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是中晚期肿瘤常见的合并症,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约有70%的晚期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3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1].在导致重度癌痛的原发疾病中约70%为晚期消化系统肿瘤[2].因此,控制癌痛是终末期消化系统肿瘤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往往需要大剂量吗啡进行治疗.然而,一些临床医生仍然有"吗啡恐怖症".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消化肿瘤科尝试采用大剂量吗啡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终末期重度癌痛患者1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大剂量吗啡联合氯胺酮经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以及氯胺酮治疗,采用数字评估量表法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2例,中度缓解2例,有效缓解率达100%。结论:晚期顽固性癌痛治疗中应用吗啡联合氯胺酮经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给药,操作简便、镇痛作用强、效果满意,既可减轻反复肌内注射的痛苦,又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有70%的晚期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3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1]。癌痛患者镇痛使用吗啡无剂量限制,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2]。持续泵入吗啡后血清吗啡浓度维持恒定的有效水平[3],可避免波峰和波谷现象,可取得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从而为患者最大程度的减轻痛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持续泵入治疗晚期癌痛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就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干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吗啡皮下泵对治疗老年性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收治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的初始剂量一般由30~60mg开始,予以皮下泵24小时维持,观察1~2天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剂量滴定,按30%~5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结果 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30例(83.3%),有效5例(13.9%),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药物最小剂量为40mg/日,最大剂量为120mg/日,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未见有药物依赖性出现。结论 吗啡皮下泵治疗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较轻,适合于口服吗啡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持续吗啡皮下泵对治疗老年性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收治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的初始剂量一般由30~60mg开始,予以皮下泵24小时维持.观察1~2天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剂量滴定,按30%~5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结果 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30例(83.3%),有效5例(13.9%),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药物最小剂量为40mg/日,最大剂量为120mg/日,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未见有药物依赖性出现。结论 吗啡皮下泵治疗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较轻,适合于口服吗啡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肿瘤的发展及机体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全身给药不但镇痛效果差,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因此,良好的疼痛控制依然是极大多数晚期癌痛患者的主要医疗诉求。本文介绍利用电子镇痛泵经鞘内输注系统注射吗啡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护理观察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5例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应用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2例,中度缓解8例,轻度缓解4例,有效缓解率达100%。结论:晚期顽固性癌痛治疗中应用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给药效果满意,且简单易行,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鞘内吗啡泵在晚期癌痛病人中的镇痛效果,为临床诊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晚期癌痛病人采用吗啡注射泵鞘内镇痛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变化,观察临床镇痛效果,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30例病人治疗后24h、72h、1周、1个月VA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30例病人在鞘内吗啡泵输注过程中未发生蛛网膜下隙感染。[结论]针对晚期癌痛病人采取鞘内吗啡泵镇痛效果好,应用安全。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能、知识、人文关怀理念,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提高心理护理水平及沟通能力,提高晚期癌痛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亚甲蓝硬膜外用药对癌痛及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疼痛部位在躯干或下肢的癌痛患者40例,其中癌痛20例,癌痛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20例,根据疼痛部位选择不同硬膜外穿刺点,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亚甲蓝混合液。观察镇痛效果、镇痛后止痛药使用情况、用药间隔期疼痛程度、有效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0例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好,较注射前镇痛用药减少60%以上,镇痛用药间隔期显著延长,有效镇痛时间在1个月以上。20例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差,较注射前镇痛用药量减少25%~50%,有效镇痛时间12~18 d。40例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律变化等症状,大小便、饮食及双下肢活动均正常。结论亚甲蓝硬膜外用药对晚期癌痛疗效有显著效果,且安全可靠,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在癌痛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前应用此镇痛方法,会产生更好的镇痛效果。而此镇痛方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的癌痛疗效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吗啡输注泵置入蛛网膜下腔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03-2009-12间5例晚期癌痛患者吗啡输注泵置入蛛网膜下腔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生存质量。结果 5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未发生严重吗啡药物不良反应,顺利出院。结论吗啡输注泵置入蛛网膜下腔治疗晚期癌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新方法,护理工作在患者的恢复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