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4例需要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将低分子肝素钠每日2次注射分为两组,早上8:30注射左侧腹部为对照组,晚上20:30注射右侧腹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皮下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皮下出血的严重程度,旨在寻求安全有效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48.1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8.83%),两组患者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注射部位轻度出血及中度出血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的(P<0.05).结论 综合改进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且避免出现较大面积出血,提高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而且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住院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20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和皮下硬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4.083,P=0.000;P=0.000),皮下出血面积小于对照组(t=7.267,P=0.000)。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能明显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观察集束化护理在减少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方法,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情况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找出有效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缩小出血面积,减轻疼痛。方法选择普外科接受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的47例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进行注射,实验组24例患者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法进行注射,观察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结果改良注射法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及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小出血面积,减轻患者的疼痛(P0.01)。结论应用改良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少皮下瘀斑的形成,减轻患者因皮下注射治疗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法对皮下瘀斑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外科术后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在腹部皮下注射肝素钠,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的瘀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皮下瘀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过程及方法的优化,有效降低了注射部位皮下瘀斑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盛洁  姚慧 《天津护理》2020,28(4):473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提高护士低分子肝素注射规范性,降低皮下出血率。方法:选择2019年3至5月143例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7至9月1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观察组应用六西格玛 DMAIC 模型规范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强化管理、建立考核机制等手段对注射过程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比较两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皮下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单项质量关键点(CTQ)规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率,瘀点、紫癜、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可有效提高护士低分子肝素注射规范性,降低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率,减轻患者皮下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轮换的方法。 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随机选择注射部位,观察组采用轮换注射表和腹部分区示意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皮下注射。 结果 观察组皮下出血及硬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轮换注射表和腹部分区示意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皮下注射,可以明显降低皮下出血及硬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良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皮下注射时局部疼痛,以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PCI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局部疼痛情况,观察皮下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局部出血和疼痛程度较轻,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的皮下出血,减轻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方法。方法选取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98例为观察组,采用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10 s持续注射后等待10 s再拔针,注射后不按压,如有出血和血肿按压3~5 min。另选取同期患者122例为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部规律轮换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11月入住我科接受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186例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随机选择脐部注射部位,观察组采用假想线规律轮换脐部注射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淤斑、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皮下出血程度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假想线规律轮换脐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可降低瘀斑、血肿发生率,减轻出血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优化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流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6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PCI术后患者97例分为2组,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入院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流程;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入院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优化注射流程。比较2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Z=-2.907,P=0.004)。 结论 优化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流程可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索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患者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一2013年5月人住我科接受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的92例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的出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采用改良方法注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抗凝剂皮下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490例次皮下注射抗凝剂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管理方法(31例254例次)与流程管理方法(29例236例次)给予患者皮下注射抗凝剂,观察实施流程管理前后患者注射抗凝剂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注射抗凝剂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程度减轻(均P<0.05)。结论抗凝剂皮下注射流程管理法优于传统管理方法,降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和皮下出血程度,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叶露 《中国临床护理》2019,11(6):500-503
目的 探讨改良皮瓣引流护理方案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乳腺癌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皮瓣引流护理方案,即采用弹力包扎带加压,应用组合引流方案进行皮瓣引流,并使用制动袖套约束患者动作范围。比较2组患者腋窝及胸部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炎症因子、疼痛程度。 结果 2组患者腋窝及胸部引流量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692,P<0.001),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39,P<0.001; t=57.808,P<0.001);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6.142,P<0.001)。 结论 改良皮瓣引流护理方案能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肿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对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每12 h腹壁皮下注射1次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6400 IU,同一患者8∶00注射后不按压,20∶00注射后按压3 min,注射后12 h测量皮下出血面积,比较两种方法差异。结果:72例患者共接受腹壁皮下注射569次,不按压283次,按压3 min 286次,共有4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后不按压与按压3 min效果相同,临床建议注射后不按压,在不增加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同时,减轻了护士不必要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与对照组(单纯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每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波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DBG、MAGE、MOD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胰岛功能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控制血糖波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雷火灸与硫酸镁湿热敷对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脂肪增生的护理效果,优选胰岛素注射引起皮下硬结干预方案。方法:抽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胰岛素注射致皮下硬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硫酸镁湿热敷方式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将应用雷火灸方式护理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连续14d。评估两组方式护理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总时长及治疗费用,测量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皮下硬结面积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皮下硬结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护理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皮下硬结面积均逐渐减小,至护理后7d开始研究组患者皮下硬结面积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皮下硬结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临床干预总有效率(95.00%)远比对照组(65.00%)更佳,且整个疗程内研究组的护理总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雷火灸快速有效缓解皮下硬结状况,促进胰岛素注射部位恢复,且经济实惠,效果显著,可以作为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硬结优选外治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课教育在应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取微课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注射知识及技能掌握水平及低血糖、皮下脂肪增生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胰岛素的使用期限、注射部位的选取、注射部位的轮换、皮肤消毒方法比较,干预组患者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发生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课教育能够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提高疾病管理能力。可使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保持较高的技能水平及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改良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改良后的隧道针包含针柄、针芯和针头3个部分,针头呈圆弧倒角结构,可稳定连接导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97例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隧道针,建立与穿刺静脉呈30°~45°的皮下隧道,在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