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温输液对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和寒颤的影响.方法 将59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应用便携式输液加温器对液体进行加温输液,对照组常温输液,监测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60 min、90 min的肛温及术中、术毕时寒颤发生情况,询问患者术毕时自觉发冷情况.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行,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温循环水毯、暖风机、液体加温等温度干预措施的综合应用在婴幼儿全身麻醉腹部手术中的保温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加湿循环水毯、暖风机、液体加湿等干预措施。所有患儿用肛温探头监测病人体温变化,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温度、麻醉开始时温度、切皮时温度、手术中30min、60min、90min、手术结束时温度。结果对照组自切皮后各时间点与术前肛温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各时间点与术前肛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麻醉后同一时间点温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进行体温监测,采取温度干预护理措施维持患儿的体温,可以避免因体温下降给患儿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种术中低体温干预护理措施在肝囊性棘球蚴病患者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的保温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囊性棘球蚴病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患者192例,按保温方法不同分为身体包裹组、输液加温组、湿辅料加温组、冲洗液加温组、保温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通过监测患者术中的肛温、鼻咽温,观察各种措施的保温效果。结果身体包裹组患者鼻咽温、肛温下降不显著(P0.05),湿敷料加温组显著下降(P0.01),保温毯组手术结束时的鼻咽温、肛温较开始时升高(P0.05),输液加温组及冲洗液加温组鼻咽温、肛温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中,鼻咽温、肛温自切皮后下降明显,最终稳定于35℃左右。湿敷料、输液和冲洗液加温组三组之间鼻咽温、肛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分别与保温毯组和身体包裹组的温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保温毯组和身体包裹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囊性棘球蚴病的手术护理中,首选保温毯保温,其次为身体包裹保温,以保持术中体温稳定,减少或减轻因术中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综合温度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温度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控制室温24~25 ℃,不采用任何特殊保温措施;观察组除控制室温外,采用加温仪将皮肤消毒液、输液、输血及术中冲洗液加热至37 ℃使用,术野外身体覆盖用充气式保温毯(温度调至42~46 ℃)保温,直至手术结束.监测2组患者在手术开始时及手术开始后60、90、120 min的体温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体温随着手术的进程,逐渐降低,在手术开始后90、120 min,与手术开始时及与观察组患者同时段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采取有效的综合温度干预,可有效预防术中体温下降,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体外加温仪对全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3来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骨科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人,全身麻醉后常规进行保温,将室内温度调至22,非手术部位用毯子覆盖;观察组44人,全身麻醉后在常规保温的基础上,给予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进行保温,监测两组患者应用体外加温仪时、手术切皮时、手术切皮后30min、90min、180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的体温情况,以及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如寒颤、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手术切皮后30min、90min、18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有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如寒颤、躁动的发生率,前者小于后者,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加温仪能很好的保持全身麻醉后患者的体温,加快苏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比充气加温毯的不同给予时机,观察其对脑肿瘤手术患者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3例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1例在患者进入手术间时立即给予普通毛毯+充气加温毯加温,对照组42例在进入手术间时给予普通毛毯,麻醉诱导时给予充气加温毯加温,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术中出血量、术后寒战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麻醉苏醒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麻醉诱导时、麻醉1.5h、麻醉结束时体温均高于进入手术间时,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诱导时到麻醉1.5h的体温均低于进入手术间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从麻醉诱导时到麻醉结束时各时间点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寒战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及麻醉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肿瘤手术患者进入手术间时应立即给予充气加温毯加温,并且要注意适当的温度档位调节,从而能够减少围手术期低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对老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肠癌老年患者8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包括控制室温、输液加温等;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措施。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30,60,90,120,15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变化,比较两者患者的寒颤发生率、苏醒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高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稳定;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寒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腹手术的肠癌老年患者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维持术中体温稳定,预防低体温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温灌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体温及寒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温灌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中体温、寒颤情况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rostatetomy,TUR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使用室温(22~24℃)灌洗液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组20例,选用加温至37℃的灌洗液。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体温,观察并记录失血量及发生寒颤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存在血红蛋白下降,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患者术中体温明显下降,与手术前及观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寒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TURP术中使用温灌洗液冲洗可维持体温的恒定,明显降低术中寒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保温措施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综合体温管理措施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保温组用温热敷纱擦拭止血并覆盖肠管、温热盐水湿润冲洗腹腔,加温输注液体及血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手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直肠温度变化,记录患者入室时、切皮时、术中、术毕体温。结果保温组患者肛温在切皮时及其后各时间点与人室时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肛温术中和术后逐渐下降,与入室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入室及切皮时两组间肛温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保温组术中及术毕肛温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主动加温在全身麻醉胸腹部手术中保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充气加温、液体加温和辐射加温在全身麻醉胸腹部手术病人中的保温效果。[方法]将1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充气加温组、液体加温组和辐射加温组4组,每组40例,所有病人用鼻温探头监测病人体温变化,观察4组病人入室体温、出室体温、降温幅度、降温发生率、寒战发生率。[结果]4组出室温度、降温幅度、降温发生率和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充气加温组病人体温均保持在36℃以上,预防了寒战的发生。[结论]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进行体温监测,采取主动加温措施维持病人的体温,可以避免因体温下降给病人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的加温输液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出血量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术中输液经恒温水箱加温至40 ℃;观察组30例,术中输液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至40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和全身麻醉插管后30 min、60 min、90 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干预对食管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68例食管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所有静脉输血输液及冲洗液均经电子恒温水温箱加温至37℃,使用控温毯对患者进行术中保温并且维持在30℃;对照组所有输血输液及冲洗液均为常温液体(22~24℃),术中采用棉被保暖。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寒战发生率、复苏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后1、2、3h及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麻醉恢复期的寒战发生率(14.70%)低于对照组(67.65%),术中尿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措施有助于食管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及术后生命体征恢复,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寒颤患者应用充气式保温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0年3-8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且在苏醒期发生寒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保温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寒颤发生时,对照组按常规给予2.5kg棉被保暖;观察组给予充气式保温毯保暖,记录两组患者寒颤的评分及给予不同干预措施15min后患者的寒颤缓解情况。结果两组在保暖干预前寒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保暖干预15min后,两组寒颤缓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全身麻醉苏醒期寒颤,促进患者的恢复,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沙普仑和哌替啶对于全麻后寒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全麻苏醒期进入术后恢复室后发生寒战的51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三组治疗:多沙普伦针1.0 mg/kg (多沙普仑组)、哌替啶针0.5 mg/kg(哌替啶组)及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降低寒战分级、寒战终止率,并观察对镇静、镇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 min、2.5 min和5 min后多沙普仑组和哌替啶组寒战等级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18.97、24.96、30.85,P均<0.05)。治疗1 min后,多沙普仑组和哌替啶组寒战终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4、11.10,P<0.05)。而哌替啶组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沙普仑组和对照组,经Fisher精确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之间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8.63,P>0.05)。结论全麻术后寒战患者使用多沙普仑和哌替啶都有明显中止寒战效果,哌替啶会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对已经苏醒的患者,两药对全麻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下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I组)和对照组(II组),每组40例。I组通过调控七氟烷呼气末浓度(Etsevo)维持BIS值在40~60,II组维持血压和心率在基础值的±20%波动调控Etsevo,并监测BIS值。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BIS值、ETsevo、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结果 I组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均高于II组(P<0.05);麻醉维持期I组ETsevo低于II组(P<0.05);I组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都明显少于II组(P均<0.05)。结论 BIS调控七氟烷吸入麻醉能减少七氟烷的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两种加温输液液体加温效果及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加温输液液体加温效果及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恒温水箱组(HW组):患者手术全程输入经恒温水箱加温至40℃的液体;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组(JW组):患者手术全程输入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的40℃液体。每例患者输入的液体建立两个测温点:tⅠ(输液瓶中液体温度)及tⅡ(输液管患者端液体温度)。监测患者麻醉前、全麻插管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及术毕体温(BT)、tⅠ及tⅡ变化。结果:两组各时间点tⅠ比较,JW组明显低于HW组(P0.01);全麻插管后各时间点tⅡ比较,JW组均明显高于HW组(P0.01);与各时间点tⅠ比较,HW组患者在全麻插管后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降低(P0.01),而JW组患者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升高(P0.01);两种方式加温输液中,随时间延长,HW组tⅠ、tⅡ逐渐下降,全麻插管后60mintⅡ已明显低于tⅠ(P0.05或P0.01),而JW组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高于同时点tⅠ,亦高于同时间点HW组tⅡ(P0.01);与全麻插管前患者体温比较,HW组患者体温在全麻插管后15min、30min、60min无明显改变,90min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JW组患者手术全程体温无明显变化。结论:与静脉输入恒温水箱加温液体相比,输入经专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能提供更确切的液体温度,更能保障术中患者的体温趋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血回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时对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自体血回输,Ⅱ组输注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并测定全麻诱导插管前(T1)、诱导结束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患者血清cTnⅠ、CK-MB的水平.[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异体血输注量增多;Ⅱ组在T3、T4时点cTnⅠ、CK-MB水平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回输能减少异体血的输注,使心肌酶的水平下降,有利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灸足部穴位促进妇科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低体温恢复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86例妇科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暖,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保暖的基础上给予足部穴位艾灸,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及寒战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体温恢复及寒战缓解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艾灸足部穴位能有效地促进妇科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低体温恢复及寒战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行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各20例,胎儿娩出后,右美托咪定组经上肢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泵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2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前及注药5、10、20、30min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体温,比较2组注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注药5、10、20min时收缩压((102±12)、(110±13)、(106±12)mm Hg)、舒张压((64±12)、(65±14)、(66±13)mm Hg)高于对照组((98±14)、(95±12)、(91±16)mm Hg和(56±11)、(55±13)、(57±15)mm Hg)(P〈0.05);2组注药10、20、30min和手术结束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注药5、10、20、30min及手术结束时心率((82±12)、(81±14)、(80±13)、(78±9)、(76±11)次/min)低于对照组((92±13)、(92±16)、(87±15)、(86±12)、(87±14)次/min)(P〈0.05);术中右美托咪定组出现寒战2例,对照组9例,2组寒战发生率(10%vs 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剖宫产手术产妇应用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预防寒战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右旋美托咪定全麻患者围麻醉期的催醒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成人骨科全麻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右旋美托咪定(DEX)+盐酸多沙普仑(DOX) B组:DEX+生理盐水.麻醉诱导插管后5 min开始,两组均给予DEX负荷量1 μg/kg,既以 0.6~0.8 μg/(kg·min)泵注维持,术毕前10 min停药.A组术毕拔管后即刻给予DOX 1 mg/kg,B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5 min(T0)、插管后 5 min(T1)、停止所有麻醉药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患者术前(T'0)、拔管时(T'1)及拔管后 10 min(T'2)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 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各时点SBP、DBP、HR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SAS评分在T'2时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患者拔管反应评分及恶心呕吐、寒颤、术中知晓等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用于麻醉维持可提供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镇静作用,全麻恢复期更平稳 多沙普仑对右旋美托咪定麻醉术后的催醒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