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9月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30例。3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口肌组和联合组。口肌组给予单纯口肌训练,联合组进行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总治疗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简易口部运动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联合组相较于口肌组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联合组相较于口肌组总治疗时间更短,P<0.05;治疗前两组简易口部运动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联合组相较于口肌组简易口部运动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确切,看有效促进患儿语言功能康复,改善其口部肌肉功能和表达能力,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3年9月~2016年4月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30例,随机分为口肌组和联合组。口肌组给予单纯口肌训练,联合组进行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总治疗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简易口部运动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联合组相较于口肌组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总治疗时间更短,P0.05;治疗前两组简易口部运动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联合组相较于口肌组简易口部运动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患儿语言功能康复,改善其口部肌肉功能和表达能力,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效果.方法对41例孤独症儿童,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ABA),进行语言训练,比较训练前后患儿语言康复效果,包括发单音、说单词、表达简单需求.结果患儿训练后语言康复效果明显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语言训练可改善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改善沟通.  相似文献   

4.
儿童孤独症行为训练9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孤独症惠儿,实施行为训练,采用CARS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进行量表评定。结果:训练后患儿CARS人际关系、语言、行为障碍等均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能帮助患儿减轻心身障碍,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采用CARS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进行量表评定。结果:训练后患儿CARS人际关系、语言、行为障碍等均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能帮助患儿减轻心身障碍,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采用CARS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进行量表评定.结果训练后患儿CARS人际关系、语言、行为障碍等均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能帮助患儿减轻心身障碍,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 59例有摄食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分为对照组(n=29)和口肌组(n=30)。对照组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口肌组采用口肌训练结合饮食行为干预。于治疗前后通过摄食行为调查问卷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口肌组在进餐量、进餐时间、对事物不感兴趣、拒绝某些食物、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食物等方面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变患儿不良进餐习惯和进餐地点方面效果显著(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肌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不良摄食行为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接受团体语言训练指导对其语言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2023年5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5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开展医学观察以及调查,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进行一般训练指导的为一般指导组,进行团体语言训练指导的为团体指导组,统计两组患儿的发育商变化情况和语言发育情况,归纳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水平提升的最佳训练方式。结果 团体指导组患儿的发育商评分优于一般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儿的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团体指导组患儿语言理解的能力评分[(90.35±4.12)分]、语言表达的能力评分[(89.63±6.37)分]、操作能力的评分[(88.45±5.73)分],均高于一般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6、11.204、12.054,P<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训练指导中,要及时应用团体语言训练方式,更好地加强患儿语言能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7例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孤独症起源于婴儿时期的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病因未明。孤独症的教育属于特殊教育,在教育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个别代[’],“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训练教育”是目前较切合实际的有效康复方式。为了解我市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对本市17例孤独症儿童家庭进行了调查。回资料和方法1.1对象1995年加入武汉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作组的儿童17例,均为独生子女,男12例,女5例。年龄4.l~127岁,平均8.l土2.5岁。均符合CCMD-2-R标准。1.2方法自编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调查表,包括7项内容,分别是母亲文化程度、儿童就读场所…  相似文献   

12.
奖励法语言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流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35例孤独症儿童分为奖励语言训练组(2003-10/2005—05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20例病例)和对照组(2001-09/2003-1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15例病例)。奖励语言训练组采用奖励法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对视、注意力、配对、模仿口部肌肉运动和发音、家庭的强化训练。每项训练均给予奖励,利用奖品训练。训练采用一对一方式,每周训练五六次,45min/次,疗程为3-6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训练.无奖品。训练前后根据CRRC版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对患儿进行评定,分4个阶段进行,阶段1-事物、事物状态理解困难阶段;阶段2-事物的基础概念阶段;阶段3-对事物用符号理解表达阶段;阶段4-组旬(语言规则)阶段。日常生活交流态度评估,共分7大项进行,①对他人行为的注视。②视线交流。③对他人的指示、问候、招呼的反应。④向他人表达意愿。⑤感情起伏的表现。⑥提问-回答关系。⑦特征性言语。疗效评定:语言状态在同一阶段有进步者为好转,上升一阶段者为显效,无进步者为无效。每月评估1次。 结果:35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语言发育阶段评估:治疗前奖励语言训练组和对照组为第1阶段的患者分别为11例(55%)、8例(53.3%)(z=0.097,P=0.934),治疗后仍为第1阶段者分别为1例(5%)、3例(20%),奖励语言训练组有8例达到第3阶段,1例达到第4阶段,而对照组只有1例达到第3阶段(z=2.571。P=0.010),奖励语言训练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z=4.102,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z=1.983,P=0.047)。②临床疗效:奖励语言训练组显效14例(70%),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6例(40%),总有效率73.3%(P〈0.05)。③日常生活交流态度:奖励语言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均为交流态度不良(Ⅱ群),治疗后奖励语言训练组19例(95%)交流态度良好,对照组8例(53.3%)交流态度良好(P〈0.01)。 结论:奖励法能充分调动孤独症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方面效果明显,同时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力、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治疗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35例孤独症儿童分为奖励语言训练组(2003-10/2005-05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20例病例)和对照组(2001-09/2003-1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15例病例)。奖励语言训练组采用奖励法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对视、注意力、配对、模仿口部肌肉运动和发音、家庭的强化训练,每项训练均给予奖励,利用奖品训练。训练采用一对一方式,每周训练五六次,45min/次,疗程为3~6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训练,无奖品。训练前后根据CRRC版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对患儿进行评定,分4个阶段进行,阶段1-事物、事物状态理解困难阶段;阶段2-事物的基础概念阶段;阶段3-对事物用符号理解表达阶段;阶段4-组句(语言规则)阶段。日常生活交流态度评估,共分7大项进行,①对他人行为的注视。②视线交流。③对他人的指示、问候、招呼的反应。④向他人表达意愿。⑤感情起伏的表现。⑥提问-回答关系。⑦特征性言语。疗效评定:语言状态在同一阶段有进步者为好转,上升一阶段者为显效,无进步者为无效。每月评估1次。结果:35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语言发育阶段评估:治疗前奖励语言训练组和对照组为第1阶段的患者分别为11例(55%)、8例(53.3%)(z=0.097,P=0.934),治疗后仍为第1阶段者分别为1例(5%)、3例(20%),奖励语言训练组有8例达到第3阶段,1例达到第4阶段,而对照组只有1例达到第3阶段(z=2.571,P=0.010),奖励语言训练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z=4.102,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z=1.983,P=0.047)。②临床疗效:奖励语言训练组显效14例(70%),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6例(40%),总有效率73.3%(P<0.05)。③日常生活交流态度:奖励语言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均为交流态度不良(Ⅱ群),治疗后奖励语言训练组19例(95%)交流态度良好,对照组8例(53.3%)交流态度良好(P<0.01)。结论:奖励法能充分调动孤独症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方面效果明显,同时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力、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治疗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45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不予治疗和给予感觉统合训练 ,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表 (ATEC)、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临床行为及感知觉状况的改变。结果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 6个月ATEC总分值及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项分值较治疗前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 3个月、6个月感觉统合失调总改善率分别为5 8 6% ,72 4%。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有效  相似文献   

15.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治疗儿童孤独症并探讨其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对2000-O1/2002-12在儿保门诊确诊的11例儿童孤独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通过8个疗程以上的训练,所有儿童社交、语言、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感觉统合训练是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翟燕  宋晓萍  翟佳  李丽 《中国康复》2014,29(3):166-166
2005年3月~2012年9月在我中心康复训练的患儿50例,均符合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构音器官畸形、听力障碍、口吃患儿。经儿保科智力测试排除智障及发育障碍。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岁6个月~12岁4个月。对就诊儿童进行<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及构音障碍检查,用自制调查量表,向家长了解儿童婴幼儿时期辅食添加情况及语言发育情况,语音清晰度及流利性等。根据调查量表采取相应训练:①对于口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差的儿童进行口部肌肉功能训练,包括口腔感知觉训练、下颌稳定训练、舌功能训练、呼吸训练、口型模仿及发音训练。  相似文献   

18.
宋丽娟 《妇幼护理》2022,2(23):5400-5403
目的 探讨口肌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医治的88例智力低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设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共44例患儿采取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44名患儿进行了口肌锻炼和言语认知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Gesell发育量表和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S-S法)两组患儿语言恢复效果。结果 在Gesell发育量表方面,治疗前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DQ)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DQ值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法结果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语言发育迟缓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中采取口肌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儿童的生物学因素及家庭因素分析和多学科训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儿童孤独症已成为儿童心理疾病的第一大疾病,目前中国对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机构不多。探讨孤独症的病因、诊断、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1—11/2004—05,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确诊并建立完整病历档案资料的86例儿童孤独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作统计分析,并对其中55例患儿的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孤独症在生物学因素中存在的异常较普遍,尤其是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突出。病历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脑部CT,EEG,BAEP和SPECT辅助检查中,SPECT异常检出率高,主要表现为大脑局灶性血流灌注量降低。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29个月,多学科参与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方法。训练患儿的有效率为100%,效果与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lt;0.01),年龄越小、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结论: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密切关系;临床易误诊,以语言发育迟缓伴非言语性交流障碍为主诉的儿童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多学科参与的综合训练是目前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