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我院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和比较MR扩散甲醛成像和CT灌注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肝纤维化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T灌注参数。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肝纤维组HAF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BF、MTT、PS)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WI经过ROC曲线统计,其AZ值为0.88,其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83%;CTPI的AZ值为0.7,其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73%。两者对比,DWI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CTPI,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灌注成像检查方法对比,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方法在诊断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更为可靠的诊断结果,其诊断价值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2.
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灌注成像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CT灌注成像(CTP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对二者的诊断能力进行比较.方法 57例肝纤维化患者及23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接受DWI(b=500 s/mm2)检查,并测量ADC值;其中35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接受CTP检查,用肝灌注分析软件取得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者的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和表面通透性(PS).对测量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 并绘制ROC曲线比较两者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肝纤维化S1组与肝纤维化S2、S3、S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S2、S3、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灌注各参数中仅HAF在正常对照组与重度纤维化组(S3~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 DWI和CTP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0%、82.60%和66.67%、73.91%.结论 MR D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优于CTPI,是目前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分级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4.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肾癌15例,肾盂癌9例,肾错构瘤12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肾区CT平描后选择经肾门层面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获得正常肾皮质、肾肿瘤组织和腹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肿瘤组织的灌注值.结果正常肾皮质的灌注值为(2.68±0.40) ml/(min·ml),肾癌灌注值为(1.51±0.68) ml/(min·ml),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肾盂癌和肾错构瘤的灌注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CT灌注成像在兔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只日本大耳白兔,实验组62只,每周一次四氯化碳灌胃,根据肝功能指标来调整四氯化碳剂量,分别在给药8、12、16、20周处死8只;对照组共8只,在8、12、16、20周各处死2只。所有动物于处死前行CT灌注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HAP、HPP、HTP、HPI。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肝纤维化分组。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门脉灌注量呈下降趋势,而肝动脉灌注量呈上升趋势。统计显示S3、S4期HPP、HT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4期HPI与对照组、S1期HPI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T肝脏灌注扫描能反映肝纤维化各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参照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可对晚期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进行早期诊断,并对观察肝纤维化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68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应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获得不同病理阶段的肝脏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脏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渗透性(P),与病理作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计算所得时间-密度灌注曲线符合数据分析要求.正常对照组的ALP为(26.96±3.11) ml·100 ml-1·min-1,PVP为(102.84±5.56) ml·100 ml-1·min-1,HPI为(20.31±2.03)%,BF为(47.70±3.13) ml·100 ml-1·min-1,BV为(135.55±4.53) ml/L和 P为(68.08±1.05) 0.5 ml·100 ml-1·min-1.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组的ALP、PVP、HPI、BF、BV和P分别为(28.73±4.09) ml·100 ml-1·min-1、(94.14±5.56) ml·100 ml-1·min-1、(22.42±2.07)%、(40.95±3.94) ml·100 ml-1·min-1、(123.80±7.21) ml/L和(68.59±1.39)0.5 ml·100 ml-1·min-1.统计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组的PVP、BF、BV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呈逐渐降低趋势,S3、S4期分别与对照组、S1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2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PI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增高,S3、S4期分别与对照组、S1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ALP和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能够反映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灌注参数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相关,对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瞬时弹性成像与CT成像在诊断病毒感染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4例病毒感染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病毒感染性肝炎并发肝纤维化。所有患者均接受瞬时弹性成像及CT成像检查、病理检查,对比分析瞬时弹性成像、CT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差异,观察敏感度及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瞬时弹性成像诊断病毒感染性肝炎并发肝纤维化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2. 9%、85. 3%; CT成像诊断分别为93. 4%、69. 8%。瞬时弹性成像诊断病毒感染性肝炎并发肝纤维化的阴性预测值高于CT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瞬时弹性成像诊断病毒感染性肝炎并发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92.9%,高于CT成像的8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瞬时弹性成像诊断病毒感染性肝炎并发肝纤维化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 3%、90. 4%,与CT成像的99. 2%、83. 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瞬时弹性成像在诊断病毒感染性肝炎并发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肝癌、肝硬化患者,均行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肝癌、肝硬化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89例患者经病理检出39例肝癌,50例肝硬化;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38例肝癌,51例肝硬化,误诊1例,漏诊2例。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4.87%(37/39)、特异度为98.00%(49/50)、准确率为96.63%(86/89)、阳性预测值为97.37%(37/38)、阴性预测值为96.08%(49/51);Kappa检验显示,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高,Kappa值=0.931;肝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血流量(BF)、肝血容积(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高于肝硬化组,平均通过时间(MTT)短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价值高,便于早期明确具体疾病,以开展针对性治疗,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肝纤维化的诊断以穿刺活检病理作为金标准,但其缺陷是其为有创伤性检查,且存在一定并发症,患者不易接受,同时肝纤维化的分布不均匀,易出现假阴性结果。血清学指标的检测中,单个指标的诊断价值有限,故多采用血清学指标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术后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分为两组:A组为良性结节26例,B组为恶性结节15例;A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A1组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A2组为甲状腺腺瘤(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行常规CT平扫和灌注扫描,计算各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BF值小于B组,MTT值大于B组,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二者的BV、P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结节甲状腺肿组与甲状腺腺瘤组在BF、BV、MTT、PS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BF、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灌注成像方法在诊断甲状腺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采取CT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筛选出46例进行CT灌注成像检测患者为实验组,再选取46例体检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时间选为2017年7月-2019年1月。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灌注参数。结果:实验组TLP、PVP值低于对照组,HAP、HPI、TTP参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进行CT监测,对诊断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区分了解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的不同形态,有效协助医生进行确诊,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3例患者,按纳入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48例)、胰腺癌组(31例)和急性胰腺炎组(14例),分别行胰腺MSCT灌注成像,随后将灌注原始数据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设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门静脉或脾静脉为输出静脉,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灌注伪彩图。多点选取胰腺组织感兴趣区(ROI),需避开肉眼可见血管及胰腺边缘,ROI大小约2030 mm2,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读出各ROI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计算三组BF、BV、PS、MTT和PS/BF。结果正常对照组BF、BV、PS、MTT、PS/BF分别为(120.196±27.686)ml·(100 g)-1·min-1、(25.324±5.012)ml/100 g、(18.314±22.227)ml·(100 g)-1·min-1、(13.655±2.780)s、0.150±0.770;胰腺癌组为(52.674±19.823)ml·(100 g)-1·min-1、(10.369±5.439)ml/100 g、(42.612±17.040)ml·(100 g)-1·min-1、(13.559±5.514)s、0.844±0.312;急性胰腺炎组为(89.689±26.788)ml·(100 g)-1·min-1、(18.221±7.600)ml/100 g、(41.342±21.581)ml·(100 g)-1·min-1、(15.018±6.600)s、0.498±0.287。胰腺癌BF、BV、PS/BF与正常胰腺和急性胰腺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胰腺癌PS与正常胰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胰腺炎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PS/BF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中,超急性期有25例,急性期43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超急性期患者同时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结果:超急性期患者有23例CT灌注成像显示异常灌注,21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显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而急性期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全部显示高信号。其中,23例异常灌注的感兴趣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峰值时间(TTP)在病灶中心、病灶周边上检测的三项数值分别为8.62±1.23m l/100g min,2.68±1.21m l/g,13.29±1.31s;39.18±3.12ml/100g min,9.56±1.68ml/g,11.89±1.74s。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CT灌注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更快的诊断出超急性脑梗死疾病,从而提高患者早期治疗的时间窗,为临床溶栓及取栓提供有力依据,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支持在医学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研究对象术前使用肝脏CT灌注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肝癌早期影像特征。结果:肝脏CT灌注成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84.00%,病灶多为多发灶、结节型。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主治医生提供有效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real-time elastography,RTE)对肝纤维化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疑诊肝纤维化患者102例,均行RTE检查测量8个动态参数,然后行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并依据肝纤维化分期诊断结果分为肝纤维化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RTE参数,Spearman法分析RTE参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组应变均值(90.83±4.23)低于对照组(107.23±3.59),标准差、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area ratio of low-strain region,AREA%)、复杂度、偏度(57.32±2.93、39.26±2.13、29.79±3.10、0.29±0.10)高于对照组(30.95±3.26、20.13±3.16、18.13±3.98、-0.10±0.23)(P0.05),峰态系数(2.67±0.21)、对比度(90.42±10.31)、相关性(0.95±0.01)与对照组(2.59±0.31、90.13±9.42、0.94±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应变均值随肝纤维化分期增加而下降,标准差、AREA%和复杂度随分期增加而增大(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应变均值(r=-0.879,P=0.001)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标准差(r=0.519,P=0.001)、AREA%(r=0.816,P=0.001)、复杂度(r=0.312,P=0.037)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RTE有利于肝纤维化的早期确诊及纤维化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肝组织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修复反应,表现为肝内细胞外基质增生与沉积.早期的肝纤维化患者在经过抗纤维化治疗后可发生逆转,所以对肝纤维化进行正确的分期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诊断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61例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肝组)和6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进行检测,分析VTQ与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对VTQ值与临床检验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中,VTQ值与胆碱酯酶(CHE)、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呈正相关性,其中CHE对VTQ值影响最大。肝硬化组VTQ值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P<0.01)。以VTQ≥1.22 m/s区分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鉴别效能为0.726(95%CI:0.637~0.803,P=0.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5%和62.30%。结论 VTQ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于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患者各30例,并选取同期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30例健康人员,均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干预,并对其PVP(门静脉灌注量)、肝动脉灌注量(HAP)、TLP(全肝总灌注量)、HPI(肝动脉灌注指数)及TTP(达峰时间)。结果:肝硬化组的PVP为(54.54±5.25)ml*100ml-1*min-1,均较其他3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病情进展呈负相关性,其HAP为(39.76±4.01)ml*100ml-1*min-1,均较其他3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性,TLP为(91.45±7.88)ml*100ml-1*min-1,均较其他3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病情进展呈负相关性,其HPI及TTP分别为(54.43±5.65)%及(176.74±28.49)s,均较其他3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性。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其PVP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对于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癌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脊柱病变定量、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25例脊柱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并分析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对照实际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两组,定量、定性分析良、恶性肿瘤的灌注成像规律.结果 良、恶性病变组病变区域的BF、BV和PS值为均明显高于各自正常组织,而MTT值小于正常组织(P〈0 05).恶性病变组病变区的BF值和PS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而BV值和MTT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是一种在定量、定性分析脊柱病变血流灌注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DWI、CTPI检测。比较梗死病灶区域、检测脑区MRI-DWI[表现扩散系数(ADC)]、CTPI的参数[强化峰值(PE)、脑血容量(CBV)]变化情况;并绘制受试者ROC曲线,分析MRI-DWI联合CTPI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区的价值。结果 脑梗死区PE、CBV、ADC较对侧健侧脑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E、CBV、ADC单独及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区的AUC均0.7,当取最佳截断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MRIDWI联合CTPI可检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以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