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汉语普通话应用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31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63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及正常人的最长发声时间(MPT)、频率、音量、平均气流率(MAR);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最大呼气流量;鼻流量检测仪检测鼻流量;测定发音轮替运动速度(AMR);用言语清晰度测试卡检测患者言语清晰度.对所有患者均应用康复生理法进行康复治疗.对其中16例进行复测.结果 患者喉发声功能、肺功能低于对照组(P<0.05);元音、非鼻音单音、单词及句子鼻流量值高于对照组(P<0.05);鼻音单词及句子鼻流量值无显著性差异;轮替运动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言语清晰度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最长发声时间明显延长,呼吸功能明显改善,发声轮替运动速度明显增加,言语清晰度明显提高(P<0.01),而音调、音量、平均气流率及各测试音的鼻流量值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言语清晰度的相关因素包括最长发声时间和轮替运动速度.元音/I/及非鼻音句子鼻流量测定与鼻音化主观判定之间有一定的一致性.结论 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呼吸功能、喉发声功能显著降低;共鸣功能异常,存在鼻音化现象;轮替运动速度显著降低;言语清晰度差.康复生理法治疗可以改善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发声、呼吸、构音及交流能力,但对共鸣功能无明显效果.最长发声时间越长、特定时间内说/pa、ta、ka/次数越多,言语清晰度越高.鼻流量测定可作为判定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鼻音化情况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汉语普通话应用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空气动力学检查的特点及康复疗效。方法 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选取45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应用康复生理途径进行康复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言语空气动力学系统(PAS6600)测量患者肺活量、最长持续发声及发音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呼气峰值流量、发音时平均声压级、声门下压和声门阻力均优于治疗前(t2.474, P0.05),呼气气流持续时间、呼气量、音调、最长发声时间、平均气流率和发声效率有所改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类型构音障碍间喉发声空气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空气动力学检查可作为构音障碍疗效判定的有效工具,但不宜用于各种构音障碍的鉴别或分类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构音障碍康复护理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36例肝豆状核变性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8例,均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正规驱铜治疗,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和构音障碍康复护理。治疗8周后,通过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型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肺功能检测仪、ADL量表及WHOQOL—BREF进行疗效评定并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治疗后构音障碍评定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P〈0.01);康复护理组治疗前后M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5.36)s比(8.94±6.43)s,t=2.78,P〈0.0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5);两组治疗后MPT、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为(68.34±6.35)分,对照组为(60.81±5.44)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P〈0.01);康复组治疗前后WHOQOL—BREF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WHOQOL-BREF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早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可促进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构音器官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58例伴有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构音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呼吸训练,包括呼吸控制训练、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和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2组患者均训练6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FDA)、最长声时(MPT)测定、最大数数能力(MCA)测定和肺功能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训练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DA评分(8个项目)较训练前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中除呼吸项目其余7个项目评分较训练前也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FDA评分中呼吸、唇的运动、软腭运动、喉的运动、舌的运动和言语6个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0.05);2组患者MPT和MCA值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MPT和MC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FVC、PEF和MIP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仅FV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呼吸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性构音障碍,改善言语与呼吸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功能锻炼对不同程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对103例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26例,中度53例,重度24例)肺癌患者进行肺功能强化训练,持续训练时间5~7d。于锻炼前、后对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肺活量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百分比(MVV%)、最大呼气流量百分比(PEF%)、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中期呼气流量百分比(MMEF%)]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研究入选轻、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经肺功能强化训练后,发现其肺功能指标VC、VC%、FVC、FVC%、FEV1、FEV1%、MVV%及PEF%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锻炼前、后其FEV1/FVC均无显著变化(P>0.05);中度障碍组患者锻炼后其MMEF%较锻炼前明显改善(P<0.05)。轻、中、重度障碍组分别有19例(73.08%)、34例(64.15%)、8例(33.33%)患者达到手术要求并施以手术治疗,轻、重度障碍组和中、重度障碍组手术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手术患者术后共有27例(44.26%)出现并发症,与呼吸功能正常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手术耐受性,但患者术后风险仍明显高于通气功能正常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六字诀”训练联合基础构音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训练+基础构音训练,观察组给予“六字诀”训练+基础构音训练,2组患者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FDA)及相关言语呼吸专项评定、最长声时(MPT)测试、最大数数能力(MCA)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言语呼吸专项评定、MPT、MCA以及FD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言语呼吸专项治疗有效率(80.0%)、MCA改善值[(3.1±2.3)s]及FDA改善值[(5.7±2.9)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MPT治疗后改善值[(3.2±2.7)s]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六字诀”训练联合基础构音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呼吸及言语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呼吸训练+基础构音训练,该联合治疗模式值得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康复干预对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轻、中度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轻、中度气道高反应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适宜的有氧运动训练和心理指导等。应用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 结果治疗2,4,8周后,观察组的FVC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0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0%)、FEF50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等措施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延缓或防止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相似文献   

8.
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34例.病程5年以上,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6-9个月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康复治疗包括健康宣教、呼吸操、运动平板及踏车等有氧器械运动。结果:34例COPD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测定显示: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用力呼气高峰流速(PEFR)、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比治疗前增加(P〈0.05);残气量(RV)、残气,肺活量%(RV/TLC)比治疗前减低(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急诊中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BiPAP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试验组(26例)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结果 经BiPAP呼吸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恢复正常,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中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PaCO2、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阻塞呈部分可逆。作者以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通过对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FEV1%、FEV1/FVC、FEV1改善率等肺功能指标的观察,探讨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歌唱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以期丰富该类患者的康复护理手段,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33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4周歌唱训练。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指端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及膈肌增厚分数(DTF)的测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VC和FEV1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FVC和FEV1治疗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均P<0.05);2组患者的SpO2、心率及DTF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歌唱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提升更为明显。歌唱训练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手段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项目管理的老年COPD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管理对患者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后病情平稳的老年COPD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7例。对照组给予COPD标准化治疗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患者干预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基于项目管理的运动管理模式。于患者出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患者在门诊复诊时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相关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28、7.836、10.995、4.180;P<0.05),干预组VC、FVC、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FEV1/FVC及MMEF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89、14.583、30.723、6.352、6.166、12.420;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VC、FVC、FEV1、PEF、FEV1/FVC及MM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63、7.234、16.902、5.596、2.640、7.295;P<0.05)。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和干预组6 min步行距离均较出院时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74、10.389;P<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4,P<0.01)。结论基于项目管理的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管理可以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运动耐力,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 FEV1与FVC比值(FEV1/FVC)评估患者肺功能,Sheikh躯干控制评分量表(TCT)评估患者躯干功能改善情况,Fugl-Meyer量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FVC、FEV1、PEF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TCT、FMA、WM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 0. 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在常规康复运动疗法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运动疗法,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易自主呼吸练习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男性颈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14)和治疗组(n=10)。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增加简易自主呼吸练习。8周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结果 8周训练后两组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和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较训练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组肺功能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改善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简易自主呼吸练习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儿均行同规格雾化方式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方式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2组小儿哮喘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以及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哮喘等症状消失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 2组FEV1、FVC、PEFR检测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 2组小儿哮喘患者的FEV1、FVC以及PEFR指标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哮喘、咳嗽症状,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肺功能指标水平,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膨肺技术在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66例颈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按SPSS系统产生区组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试验组在雾化吸入、震动排痰、腹部挤压后吸痰等常规肺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工膨肺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护理。比较实施肺康复前和实施肺康复4周后两组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量以及干预期间两组的肺不张发生率。 结果 干预4周后,试验组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最大呼气量分别是(4.17±0.70) L、(3.86±0.94) L、(266.67±36.70) L均高于对照组的(3.06±0.73) L、(2.91±0.72) L、(221.73±19.53)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3.03%、24.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工膨肺技术应用于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增加患者肺部的顺应性,减少患者肺不张、肺塌陷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肺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医疗体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医疗体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hr0nic 0bstructive pulm0na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以集中办训练班的形式组织26例COPD患者接受为期3个月的医疗体操锻炼,锻炼前后分别评定呼吸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锻炼结束后,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0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0rced expirat0ry v0lume in 0ne sec0nd,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l/FVC及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D)均明显高于锻炼前水平(P<0.01),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 医疗体操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家庭参与模式的远程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哮喘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9年~2020年12月在某院诊断为学龄期哮喘的患儿7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家庭参与模式的远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的发作次数、就医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和ACT评分的比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生活质量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发作次数、就医次数、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明显少或者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夜间憋醒、呼吸困难、妨碍活动、用急救药和哮喘控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前FEV1、PEF、FEV1/FVC、症状、活动和情感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家庭参与模式的远程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哮喘能够明显降低哮喘发作次数,缓解哮喘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