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门部胆管癌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以提高对术前分型的认识。方法参照Bismuth分型法,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MRCP表现。进行术前分型,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结果MRCP分型:BismuthⅠ型5例,Ⅱ型3例,ⅢA型2例,ⅢB型6例,Ⅳ型2例。与手术结果对照,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准确性达94.4%。结论MRCP可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Bismuth分型,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肝门胆管癌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检查的分型诊断符合率、总符合率和侵犯情况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联合诊断的侵犯情况检出率。结果: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对肝门胆管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总符合率和侵犯情况检出率的差异不明显(P>0.05),两种检查联合诊断的侵犯情况检出率为100.00%。结论: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中都具有比较高的价值,两种检查联合诊断时检出率更高,建议临床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3月46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均给予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超声检出例数与手术实际诊断例数,计算诊出率,同时比较肝癌与门静脉关系的诊断情况。结果超声诊断检出肝门部肿块17例,手术诊断实际证实为19例,检出率为89.47%;肝门部淋巴结7例,手术诊断实际证实为18例,检出率为38.89%;浸润肝脏或胆囊6例,手术诊断实际证实为13例,检出率为46.15%;腹膜转移4例,手术诊断实际证实为11例,检出率为36.37%;在肝癌与门静脉关系诊断对比方面,5例门静脉受侵病患在手术诊断均得到证实,符合率为100%,7例超声诊断门静脉未受侵患者,6例门静脉未受侵患者在手术诊断中均得到证实,1例则为门静脉受侵病患,符合率为85.7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符合率高,对病患无严重伤害,对该病的提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肝门胆管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05年9月至2011年6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的7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TK1水平,并分析肝门胆管癌患者血清TK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门胆管癌患者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者血清TK1水平。血清TK1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P=0.002),Bi smu t h-Cor lette分期(P<0.0 01)和淋巴结转移(P<0.0 01)表达密切相关。生存分析发现分化程度(HR=2.089,P=0.024)和血清TK1水平(HR=2.519,P=0.018)为肝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 l sur vival,OS)独立预后因素,而血清TK1水平(HR=3.694,P=0.003)为本组肝门胆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独立预后因素。血清TK1水平较高的肝门胆管癌患者OS和PFS较短。结论:TK1可能与肝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TK1水平能预测肝门胆管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肝门部胆管癌常侵犯肝门区血管及周围肝实质,给治疗带来困难。术前准确了解病变的范围以及与汗门区血管的关系对术中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的估计极为重要。与有创性的血管造影比较,无创伤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术前可较准确的显示肝门区血管情况。本文通过我院材料,分析了彩色多普勒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自1991年1月~1995年12月经治的肝门部胆管癌52例中,15例术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男9例,女6例,男女比例1.5:1,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7.6岁。15例病人均经组织学确诊。使用仪器:Aloka…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肝纤维化的诊断以穿刺活检病理作为金标准,但其缺陷是其为有创伤性检查,且存在一定并发症,患者不易接受,同时肝纤维化的分布不均匀,易出现假阴性结果。血清学指标的检测中,单个指标的诊断价值有限,故多采用血清学指标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诊断肝门胆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治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72例,给予MRCP、DWI序列扫描以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分析MRCP联合DWI肝门胆管癌检出情况、以及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情况,同时分析观扩散系数(ADC)参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MRCP联合DWI肝门胆管癌检出率为86.11%,明显高于ERCP(66.67%)、MRCP(65.28%)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CP联合DWI检出的62例患者,其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手术Bismuth-Corlette分型一致性Kappa值为0.772,P <0.05,一致性极佳。TNM分期Ⅲ~Ⅳ病灶ADC值为(1.19±0.12)×10-3mm2/s,明显低于Ⅰ~Ⅱ期病灶,CA199≥200 U/mL患者ADC值为(1.18±0.17)×10-3mm2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983-985
目的分析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诊断鉴别中采取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诊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胆管癌组),同期接诊的经活检、典型影像学确诊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0例(肝占位病变组)与正常体检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皆采取DWI诊断,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胆管癌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肝血管瘤组、肝囊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ADC值与肝恶性病变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并且序列速度快,图像特点与ADC值准确,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实时谐波超声造影(CEUS)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46个肝门部胆管癌。采用χ^2检验比较肝门部胆管癌常规超声与CEUS回声分布差异;以手术确定的评估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常规超声与CEUS判断胆管侵犯范围的准确率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常规超声与CEUS诊断门静脉受侵的准确率、对肝门部淋巴结的显示率差异。结果 在CEUS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有82.6%(38/46)及91.3%(42/46)的肝门部胆管癌表现为低回声,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晰,而常规超声63.0%(29/46)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等回声,病灶清晰显示率在常规超声、CEUS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为37.0%(17/46)、84.8%(39/46)、91.3%(42/46)。肝门部胆管癌CEUS门脉期及延迟期回声分布与常规超声回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4、53.939,P=0.000)。CEUS判断胆管侵犯范围的准确率为100%(46/46),高于常规超声判断胆管侵犯范围的准确率80.4%(37/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2,P=0.005)。术中证实9例患者门静脉受侵,常规超声诊断7例患者门静脉受侵,CEUS诊断8例患者门静脉受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常规超声与CEUS均未发现肝动脉受侵。术中诊断8例患者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及CEUS均发现6例患者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与常规超声相比,CEUS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灶清晰显示率及对胆管侵犯范围的评估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超声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手术确诊的45例肝门部胆管癌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肝门区肿物34例(75.6%),其中乳头型8例(23.5%),团块型17例(50.0%),弥散型9例(26.5%);按Bismuth分型判断胆管受累范围,34例中,29例(85.3%)与术中分型相符.超声对门静脉、肝动脉侵袭和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40%、50%.结论: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是可行的,对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CT平扫加增强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9例平扫表现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7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动态增强12例有延迟强化。对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价CT扫描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结论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是肝门区低密度肿块和肝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伴肝内胆管扩张。CT在判断肿瘤浸润范围虽有一定局限性,但目前仍为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一个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在肝门胆管癌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门胆管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肝门胆管癌的诊疗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按Bismuth分型,先由2位阅片者分别就超声造影对肿瘤分型作出判断并作Kappa统计.然后,2位阅片者共同阅片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与临床诊断相比较.结果:2位阅片者之间判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802.对照临床结果,超声造影分型准确度为86.1%(31/36),Kappa值0.808.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肝门胆管癌分型是可行的,可为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5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都行CT和MRI检查,临床分析两种方式所取得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就行比对。结果:结合临床病理学检测结果分析,CT的临床单独检测正确36例,正确率64.29%;MRI的单独检测正确45例,正确率80.35%,联合诊断的正确病例53例,占94.64%。结论: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联合诊断价值确切,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Bismuth分级是判断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及术前选择手术方法的标准[1-2]。完全切除肝门胆管癌,切除边缘为阴性,可提高术后长期生存[3],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高风险与术前黄疸情况密切相关[4-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可降低黄疸和细菌易位,改善肝功能和营养状况,提高了术后肝脏再生的能力[6]。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引流部位选择如果左右肝管汇合处受累,所选管道应引流至少六分之一的肝实质,同时靶叶应无萎缩或门静脉受累,否则即使胆道引流后,因为肝实质功能缺乏.  相似文献   

15.
超声检查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6例,姑息性手术17例,引流术14例,单纯开腹探查术1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13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植入术5例.行根治性手术者1,3 a生存率分剐为81.0%,52.3%;行姑息性手术者1,3 a分别为生存率45.5%,27.2%;根治手术组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组(P<0.05);年龄、血清总胆红素、Bismuth-Corlette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对惠者预后有影响.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九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同一单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阶段性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收治的1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中手术切除91例,非切除行胆道手术引流35例,经十二指肠镜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9例,单纯剖腹探查5例,其余9例因特殊原因未作任何处理而出院.随访103例中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6%、26.56%、7.81%;非切除手术引流组及胆道内支架引流组1年生存率分别是38.46%和37.50%,无3年生存者;单纯剖腹探查者5例,均于3个月内死亡.[结论]切除性治疗是延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胆道内支架支撑引流且具有简便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6例,姑息性手术17例,引流术14例,单纯开腹探查术1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13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植入术5例。行根治性手术者1,3 a生存率分别为81.0%,52.3%;行姑息性手术者1,3 a分别为生存率45.5%,27.2%;根治手术组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组(P<0.05);年龄、血清总胆红素、Bismuth-Corlette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术前应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肝外胆管癌病人的超声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二维声像图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符合66例占90.4%,其中肝门部胆管癌31例;胆总管癌35例.结论 超声能显示胆管癌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声像图.应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能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是否浸润,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癌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难以诊断的疾病 ,而且能进行切除的也极少。近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自 1999年至今 ,我们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诊断肝内胆管癌 2 8例 ,均有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现结合手术病例讨论各类肝内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及B超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有手术及病理结果者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年龄 32~ 71岁 ,平均 5 4岁。主要临床症状有 :持续性上腹部不适 ,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者伴有不规则发热。有 5例患者曾有胆道炎症或结石史。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