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语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和病灶部位以及与汉语失语症的差异。 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对9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评定,其中维吾尔族患者(维语组)45例,汉族患者(汉语组)45例,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结果同类型的维语和汉语失语症的病态语言特点没有明显差异;维语组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患者24例(53.33%),汉语组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患者36例(80%),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语组交叉性失语的发生率较汉语组高。 结论同一类型维、汉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基本一致;各型失语病灶有其结构定位,但汉语失语症可能较维语失语症更符合经典的语言中枢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研究脑卒中后Broca失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时间变异性,并比较维、汉语失语症的差异。 方法 纳入维、汉语BA患者30例(患者组)和维、汉语健康者30例(健康组)。采集rs-fMRI图像,经影像数据预处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将患者组分为维语患者组(9例)和汉语患者组(12例),将健康组分为维语健康组(13例)和汉语健康组(15例)。进行动态功能连接(dFC)的计算,使用双因素协方差分析获得语种与失语存在交互作用的脑区,并对维、汉语BA患者dFC异常的脑区与语言行为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双侧额下回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交互作用。维语患者组左侧额下回(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右侧额下回(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汉语患者组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高于汉语健康组和维语患者组(P<0.05)。维语患者组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与口语表达中的流畅度、系列语言、阅读理解中的填空、书写中的系列书写呈正相关(P<0.05)。 结论 静息态下维、汉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差异,其中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降低,对于维语BA患者语言功能受损的识别可能有提示作用,而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增强可能是汉语BA患者语言网络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病变部位及其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前瞻性研究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及对其自然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30例分别在脑卒中后第10.5d,1,2,4及6个月时,用同一套语言测评材料进行语言评定。结果:同一病变部位所致失语症的类型可不同。最复杂的是基底节,并且同一类型失语症可由不同病变部位产生。30例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在6个月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复。除完全性失语外,各类失语在第1-2个月内恢复最明显。听理解,口语表达和阅读恢复最好,其次为复述,书写的恢复最差。丘脑性失语和基底节性失语恢复最好。运动性失语恢复较好,感觉性失语恢复较差。完全性失语恢复最差。经皮质失语和传导性失语因病例数太少而不能充分反映其自然恢复情况。结论: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的病变部位与类型关系复杂。其自然恢复与失语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编译维吾尔语-汉语双语失语症检测法(UC BAT)量表并运用于维吾尔语-汉语双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评估。 方法 采用双语失语症检测法(BAT)量表的汉语版,根据维语的语言学特点和BAT量表的翻译要求编译维语版,初步应用临床,通过双语历史筛查维-汉双语失语症患者,检测各语言能力并分析各病理语言特点。 结果 编译了UC BAT量表,并将其应用临床筛查20例维-汉双语失语患者,评估各语言能力,其中男13例,女7例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5~74岁,平均(43.5±12.4)岁;受教育年限1~15年,平均(11.3±3.7)年;习得汉语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年限分别是(9.4±3.2)岁和(9.5±5.1)年。运动性失语7例,基底节性失语3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3例,命名性失语3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例,感觉性失语1例,完全性失语1例。基底节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患者在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书写的两种语言得分无差异,运动性失语患者在听理解、阅读理解和书写的两种语言得分有差异,其他的失语类型只有一个样本,不能假设检验。 结论 应用UC BAT量表获得的数据为双语失语症的调查研究、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的发生情况、语言障碍的特点并观察对其进行针对性语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单侧皮层下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29例,行失语症检查,分析其神经语言学特征。并将病程1个月患者入选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于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失语症评测,对训练前后的语言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病灶多位于左侧基底核。基底核性失语症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及书写能力的受损,其中理解中度障碍18例,重度障碍11例;书写障碍以描写障碍突出,重度障碍25例;复述相对较好,轻中度障碍24例。患者语音障碍23例,包括音韵及音律障碍。8例患者出现言语失用。经过早期针对性语言治疗,患者在听理解,口语表达、朗读、阅读、描写、听写等方面,治疗前后其正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语音障碍也有改善。结论: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其有特定的神经语言学特点。进行早期语言训练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的自然恢复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的自然恢复状况.方法: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能够耐受坐位30min以上时进行第一次语言功能评估.评估结果按Benson分类方法进行失语症分类.患者在脑卒中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分别进行语言功能评估.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个月内均未接受正规语言治疗.结果:共收集8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10类失语症.Broca失语18例,Wernicke失语10例,传导性失语6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4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4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5例,完全性失语12例,命名性失语4例,基底节性失语10利,丘脑性失语7例.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无论属于何种类型都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的自然恢复.这种自然恢复在发病后3个月内比较明显.口语的自然恢复程度在各个阶段均大于书面文字.不同类型汉语失语症自然恢复的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特征及针对性语言训练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的发生情况、语言障碍的特点并观察对其进行针对性语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单侧皮层下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29例,行失语症检查,分析其神经语言学特征。并将病程1个月患者入选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于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失语症评测,对训练前后的语言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病灶多位于左侧基底核。基底核性失语症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及书写能力的受损,其中理解中度障碍18例,重度障碍11例;书写障碍以描写障碍突出,重度障碍25例;复述相对较好,轻中度障碍24例。患者语音障碍23例,包括音韵及音律障碍。8例患者出现言语失用。经过早期针对性语言治疗,患者在听理解,口语表达、朗读、阅读、描写、听写等方面,治疗前后其正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语音障碍也有改善。结论: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其有特定的神经语言学特点。进行早期语言训练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查影响皮层下失语严重程度的因素,分析中重度皮层下失语患者语言障碍的特点及语言训练的疗效.方法选择皮层下失语症患者22例,其中中度10例,重度12例,于语言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波士顿失语症检查(BDAE)进行评估,筛查失语症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语言障碍的特点及神经语言学特征,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语言能力差异.结果年龄、有无并发言语失用两个因素进入失语症严重程度的回归方程.皮层下失语症患者听理解、阅读理解、复述及出声读等语言能力相对保留.语言训练后,中度皮层下失语患者各项语言能力明显改善,重度皮层下失语患者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等语言能力明显改善,书写能力改善不明显.结论年龄、是否并发言语失用可能是影响皮层下失语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脑卒中后皮层下失语有特定的神经语言学特点,语言训练疗效显著,中重度皮层下失语患者语言训练疗效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对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筛查,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对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03/2004-09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52例,男44例,女8例。均接受简易智力状况检查及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失语商的检查,其中35例患者只接受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操作商和大脑皮质商的检查。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功能测验两部分。言语部分的项目有: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及命名;非言语部分的项目有:阅读、书写、运用和结构。根据检查结果,计算出失语商、操作商和大脑皮质商。对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各分项分值和语言各分项分值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的各分项分值及失语商、操作商、大脑皮质商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52例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的失语商、操作商、大脑皮质商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中各分项分值均有显著相关关系(r=0.403~0.815,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入选为影响失语商的主要因素有定向力、记忆力和语言。②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中定向力、语言项分值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各分项分值均有显著相关关系(r=0.355~0.828,P<0.05)。③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语言项的物体命名、语言理解、阅读理解、句子书写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各分项分值均有显著相关关系(r=0.355~0.828,P<0.05)。④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中记忆力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中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等各项分值均有显著相关关系(r=0.387~0.787,P<0.05)。结论: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的定向力、记忆力和语言与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有着密切相关关系。计算力和回忆与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但是否皮由质下结构导致了这些失语仍存在争论。基底节性失语症有特定的神经语言学特征,选择针对性语言康复治疗是有效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8-01/2005-12与脑卒中、皮质下及基底节性失语及语言康复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脑卒中、基底节性失语、语言康复”,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Medline1982-01/2005-12的关于失语症的文献,检索词包括basalganglia,Subcorticalaphasia,apraxiaofspeech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手工查阅与之内容相关的书籍若干。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的病理机制,神经语言学特征,失语症诊断方法,语言康复方法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入标准:详细阐述基底节失语症的临床特征、神经语言学发病机制、康复治疗方法相关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5篇关于基底节失语症的文献,涉及基底节失语症临床特征文献31篇,其中神经语言学发病机制篇45篇,失语症评估及分类5篇,康复治疗方法14篇。排除65篇选择符合标准的30篇用于综述。资料综合:对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的定义,研究现状进行简明介绍,在此基础上详述基底节性失语复杂的神经语言学特征,从临床失语症状组合出发,进行失语症评估,探讨失语症状与病灶部位的关系,了解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的病态语言行为发生机制,为验证语言在脑内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提供重要资料;另一方面阐述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治疗方法。结论: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为临床常见疾病,有其特定的神经语言学特征,基底节结构参与语言形成过程,其机制有待进一步证实。选择针对性语言康复治疗是有效的。神经语言学家和临床医生正努力探索基底节结构在语言及言语形成过程中的整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观察多动症同时伴有学习困难患儿的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的改变情况,探讨多动症同时伴有学习困难儿童局部脑功能状态和易损部位及特点。方法对60例符合美国DSM-Ⅳ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患儿同时伴有学习困难者进行SPECT 99mTc-ECD脑灌注显像检查,并对此类患儿局部脑功能状态和易损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多动症患儿SPECT检查中发现大脑皮质不同的功能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灌注异常,以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功能受损最常见。其中双侧基底节血流灌注和功能不匹配者49例(81.7%);单侧或双侧额叶血流灌注降低为53例(88.3%),其中左额前血流灌注降低为45例、右额前为39例;颞叶血流灌注降低为21例(35%),枕叶为14例(23.3%),顶叶为3例(5%)。结论多动症伴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多有脑实质功能和血流灌注的损害,而不只是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脑灌注显像中脑部血流灌注和功能的异常;最易出现在额叶和基底节上、其次为颞叶、枕叶及顶叶。应用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多动症同时伴有学习困难患儿大脑实质是否受损及受损功能区所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各脑区功能连接(FC)变化。方法 对10例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观察组)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集rs-fMRI,以左侧额下回(LIFG)布罗卡(Broca)区为种子点,分析组内和组间ROI与其他脑区FC相关性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双侧枕叶、顶叶、额叶、颞叶、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及脑干与ROI FC呈正相关(P均<0.05);观察组双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额中回、扣带回、豆状核、海马、楔叶、枕叶,右侧顶下小叶、缘上回与ROI的FC呈正相关(P均<0.05);观察组双侧缘上回、颞下回、梭状回、顶下小叶、枕中回,右侧额中回、扣带回、小脑半球,左侧颞中回、颞上回等与ROI的FC的相关性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静息态下健康人脑内存在语言功能网络;左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多个脑区与LIFG Broca区的FC呈正相关,以左侧大脑半球额叶为主,可能与脑梗死后失语症的发生及恢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对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和脑内相关功能区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损伤并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言语康复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言语康复组患者同时给予以Schuell刺激法为主的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试验(ABC)评估患者的言语功能,于患者人组后第20天并且习惯言语训练后,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检测其脑内相关功能区的血流量(rCBF),分别于言语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各检测1次。结果言语康复组患者经过6周正规的言语训练后,ABC法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与人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SPECT扫描时,所有患者的原病灶区、Broca区、Wernicke区、左基底核区等均存在局部放射性减低,言语康复组患者经1次30~45min的言语训练后,原病灶区以及右侧大脑半球的病灶镜像区、额叶、颢叶、小脑等的rGBF值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训练可改善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增加其脑内与言语相关功能区的rCBF。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自动脑分割技术分析中国正常中老年人群脑结构体积的差异。方法 对96名正常中老年志愿者采集MRI,以自动脑分割技术获得脑内各结构体积,观察脑内各结构体积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左右侧之间的差异,分析年龄对脑内结构体积的影响。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颅脑总体积绝对值,右侧壳核、左、右侧尾状核、右侧苍白球、右侧额叶灰质及左侧顶叶灰质标准体积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侧之间,丘脑、壳核、尾狀核、额叶、顶叶、枕叶、颞叶、扣带回灰质、岛叶及侧脑室标准体积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脊液、右侧脑室及第三脑室体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60、0.51、0.57,P均<0.05),双侧额叶和左侧岛叶,皮层灰质、顶叶灰质、颞叶灰质及左侧枕叶灰质体积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自动脑分割技术能直观快速显示正常中老年人脑结构体积。不同性别健康中老年人脑内结构体积存在差异,随年龄增加,脑脊液、侧脑室及第三脑室体积增大,皮层灰质、额叶灰白质、顶枕颞叶灰质及岛叶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 MRI)功能连接方法(FC)研究无灶性癫痫(NLE)的脑功能改变,探论FC对NLE的应用价值。加深对NLE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对43例NLE患者和46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利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0 T超导MR扫描仪进行静息态功能序列扫描,然后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FC分析,再对ALFF分析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并分析FC统计脑图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海马FC增加的脑区位于右颞上回、左颞下回、双颞中回、双前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侧海马FC增加的脑区位于双颞上回、左海马旁回、左额叶、右前额内侧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右侧海马FC降低的脑区位于左内囊膝、左顶下小叶、右扣带回、左额上回、左额叶;左侧海马降低的脑区位于右小脑后叶、左小脑前叶、右颞上回、右丘脑。病例组右侧海马FC病程正相关的脑区位于:左额下回、左颞下回、左颞上回、右额叶、右楔前叶、右顶叶、右顶下小叶、右额中回;左侧海马FC与病程正相关的脑区位于左舌回、双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病例组右侧海马FC与病程呈负相关的脑区位于左小脑前叶、左内囊膝;病例组左侧海马FC与病程负相关的脑区位于左小脑扁桃体、左额上回、右颞上回、左楔前叶。结论 ALFF和FC方法可作为一种无创的脑功能研究方法,能检测出NLE静息态脑功能变化,了解与临床变量(病程)的相关性,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激活特点。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5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及15例正常中老年志愿者行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fMRI检查。采用SPM2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经组内和组间分析获得两组激活图及组问的差异图,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所在的脑区。结果最终10例患者符合实验要求并纳入研究,选取10if0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词语联想任务脑激活区主要包括Broca区及其镜像区、辅助运动区、左侧岛叶前部等脑区。患者组脑激活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等脑区。对照组激活高于患者组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后部;未见患者组激活高于对照组的脑区。结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左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激活程度减低或消失,运动性语言中枢的损伤导致了失语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灌注和脑灰质体积的变化特点。方法:临床招募轻度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老年人进行包含3D-T1WI和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序列的磁共振扫描,运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全脑CBF图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灌注差异的分析;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两组受试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对灌注有差异的脑区的CBF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轻度AD患者26例(年龄(73.0±6.8)岁,男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3例(年龄(73.7±8.2)岁,男23例)。与对照组相比,轻度AD组患者CBF灌注减低区主要位于双侧顶叶(以楔前叶、角回为主)、枕叶以及左侧颞叶和额叶;CBF灌注增高区主要位于右海马和海马旁回、右扣带回、基底节核团以及双侧额叶(以眶面和内侧面为主)(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患者的脑灰质萎缩主要位于双侧颞叶内侧结构(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也累及双侧岛叶和基底节核团(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组患者左颞顶叶脑回、双侧额上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正相关;双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前扣带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轻度AD患者存在以顶叶为主的低灌注和以海马、基底节区、额叶为主的高灌注改变,而其灰质萎缩主要集中在双侧颞叶内侧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失语患者失写症的分类、表现、各型失写症的大脑定位以及失写症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书写障碍不仅包括脑高级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的失写症,也包括初级运动功能受损导致的机械性书写障碍,而失写症是由于后天获得性脑损害所引起的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国外对于失写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拼音语系,而汉语为藏汉语系,因此国外的研究方法不适宜被我们直接搬用。国内对于失写症的研究多为个案研究,且研究方法并不一致,对于汉语失写症的病理机制也无统一定论。  相似文献   

19.
蒋玉尔  林枫  江钟立 《中国康复》2020,35(12):619-624
目的:探讨图片的语义类别对命名任务的影响,研究生物类和非生物类图片命名任务对正常大脑活动时空模式的影响。方法:入组健康成年右利手受试者10例,选取来自不同语义类别(生物类和非生物类)的图片20张,应用磁共振成像获取个体大脑结构,脑磁图(MEG)检测任务中的全脑活动。结果:在图片命名任务中,早期脑区激活从双侧枕叶开始,逐步向颞叶和顶叶扩散,最后额叶激活产生言语。在视觉相关时间窗内,生物类图片命名在右侧扣带回激活强度显著低于非生物类图片命名(P=0.0475),而生物类图片命名在双侧枕叶、左侧顶叶和左侧额叶均显著高于非生物类图片命名(均P<0.05)。在语义相关时间窗内,生物类图片命名在双侧额叶显著高于非生物类图片命名(P<0.05)。在语音相关时间窗内,生物类图片命名在双侧枕叶、左侧顶叶和左侧额叶均显著高于非生物类图片命名(均P<0.05)。结论:生物类和非生物类图片命名相比,两者在颞叶的活动未见显著差异,但前者具有枕叶、顶叶和额叶优势激活。提示生物类图片可以更好地在相关时间窗内刺激相关功能脑区。  相似文献   

20.
PET脑皮质分区法在AD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PET脑皮质分区法,在目视法基础上,结合脑皮质/小脑计数比值半定量分析对AD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轻、中、重度AD各15例。全部受检者行PET脑静态显像,经计算机处理获得横断面影像。在横断面影像上将脑皮质进行分区,即上额叶、中额叶、下额叶、上颞叶、中颞叶、下颞叶、上顶叶和下顶叶,双侧脑皮质共16个脑区。应用目视法观察各脑区的横断层影像,并将脑皮质各区放射性计数与小脑放射性计数相除,获得各脑区/小脑计数比值。结果:15例正常人可见大脑皮质各区放射性摄取呈双侧对称性均匀分布,并计算出了正常人各脑区计数比值。45例AD均可见脑内有放射性减低区。AD病人大脑皮质放射性减低区的范围随痴呆程度加重而扩大。轻度AD脑代谢比值仅在下顶叶和中颞叶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中度AD则扩大到上、下顶叶,上额叶和上、中颞叶;重度AD则整个脑区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皮质分区法对AD诊断较传统脑叶法更为精确,尤其对AD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