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p16蛋白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和分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91例宫颈各类病变中的p16蛋白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中104例HPV16/18型及6/11型DNA感染率.结果 191例标本中,p16蛋白表达率为73.3%,其中75%呈带状,25%呈点状.CINⅠ级p16蛋白表达率较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明显增加(P<0.01);CIN Ⅱ~Ⅲ级p16蛋白表达率较CINⅠ明显增加(P<0.01).104例HPV DNA检测病例中,HPV16/18型检出率为49%(51/104),HPV6/11型检出率为9.6%(10/104).CIN Ⅰ级HPV16/18型检出率较鳞化伴增生组明显增加(P<0.05);CINⅡ~Ⅲ级HPV16/18型检出率同CIN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16可以作为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与CIN Ⅰ级、CIN Ⅰ级与CINⅡ~Ⅲ级间鉴别诊断的标记物;HPV16/18感染与p16蛋白带状表达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宫颈标本(指宫颈细胞刷标本和宫颈环切标本)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482例宫颈组织标本中可能存在的HPV基因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结果 482例标本共检出HPV阳性124例,总感染率为25.73%(124/482),21种亚型共检出18种,低危型42、43、44未检出。宫颈细胞刷标本组267例中共检出HPV阳性97例,感染率为36.33%;宫颈环切标本组215例中共检出HPV阳性27例,感染率为12.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2,P<0.01)。宫颈细胞刷标本组多重感染率(包括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亚型)为9.36%(25/267),宫颈环切标本组多重感染率为1.86%(4/2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P<0.01)。结论宫颈细胞刷标本和宫颈环切标本HPV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临床在采取标本时应尽可能采集宫颈细胞刷标本,以防止漏检;HPV亚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亚型的疫苗研究,将是防治宫颈癌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赵玲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484-1486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VAIN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病理结果、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监测,以及临床表现及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VAIN患者年龄平均41.7岁,其中≤40岁10例(占31.8%),〉40岁22例(占68.2%);VAINI级17例、Ⅱ级10例、Ⅲ级5例;有CIN病史23例,宫颈癌病史3例;90.6%的患者由高危型HPV感染(VAINⅡ~Ⅲ级中100%有高危型HPV感染),84.4%的患者病变位于阴道上1/3段。治疗15例(手术9例,局部用药4例,激光治疗2例),未治疗17例(随访观察)。手术治疗9例中除1例术后2.3年复发外,余8例随诊未有异常;局部用药4例中3例分别于1年、2年、3年病变消失,1例无变化;2例激光治疗患者1年随诊未见病变,2年随诊时1例失访,1例未检查出病变。17例首次就诊时未进行任何治疗的VAINI级患者,随诊观察最长4年,最短5个月,其中11例随诊中病变消失,5例无变化,1例54岁患者随诊3.9年时发现进展至VAINⅡ级。结论VAINA与CIN病因及临床表现相似,诊断与治疗原则相同。  相似文献   

4.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3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相符性、治疗效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CI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LEEP对93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采取前瞻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术后7—21d出血多于经量1倍以上、需回院止血治疗者占5、4%(5/93)。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者占37.6%(35/93);其中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20.4%(19/93);诊断级别上升者占14.0%(13/93);病理诊断浸润癌者占3.2%(3/93),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切缘阳性(即切缘仍见CIN病灶)2例,占2.2%(2/93)。术后半年复查无CIN者占97.8%(88/90),术后半年内复发CINⅡ 1例。93例患者中术前作HPV-DNA检测者61例,其阳性率为73.8%(45/61);对术前HPVDNA阳性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89.5%T降至正常。结论: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HPV-DNA检测由于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在CIN的诊断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其定量的多少与CIN级别的高低不成正比,可用于术后疗效判定及作为随访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颈锥形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8例经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CIN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108例(LEEP组);同期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20例(CKC组)。采用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术后HPV消退情况,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28例患者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组比较,二者诊断完全符合74例,占68.51%;术后病理比术前CIN等级升高者15例,占13.89%,术后病理比术前CIN等级下降者19例,占17.59%;CKC组分别为14例(70%)、1例(5.0%)、5例(40%)。术后病理提示LEEP组切缘阳性6例,切缘阴性102例;CKC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切缘阴性19例,各组子宫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级别再无升高病例。LEEP组、CKC组治愈率分别为94.4%(102/108)、95.0%(19/20)。术前高危型HPV阳性共101例,术后3个月复查HPV转阴86例,15例术后阳性随访3~12月,定期检查无病变发现。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双重价值。不仅可完整切除病灶,而且能消毁切缘病灶,对消除宫颈HPV感染作用明显,疗效肯定,简便易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15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HPV感染率46.84%(74/158)。感染比例最高的亚型是HPV16(36.48%),其次分别是HPV52(21.62%)、HPV58(13.51%),在感染者中,HPV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5.68%(56/74),HPV多亚型感染率为24.32%(18/74)。结论该研究中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2、58,HPV-DNA的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有临床指征作阴道镜活检的宫颈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筛查人乳头瘤病毒。根据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将其分为A组(慢性宫颈炎,n=62)、B组(CINⅠ级,n=46)、C组(CINⅡ级,n=20)、D组(CINⅢ级,n=12),对比四组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结果本组140例患者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56例,阳性率为40.0%;阴性84例,阴性率为60.0%;病理活检结果显示,A组、B组、C组、D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5%(4/62)、54.3%(25/46)、75.0%(15/20)、100.0%(12/12)。A组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C组、D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C组、D组之间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鉴别中,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不仅能对现行的宫颈疾病患者进行确诊,还能及时发现存在高危风险的人群,可作为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56例宫颈C1N组织及19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并应用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E-cadherin表达的强度.结果:E-cadherin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宫颈CIN组织及宫颈鳞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57.1%及36.8%(P<0.05);在正常宫颈上皮E-cadherin呈现膜表达,而在宫颈CIN及宫颈鳞癌中E-cadherin的膜表达减弱或缺失,呈现出胞浆表达.E-eadherin在宫颈CIN Ⅰ、Ⅱ、Ⅲ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7.5%、55.0%、35.0%(P<0.05).在Ⅰ期、Ⅱ期、Ⅲ期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6%、40.0%、50.0%,(P>0.05)结论:宫颈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下调及表达的重新分布参与了CIN及宫颈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381-2382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HPV的分型结果。方法选取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证实为CIN的患者117例,根据其CIN分级分为Ⅰ组(Ⅰ级)42例、Ⅱ组(Ⅱ级)38例、Ⅲ组(Ⅲ级)37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三组患者病理组织切片的HPV。结果三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V阳性率与CIN级别呈正相关。三组患者主要表现为HPV单一高危亚型感染,其中以HPV16、58感染率最高。结论各级CIN组织中HPV阳性率均较高,且HPV阳性率随着CIN级别上升而增加,其中最常见的感染亚型是HPVl6、58。  相似文献   

10.
李雷  张葵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64-196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HPV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16/18型DNA。【结果]1280例宫颈炎患者中HPV阳性率为35.4%,30例CIN患者中HPV阳性率为60.0%,有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治疗后HPV转阴,1例治疗后仍为阳性。【结论】高危型HPV与CIN发生有关,高危型HPV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治疗后的分子生物学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VAIN患者的临床表现、阴道脱落细胞学、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以及治疗方法等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4.9岁,VAINⅠ、VAINⅡ、VAINⅢ分别占53.3%(16/30)、33.3%(10/30)和13.3%(4/30);VAINⅢ在年龄≤40岁者和>40岁者中分别为10%(1/10)和20%(4/20);80.0%(24/30)患者有CIN病史,13.3%(4/30)有宫颈癌病史;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中分别有3/9、53.3%(8/15)和2/4发生VAINⅡ~Ⅲ;96.6%(28/29)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86.7%(26/30)患者病变位于阴道上1/3。结论 VAIN临床特点与CIN相似,CIN诊断和治疗原则也可适用于VAIN。  相似文献   

12.
子宫血管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特殊类型,组织学上为良性疾病,生物学上具有转移和浸润生长的倾向.临床上很少见,术前诊断困难,主要靠病理诊断,且子宫血管平滑肌瘤发生于宫颈者更少见.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41岁,农民,主因检查发现子宫肌瘤1年,阴道出血半年,于2011年10月21日入院.入院前1年妇女普查时发现子宫肌瘤(仅行B超检查未做妇科检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无改变.因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未治疗.半年前出现同房后出血,未诊治.入院前3天查彩超示:子宫内膜质地不均匀;子宫占位(考虑肌瘤);宫颈外口肿物(肌瘤?).即入院.入院查体:心肺腹检查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经查外阴,阴道内可见一肿物约8 cm×9 cm×8 cm,质中,接触性出血,宫颈无法暴露,子宫前位,稍大,表面不平,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彩超示:子宫前位5.3 cm×5.1 cm,前后边界清,宫内回声不均,前壁下段肌壁间可见2.1 cm ×2.0 cm,宫底后壁肌壁间可见2.5 cm×1.9cm中低回声肿物,宫腔线居中,内膜厚1.1 cm,质地不均.宫颈厚3.2 cm,宫颈外口处可见8.2cm×6.7 cm中低回声肿物.提示:子宫内膜质地不均匀;子宫占位(考虑肌瘤):宫颈外口肿物(肌瘤?).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宫颈肿物;子宫黏膜下肌瘤?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宫颈肿物液基细胞学检查:可见少量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宫颈肿物活检病理报告:可见间质及平滑肌、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不同HPV亚型分布及多重感染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级及宫颈癌的四川地区病例384例,其中CINⅠ、CINⅡ、CINⅢ分别为77、50、166例,宫颈癌91例.运用返向点杂交法检测其HPV...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7例宫颈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P53检测,以13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和对照组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53表达随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增高而上调,但其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伴湿疣样病变组中的表达比无湿疣样病变组中的表达高,但其阳性表达未达显著性差异(P>0.05);P53在宫颈鳞癌病理Ⅰ级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病理Ⅱ、Ⅲ级中的表达(P<0.05);P53在宫颈鳞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蛋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左慧萍  杨晓红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228-1230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1].但并非所有的HPV感染者都发展为宫颈癌,绝大部分感染都是一过性的,只有在免疫功能不足以控制或清除感染,或有其他相关性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导致HPV持续感染,最终引起内皮细胞的恶性转化,而演变成为宫颈癌.因此研究HPV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对降低HPV感染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资料就HPV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WNT1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1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21例低度病变(CINⅠ)、45例高度病变(CINⅡ~Ⅲ)及42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用杂交捕获第二代方法检测高危人乳头状病毒(HR-HPV)载量。结果与正常宫颈对照组相比,CINⅠ、CINⅡ~Ⅲ中WNT1表达逐步增加,宫颈上皮内瘤变中WNT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低度病变相比,高度病变中WNT1表达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鳞癌中WNT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高度病变相比,宫颈鳞癌中WNT1表达明显减少(P<0.05);WNT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NT1蛋白表达强度与HR-HPV感染负荷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WNT1可能成为辅助诊断CIN的相关标志物,WNT1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早期诊断C IN对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C IN发病的重要原因,故采用HPV测定结合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筛检C IN,可提高C IN的早期诊断率。现将HPV检测C IN 8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01~2005-12我院门诊对慢性宫颈炎患者43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PV的同时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年龄24~63岁。对于HPV( )及(或)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Ⅲ级者129例再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1.2方法窥器暴露宫颈后,用棉签1取宫颈外口分泌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心理特征。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118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进行评测。结果:引起患者心理失衡状况与医疗、社会、家庭有密切关系。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断CIN 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液基薄层细胞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证实CIN 192例,有效地减少.了过低诊断和治疗不足及手术盲目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LEEP、锥切术后送病理是宫颈病变理想的系列诊治手段,在CIN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简称CIN)是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统称。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由于炎症或其他内外界的刺激发生异常增生。由幼稚的基底细胞向上伸延而累及上皮中层甚至全层,成为异常增殖的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