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双腔气管导管(DLT)可隔离两肺通气,使手术侧肺萎陷,非手术侧单肺通气,防止单侧肺部病变由于手术操作、机械通气等因素向对侧肺扩散,手术侧肺塌陷有利于手术野暴露,减轻胸腔内操作对肺实质的损伤。据报道,在单肺通气中,有9%~27%的患者可发生显著的低氧血症[1]。因此,低氧血症仍然是单肺通气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胸科手术实施单肺通气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低氧血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麻醉时临床常见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管法单肺通气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 ,其优点在于将左、右两侧肺通气路径分隔开,可防止病侧肺的痰液、血液流入健侧肺;同时行选择性单肺通气时,术侧肺萎缩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暴露。单肺通气(OLV)时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祥  杨爱明 《浙江临床医学》2018,(12):2056-2057
单肺通气技术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肺部并发症,比如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等.作者收集1例单肺通气术中及术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食道癌是胸外科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以往的麻醉均使用单腔气管导管,术中术侧肺部不萎陷,使术野不清,术中需暴露视野而使术侧肺被挤压、揉搓,造成术侧肺充血水肿,影响患者术后复苏.单肺通气技术是现代胸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可选择性地进行单肺通气,防止患侧肺的血液、分泌物等进入健侧肺,使术侧肺萎陷,为施术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单肺通气技术用于开胸手术中,不但为手术提供了理想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1],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能有效地分隔双肺通气,减少因外力挤压造成的肺充血水肿.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是胸外科手术实现单肺通气麻醉的传统方法[2].近年来,各种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3-4].本科自2011年将单肺通气技术应于食道癌根治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症肺结核病变范围广、病情重、病程长,手术治疗有如下特点:患者肺功能严重损害.术后易引起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通气功能不全;患者一侧肺组织严重破坏,对侧有明显的残留播散灶,痰菌持续阳性,及不同程度的耐药,术后并发症多,故术后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间单肺通气后兔两侧肺损伤程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长度时间单肺通气后,两侧肺的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及湿/干质量比的变化。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各6只。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2h;O1组、O2组及O3组为单肺通气组,采用自制双腔气管导管建立单肺通气模型后,分别单肺通气1、2、3h,随后恢复双肺通气1h。在实验结束前开胸,分别由两侧肺静脉同时抽取肺静脉血、由股动脉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并做肺组织病理切片行肺损伤评分。结果肺损伤评分C组左右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三组组内左右侧比较左侧明显增高(P<0.01);各组间右侧比较表现为逐步升高,其中O3组最明显;各组间左侧相比较亦表现为逐步升高。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及氧合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结论长时间单肺通气可以导致急性肺损伤,这种损伤是不均一性的,损伤的程度与单肺通气时间相关,且非通气侧肺要比通气侧肺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7.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结果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结论使用双腔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手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 4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组(BOD组),每组20例。DLT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BOD组先常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气道压(PAW)、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声音嘶哑、咽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盲插DLT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术后声音嘶哑、咽痛的发生率较BOD组显著升高(P<0.05);BOD组单肺通气(OLV)30 min、60 min患者气道压比DL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相比更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可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盲插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方法,但导管放置和定位耗时较长,支气管、声带、咽喉等受损害的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10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需单肺通气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封堵器组和双腔支气管组各50例.方法:封堵器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生完成.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成插管所用时间.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③治疗后24,48,72h采用标准化问题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痛进行评估,术后立即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和声带损伤的检查.结果:①双腔支气管组的插管时间明显较封堵器组长(P<0.05).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两组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著升高(P<0.05).⑤两组支气管损伤的发生率基本一致(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支气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封堵器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首先选用封堵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脊柱前路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胸腔镜下脊柱手术麻醉所采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应用。结果:单肺通气后42例SpO2≥99%;10例经改变呼吸参数或调整双腔管位置或经患侧吸入2L/min纯氧,SpO2≥96%。3例术中单肺通气不能维持正常SpO2,改单、双侧通气交替进行,完成手术。结论: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需健侧单肺通气,术侧肺萎缩,术野暴露清晰。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一定到位,术中需严密观察,加强呼吸管理,避免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这是手术成败与病人术中生命安危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