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ICU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近年来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各种侵入性操作及肠外营养的广泛应用 ,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多 〔1〕。深部真菌感染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抗真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抗真菌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对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9月本院 ICU收治的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 ,以探讨ICU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抗真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调查对象 :对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9月本院 ICU收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1.2 方 法 :1.2 .1 调查内容 :1一般项目 :性别、年龄、ICU住院日等 ;2现病史 :…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 13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患者进行分析 ,总结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 ,试图为临床有效治疗 ARDS提供依据。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35例 ARDS患者于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 ,诊断依据 1994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 /危重病学会 (ACCP/ SCCM)制订的标准〔1〕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 2 0 0 0年制订的标准〔2〕。男 10 8例 ,女 2 7例 ;男女比例为 4∶ 1;年龄 5~ 77岁 ,平均 5 2岁。患者均表现为呼吸困难 ,血气分析为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X线胸片显示双肺门弥漫性浸润影。1.2 治疗与转归 :…  相似文献   

3.
成年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2 8日的预后评价有关机械通气治疗的适应证已进行过研究 ,但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评价尚无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报道。西班牙马德里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机械通气对危重病患者治愈的影响以及影响患者治愈的其它因素。他们对 1998年3月 36 1所 ICU收治的 15 75 7例成年危重病患者的治愈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分别记录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 12小时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 ,并连续记录 2 8日。在 ICU收治的所有危重病患者中 ,5 183例患者接受过机械通气治疗 ,占总人数的33.0 %。他们的平均治疗时间为 5 .9…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血清IL-18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AP患者血清IL - 18的浓度变化 ,探讨其可否作为AP严重程度 (尤其是ARDS是否发生 )的早期预测指标。方法 :89例AP患者分为AEP、AHNP无ARDS和AHNP并ARDS 3组 ,30例健康者为对照 ,采用ELISA法检测IL - 6、IL - 18,免疫扩散法检测CRP。结果 :AHNP(无论有无ARDS)血清IL - 6、IL - 18、CRP浓度明显高于AEP和对照组 ;AEP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并发ARDS的AHNP与无ARDS的AHNP ,IL - 6、CRP浓度无明显差异 ,但前者IL - 18浓度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IL - 18不仅可预测AP严重程度 ,而且可预测是否发生ARDS。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家三级综合医院ICU中ARDS患者的病因、病死率及影响因素。结果383例ARDS患者占同期ICU收治危重患者的4.5%;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多发性创伤(10.7%)是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起病距原发病时间为(61.8±43.7)h。ARDS总病死率为52.0%,对病死率分别以年龄(≤39、40~64、≥65岁)、性别(男)进行调整,调整前后的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12、13~19、≥20分)进行调整后的病死率5年间差异均无显著性。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并未下降。  相似文献   

6.
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脂微球前列腺素E1 (lipo PGE1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动脉血气的影响 ,评估其疗效。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8月收治ARDS患者 5 8例 ,随机分lipo PGE1 治疗组 ( 3 0例 )和对照组 ( 2 8例 )。治疗组在入院 48h后静脉滴注lipo PGE1 3ng·kg-1 ·min-1 ,维持 2h ,每天 2次 ,连用 7~ 14d。比较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1)PaO2 、氧合指数 (氧分压 /吸氧分数 )、肺顺应性恢复较对照组早 (P <0 0 1,P <0 0 5 ,P <0 0 5 )lipo PGE1 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量。结论 :lipo PGE1 对ARDS患者有较好疗效 ,提高生存率 ,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白蛋白(ALB)、血浆胶体渗透压(COP)、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变化的特点以及对ARDS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RDS分为未发生ARDS组(82例)和发生ARDS组(85例),收集入ICU时(T1)及诊断ARDS时(T2)的血浆ALB、COP和CLI,比较T1和T2时间点各指标的变化,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百草枯中毒合并ARDS诊断及预后效能评价。结果:百草枯合并ARDS组与非ARDS组T1时间点比较,T2时间点与T1时间点比较以及ARDS组中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LB和COP均明显降低,CLI明显升高。ROC分析表明,T1时间点单一指标诊断ARDS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95%CI:0.674~0.822)(COP),联合诊断最大AUC为0.764(95%CI:0.694~0.835)(COP+CLI);T2时间点单一指标预测死亡的最大AUC为0.712(95%CI:0.604~0.820)(COP),联合预测最大AUC为0.725(95%CI:0.618~0.833)(ALB+COP)。结论:3种指标与百草枯中毒患者ARDS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COP水平变化是诊断及评估预后不良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诊断标准,沿用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2004~2009年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ARDS患者的原发病、逐年发病情况、病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年晋城煤业集团总院ICU共收治危重病患者1714例,其中60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占同期ICU收治的各类危重患者的3.5%。肺内疾病致ARDS(肺内型ARDS)共16例,(占26.7%),死亡10例,病死率62.5%。肺外疾病致ARDS(肺外型ARDS)共44例(占73.3%),死亡21例,病死率47.1%。肺内型ARDS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型(X^2=13.261,P〈0.01)。原发病为脓毒症13例(占21.7%)及肺炎10例(占16.7%),其他为大手术、重症胰腺炎(5%)、多发性创伤(25%)等。60例ARDS患者中死亡31例,其中肺内疾病死亡10例(占32.3%),肺外疾病死亡21例(占67.7%)。ARDS总病死率为51.67%。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脓毒性休克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①6年间ARDS平均发病率为3.5%,2007年最低(2.97%),从2004年(3.17%)到2009年(4.06%),呈缓慢上升趋势;②6年间总病死率达51.67%;肺内型ARDS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型ARDS,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③危重病患者并非死于单纯的ARDS;ARDS患者多数死于感染性休克;④发生感染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时,则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有关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大量资料表明 ,深部真菌感染率在近 10~ 2 0a有明显增高[1] 。深部真菌感染己成为ICU危重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了解ICU病人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和护理对策 ,我们对本院 1994年 5月~2 0 0 2年 7月ICU收治病人中资料完整的 6 9例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4年 5月~ 2 0 0 2年 7月本院ICU住院病人发生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历资料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本组 6 9例中 ,男 4 7例 ,女 2 2例 ,年龄 9~89岁 ,平均年龄 4 8.9岁 ,其中 6 5岁以上者 39例 ;在ICU…  相似文献   

10.
血糖和糖皮质激素在危重病应激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讨应激状态下血糖和皮质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危重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为危重病患者的代谢支持选择最佳时机。方法 ICU危重病患者 12 7例 ,入选标准为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和MODS。回顾性将病例分为死亡组(n =35 )和存活组 (n =92 )。入院后当天、3、5、7、14d进行血糖检查 ,入院后次日、5、10d进行循环血内皮质醇检测。 30例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对其内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糖一直维持于较高水平 ,对胰岛素存在一定的耐受性。存活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胰岛素用量进行性下降 ;生长激素明显提高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P <0 0 1) ,增加危重病患者内环境紊乱。循环血皮质醇浓度显示死亡组患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而存活组呈进行性下降 (P <0 0 1)。结论 血糖水平和循环血内皮质醇浓度走势相一致 ,可作为危重病患者应激反应病理过程的一个监测指标 ,同时为危重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一个参考指标 ;生长激素在应激期增加危重病患者的内环境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