0.513),与PSQI各项目得分中的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均呈正相关(0.229≤r≤0.482)。结论学校应重视男护生的睡眠质量问题,促进男护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连续护理对改善社区慢性癌痛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74例慢性癌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3个月的疼痛管理社区连续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测量。结果癌痛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为(14.78±3.17)分,存在睡眠障碍。干预后干预组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干预组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显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紊乱两个因子较干预前恶化(P0.05)。结论对社区癌痛患者进行社区疼痛管理的连续护理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长的心理疲劳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68名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交谈,观察组在进行常规交谈的基础上应用特定的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评价,对2组的焦虑、睡眠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干预前SA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及PSQI评分分别为(33.01±2.18)分和(3.15±0.95)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后SAS及PSQI评分分别为(37.03±2.05)分和(5.20±1.2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长存在着明显的心理疲劳,以焦虑和睡眠质量差最为明显,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可以缓解心理疲劳、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使其更好地投入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震应激伤员心理健康状态及其睡眠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对34例因地震所致应激状态的伤员进行调查。结果地震伤员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为(148.25±42.33)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1或P<0.05),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及妄想因子得分低于常模(P<0.01)。不同睡眠状况伤员的症状自评量表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相关,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关注伤员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睡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癌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前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将56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第7d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癌症患者平稳度过术前等待期,从而使患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接受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海军总医院收治的癌症患者108例,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舒适护理,采用疼痛评估量表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ll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经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暴发痛次数、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各因子均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舒适护理渗透于各项护理行为中,使癌痛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家庭及社会的关爱,以愉快的身心状况配合癌痛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亲属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亲属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8名病人陪护亲属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进行测试,采用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干预前,218名病人亲属的SCL-90的阳性症状均分和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因子高于常模(P〈0.01);干预前后SCL-90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应激障碍病人的亲属大部分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以纠正其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肺癌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青年肺癌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肿瘤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肿瘤内科护理常规基础上,根据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循证护理。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精神或心理因素是青年肺癌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发生率62.9%(44/70)。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PSO.I总评分与差值及精神负担过重、焦虑或恐惧、抑郁PSQI评分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对青年肺癌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有较好的效果,应成为治疗青年肺癌睡眠障碍的主要方法,特别可成为治疗精神负担过重、焦虑或恐惧及抑郁等所引起睡眠障碍的首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 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随访的卵巢癌化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的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门诊卵巢癌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临床应用及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介入溶栓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分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除使用睡眠药物指标外的PSQI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SCL-90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手术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