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的:评价早期干预对防治围产期高危儿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所有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新生儿期采用NBNA法进行评价,婴儿期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进行评价。同时进行体格测定。结果:纠正年龄l周及4周时,高危儿组除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P〉0.05)外,其他各因素高危患儿组NBNA评分与正常儿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生后l周及4周比较各组新生儿NBNA评分均获得显著进步(P〈0,05)。在婴幼儿期,随着干预的进行,高危儿各组与正常儿组之间神经运动发育的差距逐渐缩小,且高胆红素血症组有超前现象。在体重、身高、头围方面,高危儿各组除高胆红素血症组外在3个月时与正常儿组比较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过干预,于12个月时与正常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英 《当代护士》2007,(10):31-32
目的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促进高危儿的行为智能发育,降低高危儿的伤残率。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将78例高危儿随父母意见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开始实施系统干预和综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育儿,2组均在3、6、9、12个月时分别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进行智能发育测评。结果干预组高危儿心理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比对照组高危儿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为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明显减少伤残发生。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脑瘫高危儿246例,其中93例于≤3个月开始干预治疗为超早组,80例于3个月后开始干预为早期组,73例放弃治疗为对照组。超早组和早期组患儿均接受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治疗,并配合抚触、婴儿科学健身法等训练〉2个月。结果:患儿1岁时随访,婴儿智能测试(CDCC)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对照组比较,超早组和早期组MDI和PDI平均值均升高(P〈0.01,0.05),与早期组比较,超早组平均值更高(P〈0.05);1岁时脑瘫发生率比较,超早组与早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能减少脑瘫高危儿的脑瘫发病率和障碍程度,最佳干预时期〈3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对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将120例高危儿随机分成干预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两组患儿于1岁时来院进行Gesell智能测定。结果: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DQ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能有效改善智力及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对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危儿随机分成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2组患儿于1岁时来院进行Gesell智能测定。结果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能有效促进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6.
李艳  黄均礼  吴雅怡 《中国康复》2011,18(6):456-458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CP)患儿陪护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对息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3个月~3岁的CP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ZUNG)问卷调查,并按照患儿部位及类型给予运动发育推拿法及引导式教育等疗法治疗。干预组家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包括针对性心理疏导,共同制定患儿康复计划,家长间互相交流治疗经验等。结果:经过6~18个月的心理干预,2组家长ZUNG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家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例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干预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对CP患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取得其支持和配合对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早产儿从新生儿期开始实施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就医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新生儿室的早产儿83例,按照父母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常规育儿组40例,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治疗至2岁,常规育儿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治疗。并设同期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顺产儿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婴儿均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分别进行体格(即身长、体重、头围)的测量和智能测试。结果:体格发育6,12,24月龄时,干预组快于常规育儿组(P〈0.05),干预组与足月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6月龄CDCC智力发育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12月龄时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4月龄时高于对照组(P〈0.05)。6月龄、12月龄时干预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4月龄时干预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精神发育迟缓、脑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育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早期家庭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干预模式对高危儿儿进行早期干预,并定期对所有小儿作智能检查。结果两组患儿于第3、6、12个月采用湖南医科大学编制的《Bayley婴儿智能发育量表》分别测定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所有患儿1岁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能发育检查。干预组高危儿运动发育、智能发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家庭式干预,对其体、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降低高危儿伤残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存活出院的12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0~2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训练。由专人定期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对照组未进行系统干预。每3~6个月随访一次,两组均随访至2岁。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身长、体重、头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智力发育指数(P〈0.05)、运动发育指数(P〈0.01)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早产儿智力低下、运动低下与脑瘫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早产儿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脑瘫发生率及早产儿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重症监护室(NICU)存活儿行为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入住NICU的高危新生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干预组在住院期间予以丰富环境干预,出院后依据0-3岁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及教育大纲继续干预治疗。结果:比较两组生后3、6、12、18、24个月的发育商(DQ)和智力指数(MI),干预组DQ、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减轻高危新生儿的脑损伤,改善其预后,而且干时间越早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母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早期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的影响,以研究改善其预后。方法:对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正常儿(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儿(A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儿(B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B两组患儿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方法(NBNA)总分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两组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NA五大项目评分中,A,B两组的主动肌张力,一般评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查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高危儿减轻脑损伤,改善其预后/促进小儿健康成长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脑瘫高危儿不同时期干预的预后临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开始干预脑性瘫痪高危儿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将95例临床诊断为脑瘫高危儿分为早期干预组(48例)及晚期干预组(47例);早期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接受系统干预,晚期干预组在6个月以后进行干预,并在6、9、12、18月龄时进行运动发育和智力测定。结果早期干预组平均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晚期干预组(P〈0.05),早期干预组平均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晚期干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早期干预组脑瘫、智能低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晚期干预组。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尽早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减少伤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mbinemia,HB)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其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根据血清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水平,将系统管理中出生后3d的126例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125.12±20.36)μmol/L]30例、HBI组[(215.71±35.12)μmol/L]33例、HBH组[(274.16±42.55)μmol/L]31例和HBⅢ组[(382.02±56.03)μmol/L]32例。在此基础上,给予HB组干预性治疗;出生后第3、7、14和28天,进行血清UCB测定和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定;出生后第1、3、6和12个月,运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评估。结果HBⅢ组神经行为评分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最低,HBⅡ组和HBⅠ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干预后,HB组血清UCB水平均降低,神经行为评分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均提高;出生后第12个月时,HBI组和HBⅡ组神经行为发育商数与对照组相近(P〉0.05),HB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t=13.472,P〈0.01)。结论新生儿HB可影响婴儿神经行为发育,早期干预能改善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见抗抑郁治疗,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和生活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均进行HAM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erthel(BL)指数法,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e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HAMD评分均下降,BL与FMA评分均升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减轻PSD患者症状,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尽快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出生窒息的高危新生儿体液免疫、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及临床评估价值。方法:对本院病房出生的105例窒息高危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监护人是否接受后期干预治疗的意愿,将7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干预组A1(40例)和对照组A2(30例),35例早产窒息儿分为干预组B1(20例)和对照组B1(15例),于出生后1d、3个月、6个月,检测IgG、IgA、IgM、GH和IGF-1含量。结果:窒息高危新生儿出生后体液免疫物质、GH和IGF-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体液免疫物质、GH和IGF-1均高于非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生窒息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提升其体液免疫、GH和IGF-1的水平,有利于提高窒息高危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进行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脑卒中患者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64例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70例为观察组。2组均按常规给予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进行强化康复知识教育,包括康复评定并制定康复目标、并发症相关知识、康复训练及护理技能、心理治疗及出院康复指导等。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上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随访6个月后,2组上肢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干预1个月时提高(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MA及BI评分2组较干预1个月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强化康复知识教育可以明显降低偏瘫上肢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改善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抚触及被动体操对轻度窒息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轻度窒息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抚触及被动体操干预。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进行测定。结果:干预前两组轻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2 d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通过抚触及被动体操干预后30 d,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抚触及被动体操对轻度窒息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智力发育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 HIE 患儿分为对照组(n =39,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和观察组(n =40,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以及18个月后身高、体质量、新生儿 NBNA 评分差异。结果2组患儿18个月后身高、体质量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 NBNA 评分以及在6、12、18个月龄时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 HIE 患儿及早进行运动、视听觉训练、水疗法、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导性音乐想象技术对缓解实习早期本科护生压力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8月便利抽取北京市两所护理学院毕业实习本科护生共77名,分成干预组(n=39)和对照组(n=38),干预组进行为期4周的音乐治疗,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1个月采用实习护生压力量表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本科护生干预1周后的心理压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心理压力中3项因子,即工作性质和内容、患者的情况、教学安排的得分,以及总均分在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性音乐想象技术能够降低本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