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Ⅰ组、Ⅱ组,其中Ⅰ组患者UAER〈20μg/min,Ⅱ组患者UAER20-200μg/min,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尿mAlb、RBP、NA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Ⅱ组患者尿mAlb、RBP、NAG显著高于Ⅰ组患者、对照组(P〈0.05);I组患者尿RBP、NA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组患者与对照组尿mAl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mAlb、RBP、NAG检测有利于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黄裕林  黎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701-1704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肾损伤因子-1(KIM-1)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糖尿病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2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不同将其分为非糖尿病肾病组14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12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U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在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发生前后的差异.方法 收集1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留取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72 h尿液和血液.用酶法测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值;用ELISA法检测UNAG和URBP水平.手术后48~72 h SCr上升基础值的25%或绝对值上升44 μmol/L以上诊断为造影剂肾病(CIN)13例,选择性别、年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等基础资料匹配的27例为对照组.结果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CIN发病率为8.7%(13/150).CIN组术前UNAG/U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7(1.06,2.64)U/mmol与1.07(0.68,1.88)U/mmol,Z=2.076,P=0.039];术后24 h CIN组患者UNAG/UCr值较术前显著上升[2.82(1.88,4.26)U/mmol与1.97(1.06,2.64)U/mmol,Z=2.607,P=0.009];ROC分析显示术前基础UNAG值可用于CIN预测,曲线下面积达0.776(P=0.023);截断值为8.08 U/L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71和0.713.基线UNAG高于8.08 U/L的比例在CIN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77.1%(10/13)与29.6%(8/27),Z=2.564,P=0.011],与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5.58,95%GI为1.24~25.08.结论 UNAG检测可用于CIN患病危险度的预测,并且术后24 h水平可用于CI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以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D半乳糖苷酶(GAL)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1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尿清蛋白定量水平分为3组,观察组1(44例)为正常尿清蛋白,观察组2(44例)为微量尿清蛋白,观察组3(44例)为大量尿清蛋白;另选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ys-C、RBP、NAG及GAL水平;计算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照组Cys-C、RBP、NAG及GAL水平均低于观察组1、2、3(P<0.05);观察组1 Cys-C、RBP、NAG及GAL水平均低于观察组2、3(P<0.05);观察组2 Cys-C、RBP、NAG及GAL水平均低于观察组3(P<0.05)。各观察组Cys-C、RBP、NAG及GAL 4项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观察组3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观察组1、2(P<0.05);观察组2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观察组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Cys-C、RBP、NAG及GAL水平随着尿清蛋白定量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符合率也随肾功能损伤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胱抑素 C(Cys-C)、尿Ⅳ型胶原(Ⅳ-C)、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生化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49例早期糖尿病患者和28例健康人的 Cys-C、尿Ⅳ-C、尿NAG 和 mALB 数值,用 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s-c、尿Ⅳ-C 和尿 NAG 的数值,Ⅱ组与Ⅰ组相比,Ⅱ组与健康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高(P <0.01),Ⅰ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 Cys-C、尿Ⅳ-C 和尿 NAG 与 mALB 相关性分别为0.830、0.849、0.834。结论 Cys-c、尿Ⅳ-C、尿 NAG 可以分别测定肾脏不同部位的损伤,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方面灵敏度高,且与 mALB 有同等诊断价值,有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产科出生的120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和同期出生的5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检测窒息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1、3、7 d时的尿RBP、β2-MG水平及NAG活性。结果窒息组120例患儿中,重度窒息患儿48例,轻度窒息患儿72例,其中死亡18例。57例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47.5%,死亡12例。尿NAG活性和尿RBP、β2-MG水平出生后1、3、7 d在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在窒息组逐次递降(P<0.01,P<0.05);组间比较,出生后1、3 d时三项指标在窒息组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在7 d时窒息组均降至与正常对照组相近水平(P均>0.05)。尿NAG活性和尿RBP、β2-MG水平出生后1、3、7 d在窒息组肾损伤与无肾损伤患儿均逐次递降(P<0.01,P<0.05);但无肾损伤患儿在出生后3 dβ2-MG水平即恢复至与正常对照组相近水平,而肾损伤患儿在出生后不同时点直至7 d时三项指标仍均高于无肾损伤患儿(P均<0.01)。结论窒息新生儿尿NAG活性和尿RBP、β2-M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但无肾损伤患儿会逐渐降低接近正常水平而肾损伤患儿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吴卫华 《检验医学》2012,27(4):318-320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造影剂肾病(CI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奉城分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51例,检测患者空腹血糖、血脂等,记录其基本临床资料。留取受检患者造影前及造影后第1、2、6天的血、尿样本,检测患者各时间点的血肌酐(Cr)和尿NAG水平。以造影后24~48 h血Cr水平升高44μmol/L或较基础值上升25%以上患者为CIN,分析尿NAG检测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趋势。结果 351例受检患者中,共发生CIN 26例,发病率为7.40%。其中患有糖尿病患者中CIN发病率为10.12%(8/79),无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为6.62%(18/272)。CIN患者血Cr在造影后2 d时较造影前明显升高,第6天恢复到造影前水平;而尿NAG在造影后1 d就明显升高,较造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6天恢复到造影前水平。结论尿NAG水平在造影剂使用后1 d就可识别CIN,可用于CI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合并肾病,而临床实验室诊断多以尿蛋白定性,血尿素和血肌酐来诊断,但这些检测指标对于肾脏的早期损害并不明确。我们采用尿微量白蛋白(mAIB)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旨在探讨两者在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ALB)/肌酐(Cr)比值(UACR)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UACR<30 mg/g Cr;32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 Cr≤UACR<300 mg/g Cr;107例)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 Cr;4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CysC,2-氯-4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底物法检测尿NAG,免疫比浊法检测ALB,酶法检测C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考察血清CysC和尿NAG单独与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无蛋白尿组的CysC、尿NA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量蛋白尿组的CysC和尿NAG水平均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无蛋白尿组和对照组[CysC(mg/L):1.79±0.76比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UNAG/Cr)、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UmALB/C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及4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UmALB;终点法检测尿NAG;速率法检测尿Cr。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UNAG/Cr、UmALB/C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阳性组UNAG/Cr、UmALB/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均P<0.01)。结论 UNAG/Cr、UmALB/Cr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早期损伤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肾脏病护理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肾活检护理、新型免疫抑制剂在重症肾脏病治疗中应用的护理、肾脏病饮食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护理的现状,旨在总结肾脏病的专科护理经验,了解肾脏病护理的目前发展概况及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惠者的尿蛋白的控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血压正常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血糖控制稳定后分为两组,两组间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A组47例为赖诺普利治疗组,口服赖诺普利10mg,1次/d;B组47例为对照组,服用保肾康。观察治疗0,3,6,12,24个月,尿蛋白量,平均动脉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电解质。结果:A组治疗3月后,尿蛋白童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4个月后,肾功能无恶化。结论:赖诺普利是对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能确实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缬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血肌肝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1)、尿蛋白(P〈0.05)及血肌肝(P〈0.05),但降低尿蛋白及血肌肝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缬沙坦组能明显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P〈0.05)。结论: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肝,减少尿蛋白、血肌肝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且缬沙坦能明显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的水平,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对65例NS及48名正常对照组血浆的sEPCR进行检测,同步检测各组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 NS组患者血浆sEPCR(357.0±156.80ng/mL)较正常对照组(155.68±32.01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组中,膜性肾病组血浆sEPCR水平比微小病变组及系膜增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在各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CR可能参与NS患者血栓形成过程,是高凝状态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尿白蛋白的测定 ,早期发现SLE患者的肾损害 ,并给予积极的治疗 ,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利用简易酶联免疫法测定SLE患者的尿白蛋白 ,同时测定 2 4h尿总蛋白、ANA、ESR。结果 :SLE患者的尿白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其尿白蛋白与 2 4h尿总蛋白结果呈正相关 (r =0 .96 )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指标检测对哮喘患者的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荣  赵苏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2049-2051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哮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到201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哮喘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哮喘不同时期及对照组的血清CRP、肺功相关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进一步观察不同病情哮喘患者血清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个哮喘组CRP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急性发作期哮喘组血清CRP、WBC及PaCO2均明显增高,急性发作期哮喘组FEV1%、FEV1/FVC%及PaO2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哮喘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合并细菌感染者血清CRP、WBC明显高于单纯哮喘者,互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细菌感染者血清CRP表达最高。结论血清CRP结合肺功能检测可作为判断哮喘患者病情的一个比较重要指标,有助于哮的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口服ASP 150 mg.d-1,Ⅱ组口服ASP 300 mg.d-1,8周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CRP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2组CRP、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P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从而降低脑梗塞的风险,较大剂量的ASP可能有更好的二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基础及临床医学研究成果显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因子。目前主要通过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来反应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诱导各种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以及炎症发展,因此,检测hs-CRP水平也可从一个侧面明确内皮炎症的存在和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有研究报道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时更易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事件,所以应该严密关注糖耐量异常者的内皮功能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中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多谱勒超声仪研究 68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 11例对照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 (FMD) ,并采用酶联免疫法 (ELTSA)测量患者血中的CRP浓度。结果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F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FMD % :4.0 8± 2 .77vs7.59± 2 .3 9,P <0 .0 1)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内皮独立的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反应 (GTN ND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GTN ND % :11.62± 3 .42vs 2 1.76± 8.88,P <0 .0 1) ,其血CRP显著高于对照组 (1.0 4± 0 .97mg/Lvs 0 66± 0 .2 9mg/L ,P <0 .0 5)。结论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仅存在系统性的内皮功能失常 ,而且亦存在导致内皮功能失常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反应 ,其血管平滑肌功能亦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